太委屈了~
文章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编辑:妮妮身处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却最不快乐的人出现了。
最近迪士尼的花车游行里多了一个小蓝人,让无数人为她痴、为她狂,为她哐哐撞大墙。
新晋顶流小蓝人名字叫忧忧,是2015年动画《头脑特工队》里的角色。
但这次突然在网上翻红,主要因为她看起来——太、不、开、心、了!
电影上映时我刚刚工作,当时觉得这个角色简直一无是处。
衣着和发型都像个怪阿姨不说吧,性格更是唧唧歪歪的。
没想到成为标准社畜几年之后,反倒觉得她这副样子简直再亲切不过了:
“嘿!这愁眉苦脸,还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的样子,不就是每天起床上班的我吗?”
01标准社畜,天天不开心
跟迪士尼里其他笑口常开的角色比起来,忧忧怎么看都是个异类。
何止是丧,简直是丧到出类拔萃。
花车游行的BGM里在唱:“每一天~要微笑~”
但看到忧忧配合音乐做出微笑的手势时,我只想把这歌词改一改:“每一天~都忍不住emo~”
八字眉、小歪嘴,圆圆的脑袋总是耷拉着。
穿着被大家大家戏称“老北京布鞋”的黑色拖鞋,走路永远都是小碎步。
围观的粉丝大喊:“忧忧,你要开心一点,要笑一下啊!”
忧忧转身就走:什么?笑?臣妾天生就不爱笑。
@果小妞Strawberry
愁眉不展的忧忧,的确挺像当代社畜的。
说的更精确一点——是当自己无心工作时,却发现其他人都干劲满满——的那种社畜。
拥有的还是全世界几乎最任劳任怨、不知疲倦的同事们。
你看后面这位灯神大哥,同样是蓝皮肤家族的成员,人家笑得多开心啊!
@大小姐快起床
这边是女明星玲娜贝儿在花车上蹦蹦跳跳,尽显元气少女本色。
而忧姐垂头丧气地扶着栏杆,你仿佛能听到她在叹气:“唉,啥时候能结束啊?”
@
嗲佩佩
喧闹的人群中,同事的面孔匆匆略过。
但忧忧脸上只有“怎么又被卷到了”的迷惑和忧伤。
@栗盐
有人说,忧忧是整个迪士尼唯一能够“光明正大摸鱼”的人。
我不同意,忧姐明明也在认真工作。
员工舞蹈里的每个动作可都没省略,只是幅度小了那么亿……点点。
后面的兔朱迪快把胳膊抡成了直升机,忧忧只是含羞带臊地挥挥自己的蓝色小手。
@Yvonne
其他人笑容满面、精神抖擞,仿佛清早理发店门口集合打气的Tony;
而忧忧就像高中生在做广播体操——都是形式,意思意思得了。
@笃悠悠急吼吼
但一个比一个有活力的同事们,怎么能答应呢?
于是真正可怕的事情来了:他们不仅自己嗨,还试图让你也嗨起来。
当一脸疲惫的忧姐,被身边热情的小姐姐硬拉过来。
那个场面之惨烈,仿佛是我过年时被爸妈强行拉去亲戚家拜年。
忧忧先是受惊吓般地朝镜头挥挥小手,然后忙不迭地转身离开。
“啊那个啥,我还是回去划水比较好。”
旁边永远活力满满的乐乐,攥紧拳头劝她鼓起劲儿来。
但忧忧的回应明显带着敷衍:“啊啊,好的,要加油,我知道了。”
就连身为元老之一的唐老鸭先生,都曾放下身段关心这位员工的心理健康。
不过最后也被忧忧的阴云密布所打败:“天啊,怎么才能让她开心起来鸭!”
@猫猫的小企鹅
别看同事们纷纷“崩溃”,但网友可是欣喜若狂。
“救命,以前怎么没发现忧忧这么可爱。”
甚至纷纷宣布,“去扮演忧忧人偶就是我的最匹配职业,不开心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但说实话——如果忧忧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大概会对这些热情受宠若惊。
她刚被拍出来时,可没有多少人喜欢她的丧。
02“这个角色,
超级讨厌的”
《头脑特工队》的故事发生在一个11岁女孩莱莉的大脑里。
女孩的种种情绪被具象化成了5个情绪小人:快乐、悲伤、愤怒、害怕、厌恶。
忧忧代表的就是悲伤,英文名“sadness”。
她在片中的处境,跟如今在花车游行的时候差不多。
五个小人呆在一个叫“大脑指挥室”的空间里,通过轮番操作控制台,让莱莉感受到种种情绪。
大家各司其职,个个都是优秀员工。
快乐让人感到幸福,恐惧让人远离危险。
厌恶能够保护莱莉不被“有毒的东西”侵害,愤怒能在她遇到不公平对待时挺身而出。
除了忧忧,她好像只会让莱莉痛哭。
她的“同事”们是这样说的:“我搞不清楚她有什么用,反正她也没地方可去。”
不知是因为本性,还是因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忧忧永远不开心,终日愁眉苦脸地在大脑指挥部里溜达。
当所有人都在为主人的家庭关系担忧时,她一定要跳出来说些丧气又没用的话。
想象一下:你跟同事或同学一起做项目,本来大家合作的好好的,突然有人冒出一句“这个任务绝对完成不了”,简直扫兴透了。
自然,忧忧的“同事”们也不喜欢她。
这跟如今的团宠地位可大不一样。
身为团队主心骨、代表“快乐”的乐乐,在提到她时甚至会忍不住偷偷翻白眼。
谁会喜欢跟这样阴郁的人共事呢?每天都垮着一张脸,好像随时就要心态崩溃。
你安慰她可以想点开心的事情,她却只能想到死掉的小狗、下雨被灌满水的雨靴。
更何况还会“拖后腿”——她一占据控制台,就会让主人莱莉陷入“无用的悲伤”之中。
《头脑特工队》里没有真正的反派,全片的最大危机就是忧忧带来的。
或者说,大家都以为是忧忧带来的。
人的记忆在片中被具象成一个个记忆球。其中最重要的、能决定个性的几个记忆球,被称为核心记忆球。
在影片开头,所有的核心记忆球都是代表“快乐”的金色。
主人莱莉因为搬家陷入焦虑,乐乐试图用一段开心的回忆让她重新振奋起来。
没想到记忆球被忧忧一碰,就变成了代表悲伤的蓝色。
从这之后,忧忧在其他人眼中就成了“瘟疫”,不只是无用还有害。
所有人忙于解决她捅下的篓子,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待着别动”。
代表“厌恶”的刀子嘴厌厌,直接出言讽刺:
“干的好,以后莱莉每次想到跟爸爸开车出去玩,都会感到悲伤。”
性格开朗人人爱的乐乐,嘴上没有批评忧忧什么。
但却以“学习”的名义,强行把忧忧带到了图书馆,跟放置记忆球的区域隔开。
后来她们被迫离开大脑指挥室,乐乐全程像防贼一样把球牢牢捧在手里,生怕被忧忧碰到一下。
发现回家的道路只能容纳一个人,更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忧忧。
现在回过头来看,忧忧是被所有同事“排挤”了。
但无论是乐乐还是当时看电影的我,都压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快乐”当然是更加重要的,所以乐乐是指挥室主心骨,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来源。
至于忧忧……干脆从此离开大脑指挥室得了!
现在你如果去某瓣上翻影评,还能看到有不少人留下的“讨厌忧忧”的发言;
没想到这个“人见人烦”的角色,如今却成了年轻人自我代入的新icon。
现在想来,主创倒是比观众更加懂得珍惜忧忧的意义。
故事的最后,乐乐终于意识到没有必要阻止忧忧去触碰那些记忆球。
因为最重要的回忆不见得只有快乐,悲伤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她们共同把那个蓝金相间、同时代表着快乐和悲伤的记忆球放回了原来的地方——一切终于重回正轨。
03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忧忧”
《头脑特工队》讲得虽然是记忆与人格的故事,但我当年其实拿它当职场片、人际关系片来看。
所以对结局的感受是,“我们要理解生活中那些忧郁、无助的人,并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
是的,我从来都把忧忧代入成身边那个脆弱、敏感的同学或同事。
直到有一天发现那个“不开心的人”,其实也是一部分的我。
《头脑特工队》上映时是2015年,网络上对年轻人的最高赞美还是“靠谱”“高效”;
最标准的都市白领,是“前一天因为失恋哭了一整晚,但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衣着精致地来上班”。
后来风向逆转,大家又开始追捧那些“丧”角色。
比如产出过无数表情包和金句的马男,以及被一群社牛朋友包围,但却总是很忧伤的驴子屹耳。
虽然同样是丧,但忧忧跟他们都不太一样。
马男和屹耳总是透着一股“哲学家”的气质,仿佛故意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们有着一套严密的生活逻辑,“丧”是在对外界厌倦后,自己选择的结果。
但忧忧的不开心却带有强烈的自我厌恶色彩——不想这样,但又克制不住忧伤。
在一个半小时的片子里,忧忧最常说的话是“对不起”。
碰到记忆球要说对不起,提不起劲儿工作要说对不起。
就连听完乐乐的安慰之后,自己怎么努力都开心不起来,也要说对不起。
虽然现在看来,乐乐说的这些话根本算不上安慰。
在回程路上被抛下,原本就在情绪崩溃边缘的忧忧,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
等到乐乐醒悟过来回去找她,她正坐在一片云彩上穿越整个天空。
一边哇哇大哭,一边细数自己的一无是处:“我又做错了”“莱莉没有我比较好”。
就像我陷入工作瓶颈期、生活困境时,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自己振作起来的时候那样。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诞生7年后,这个愁眉苦脸的小蓝人能从“讨厌鬼”的标签里翻身。
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反差感,固然是一方面。
但可能也有那么一点羡慕,羡慕她可以那么理直气壮地暴露出自己的不开心。
在效率至上的逻辑里,“尽情脆弱的时刻”甚至是种奢侈品。
但人们依然需要这种悲伤,这是无法靠自我催眠、自我鞭策改变的事实。
就像这次重温时,我注意到了一个之前从未放在心上的情节。
乐乐和忧忧在旅途中偶遇了一头粉色大象,那是莱莉在儿时幻想出的朋友,正在为自己渐渐被遗忘而郁闷到走不了路。
无论乐乐怎么安慰他、做鬼脸逗他开心都无济于事。
反倒是忧忧笨拙地坐下,听大象悲伤地讲述跟莱莉一起度过的时光。
最后大象痛哭了一场,站起身决定往前走。
乐乐惊讶地问忧忧是怎么做到的。
但忧忧其实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了,就在乐乐问她为什么不能开心点儿的时候:
“哭泣能让我慢下来,不让生活把我压垮。”
这个皱着眉头的蓝色小人,并非是某个永远饱受情绪困扰的“脆弱者”。
她就是人的一部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7年后或许我们终于开始学会:当她来的时候,别拒绝她,也别责怪自己。
像苏利文那样,给她一个毛茸茸的拥抱,就够了。
@大栗鸣子
没那么坚强的自己
同样值得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