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命稿之应运篇蒋介石八字命造 蒋介石的八字命格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坐號(坐号),◆座位的號數。○《儒林外史》第七回:“﹝[范學道]﹞隨即在各幕客房裏把童生落卷取來,對着名字、坐號,一個一個的細查。”

字號(字号),◆I1.以文字所作的符號。○[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三年六月》:“詔自今給降空名官告綾紙,令官告院各立字號,吏部置籍。”○《遼史‧儀衛志三》:“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號合同。然後發兵。”○《水滸傳》第四六回:“[石秀]道:‘與你些銀兩,回與我一把朴刀用如何?’[小二哥]道:‘這個卻使不得,器械上都編着字號。我小人喫不得主人家的棍棒,我這主人法度不輕。’”[清][嚴有禧]《漱華隨筆‧五經中額》:“入闈時,另編字號於堂廡,不得混雜號舍中,以防倒換湊助等弊。”◆2.[北宋]皇宮的采買機構。[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八:“京師置雜物務,買內所須之物。而內東門復有字號,徑下諸行市物,以供禁中。”◆3.指旗號、名號。《封神演義》第五九回:“且說[殷洪]改了[西周]號色,打着[成湯]字號,一日到了[西岐]。”○《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我雖作[張]家女兒,卻得借重他家這個[安]字兒虛掛個招牌字號。”○[楊朔]《雪花飄飄》:“[百歲]問道:‘你准知道是八路軍麼?’那個農民說:‘他們自己報的字號,還有錯?’”◆4.指名氣。《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大凡是綠林中的字號人兒,聽見我[鄧九公]在那裏歇馬,就連那旁邊左右的草茨兒也未必好意思的動一根!”[老舍]《駱駝祥子》四:“﹝[劉四爺]﹞年輕的時候,他當過庫兵,設過賭場,買賣過人口,放過閻王賬。幹這些營生所應有的資格與本領--力氣,心路,手段,交際,字號等等--[劉四爺]都有。”○[老舍]《駱駝祥子》五:“[劉四爺]也有點看不上……憑他的人物字號,他不能自討沒趣的對[祥子]有什麼表示。他只能從眼角邊顯出點不滿的神氣,而把嘴閉得緊緊的。”◆5.指供兒童識字用的小紙片。《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小的時候,關煞花苗都過,交了五歲,[安老爺]就叫他認字號兒,寫順朱兒;十三歲上就把《四書》、《五經》唸完,開筆作文章作詩都粗粗的通順。”◆II錢莊、商店、客棧等的名稱。○《老殘游記》第三回:“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莊,叫個日昇昌字號,匯了八百兩寄回[江]南[徐州]老家裏去。”○[老舍]《趙子曰》第一:“[鐘鼓樓]後面有好幾家公寓,其中一家,字號是天台。”○[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五章:“他抖起來了,如今字號不叫‘福聚小店’了,叫‘福聚旅館’。”◆2.指商店,商行。《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而且他[南京]有賣買,[上海]有賣買,都是同人家合股開的。便有他現在[南京]一爿字號裏做擋手的一個人,其人姓[田],號[子密],是[徽州]人。”○[鄒韜奮]《經歷》四七:“那時我在[辣斐德路]一個小小的過街樓上辦《生活》周刊,他已在一家躉批疋頭的字號里做賬房先生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他挖空心思想了字號的名稱:叫福祐行。”

中號(中号),◆中等規格。如:他的身材適合穿中號的工作服。

治號(治号),◆猶政令。○《新唐書‧魏元忠傳》:“﹝[魏元忠]﹞遷左肅政臺御史大夫,兼檢校[洛州]長史,治號威明。”

制號(制号),◆制度號令。○《荀子‧議兵》:“制號政令欲嚴以威;慶賞刑罰欲必以信。”

政號(政号),◆猶政令。○《後漢書‧袁安傳》:“政號嚴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後漢書‧韓棱傳》:“[棱]發擿姦盜,郡中震慄,政號嚴平。”○《舊唐書‧信安王褘傳》:“政號清嚴,人吏畏而服之。”

正號(正号),◆1.正式的名位或爵號。○《後漢書‧皇后紀序》:“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并列于篇。”◆2.正名號,稱尊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南朝][宋][裴松之]注:“是歲,[孫權]稱尊號……﹝[亮]﹞乃遣衛尉[陳震]慶[權]正號。”◆3.數學名詞。表示正數的符號“+”。

遠號(远号),◆久遠的稱號。○《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此則[祖己]之所以訓[高宗],[高宗]之所以享遠號。”

印號(印号),◆1.官印和官號。○《三國志‧蜀志‧關羽傳》:“[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2.猶今之商標。○[宋][何薳]《春渚紀聞‧買煙印號》:“[黃山][張處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製墨為世業,其用遠煙魚膠所製,佳者不減[沈珪]、[常和]。○[沈珪]、[汪通]輩或不自入山,亦多即就二人買煙,令渠用膠,止各用印號耳。”

引號(引号),◆標點符號的一種。表示文中引用或特別提示的部分。有時也用來表示貶義或否定。豎行文字開始時用﹃,結束時用﹄;橫行文字用“”。用引號的話裡還有需要用引號的話,外邊一層用雙引號,裡邊一層用單引號(﹂﹁或‘’)。

儀號(仪号),◆禮儀與名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五年,已并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

一號(一号),◆I1.一種勛號或名號。○[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若得辭遠游,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駙馬奉車,趣得一號……乃臣丹情之至願,不離於夢想者也。”◆2.一個號令。《朱子語類》卷二一:“若不敬,則欲不可得。如出一令,發一號,自家把不當事忘了,便是不信。”◆3.又稱。《三國志‧蜀志‧董允傳》“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副貳”[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時[蜀]人以[諸葛亮]、[蔣琬]、[費禕]及[允]為相,一號四英也。”◆4.一幫。《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昨晚一號幾十隻船都灣在這裏,那一個敢開?”◆5.猶一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惟有這一號紙,是做不出來的,賣了一張,我就短了一張的了。”○[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七:“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呢?一號藤子接一號瓜,沒有錯的。”◆II一聲號哭。○《晉書‧阮籍傳》:“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

虛號(虚号),◆有名無實的稱號。○《晉書‧王渾傳》:“今陛下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虛號,而無典戎幹方之實,去離天朝,不預王政。”○《晉書‧劉元海載記》:“自[漢]亡以來,[魏][晉]代興,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復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宋][曾鞏]《戶部尚書制》:“戶部之於中臺,為[周]官司徒之職……歷[唐]、[五代],征歛煩興,而使名雜出。地官之職,蓋存虛號而已。”

信號(信号),◆1.用來傳遞消息或命令的光、電波、聲音、動作等的統稱。參見“信號彈”、“信號燈”。◆2.比喻某種現象行將出現的預兆。○[毛澤東]《評蔣介石發言人談話》:“新華社記者說:這是[蔣介石]公開發出的全面內戰的信號。”○[老舍]《四世同堂》五一:“雞聲像由天上落下來的一個信號,他知道風已住了,天快明。”

心號(心号),◆古時戰士所着戎衣胸背的符號。○《水滸傳》第七回:“有分教:大鬧中原,縱橫海內,直教農夫背上添心號,漁父舟中插認旗。”

小號(小号),◆1.指小昆彌的稱號。○《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王先謙]補注引[徐松]曰:“願得小昆彌之號。”◆2.總名下的小名。○《儀禮‧士冠禮》“儀禮”[唐][賈公彥]疏:“《儀禮》者,一部之大名;《士冠》者,當篇之小號。”◆3.舊時商人對自己店鋪的謙稱。○《老殘游記》第七回:“小號店在這裏,後面還有棧房,還有作坊。”○《孽海花》第二一回:“﹝[郭掌櫃]﹞道:‘[聞太史],不是當今皇后的師傅嗎……他可是小號的老主顧。’”◆4.同類物品中相對較小者。○[老舍]《四世同堂》十四:“那些中溜兒的玩具,既不像大號的那麼威武,也不像小號的那麼玲瓏。”◆5.銅管樂器。初無活塞,與軍號相似,稱“自然小號”。19世紀30年代後流行“活塞小號”。○[鄭萬隆]《等》:“多壯美的轟鳴聲,隆隆地帶着一種清脆的呼哨,是黑管?是小號?是銅笛?”◆6.關押要犯的小牢房。○[張書紳]《正氣歌》:“他們把[志新]釘上兩副腳鐐,戴上背銬,打進小號,長達一年半。”

顯號(显号),◆顯貴的名位。○《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終則遺顯號於後世,傳土地於子孫。”○《隋書‧經籍志一》:“其王者之所以樹風聲,流顯號,美教化,移風俗,何莫由乎斯道?”

五號(五号),◆指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五種稱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五號自讚,各有分。”

烏號(乌号),◆1.《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棋衛之箭。”○[高誘]注:“烏號,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說[黃帝]鑄鼎於[荊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黃帝],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後以“烏號”指良弓。○《太平御覽》卷三四七引[漢][陳琳]《武庫賦》:“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唐][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之二:“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明][楊珽]《龍膏記‧脫難》:“休得把烏號架,休得把青莖射。”◆2.表示對死者哀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匡俗]﹞屢逃徵聘,廬於此山,時人敬之。○[俗]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烏號’。”○[宋][葉適]《何參政輓歌》之二:“佳哉鳳凰壟,悲甚付烏號。”◆3.稱人死亡的敬辭。○《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論》:“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也。”

問號(问号),◆1.標點符號“?”,表示一個問句完了。◆2.疑問。○[孫犁]《<從維熙小說選>序》:“不久,她帶着一連串問號,安息了。”○[郭小川]《崑侖行》詩:“可是我的心中,仍然有個問號:我們的人哪,為什麼都是如此的英豪?”

文號(文号),◆用色彩或花紋標識爵位與名號。○《漢書‧王莽傳下》:“初京師聞[青][徐]賊眾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顏師古]注:“文謂文章,號謂大位號也,一曰號謂號令也。”

位號(位号),◆爵位與名號。○《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南史‧后妃傳序》:“六宮位號,前史代有不同。”○[唐][劉知幾]《史通‧題目》:“自餘[陳涉]、[張步]、[劉璋]、[袁術],其位號皆一一具言。”

微號(微号),◆即徽號。指旗幟上的標志。微,通“徽”。○《六韜‧敵強》:“二人同鼓,必知敵人所在,或擊其表,或擊其裏,微號相知。”

王號(王号),◆帝王的名號,稱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深察王號之大意……王者,皇也。”○《詩‧王風》[宋][朱熹]集傳:“[平王]徙居東都[王城],於是王室遂卑,與諸侯無異……然其王號未替也。”

外號(外号),◆根據一個人的特徵,在本名以外另起的名號。也叫綽號、諢號或諢名。○《紅樓夢》第十九回:“凡讀書上進的人,你就起個外號兒,叫人家‘祿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又另有一個別號,叫做‘酒將軍’,因為他酒量好,所以人家送他這麼一個外號,他自己也居之不疑。”○[老舍]《駱駝祥子》一:“我們所要介紹的是[祥子],不是‘駱駝’,因為‘駱駝’只是個外號。”

頭號(头号),◆1.質量最好的。○《儒林外史》第八回:“用的是頭號板子,拏到內衙上秤較了,一輕一重,都寫了暗號在上面。”◆2.第一號;最大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我要拿得動那個,我也端頭號石頭考武舉去了。”○[老舍]《四世同堂》三三:“‘你簽字!’他遞給青年一支頭號的派克筆。”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四:“[小半拉子]送來一盞頭號吊燈,挂在屋子中心。”◆补证条目■第一号;最大号。○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立枷》:“近來廠衛多用重枷以施御囚,其頭號者至重三百觔,爲期至二月,已百無一全。”

同號(同号),◆1.稱號相同。○《公羊傳‧隱公七年》:“《春秋》貴賤不嫌同號。”○[何休]注:“貴賤不嫌者,通同號稱也。若[齊]亦稱侯,[滕]亦稱侯。”◆2.號碼相同。如:我倆票子同號不同排。

通號(通号),◆猶通稱。○[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於是定命寶合八寶,通號九寶,下詔以為乾元用九之義云。”○[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四:“大駕儀仗,通號‘鹵簿’,[蔡邕]《獨斷》已有此名。”○《十二樓‧拂雲樓》第一回:“從古及今,都把‘梅香’二字做了丫鬟的通號。”參見“通稱”。

天字一號(天字一号),◆見“天字第一號”。

天號(天号),◆天子的名號。○[漢][班固]《白虎通‧號》:“帝者,天號;王者,五行之稱也。”○[晉][陸機]《辯亡論上》:“遂躋天號,鼎跱而立。”

堂號(堂号),◆1.[清]代科舉,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吳玉章]《辛亥革命‧浮槎東渡》:“過院考的時候……我是府考最後一場的第二名,被列為‘堂號’(前十名稱‘堂號’,是學政必看的卷子)。”◆2.舊時一戶人家的稱號。○[峻青]《水落石出》:“莊裏有一家地主,堂號[積善堂]。”

司號員(司号员),◆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管吹號的戰士。○[楊成武]《飛奪瀘定橋》:“全團的司號員集中起來吹起沖鋒號。”○[魏洪亮]《夜戰山城堡》:“他跳下牲口,坐在地上,跟我們團部的一些通信員、司號員、飼養員談起來。”

書名號(书名号),◆標點符號名。用以表示書籍篇章、報刊、法令、歌曲等的名稱。在橫行文裡現在一般用《》或〈〉,標點古書或在豎行文字的旁邊多用浪線。

手號軍(手号军),◆[宋]時一種屯守河道的軍隊。因在軍人手上雕青為號,故名。○《元史‧河渠志二》:“[宋]時,屯守河道,用手號軍,大處千人,小處不下三、四百,隸巡檢司管領。”

手號(手号),◆1.手上的雕青記號。○《元典章‧兵部一‧新附軍》:“十九年間,欽奉聖旨節該亡[宋]軍人有手號的招收,無手號的休招收者。”◆2.用手作姿勢為記號來表示意思。○[宋教仁]《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七月三十日》:“[孫逸仙]復布告此會宗旨訖,復由各人自書誓書,傳授手號。”

十號(十号),◆1.十種號令。○《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縱三權,施四教,發五機,設六行,論七數,守八應,審九器,章十號,故能全勝大勝。”◆2.佛的十種名號。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受三遠十號之尊崇,建四辨八聲之妙極。”○《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位超十地,果滿三祗,十號將圓,一生成道。”參閱《大智度論》卷四。

師號(师号),◆對道行出眾的僧人所加的稱號。○[宋][司馬光]《諭若訥》:“天下僧受師號何可勝紀,有能親屈帝筆如[若訥]之光榮者乎!”[宋][蘇軾]《乞子珪師號狀》:“緣[子珪]先已蒙恩賜紫,欲乞特賜一師號,以旌其能者。”

生號(生号),◆生時的稱號。○《禮記‧檀弓上》“死謚,[周]道也”[唐][孔穎達]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為死後之稱,更無別謚,[堯]、[舜]、[禹]、[湯]之例是也。”○[郭沫若]《雄雞篇‧讀了<關於“周頌‧噫嘻篇”的解釋>》:“[周]代列王,如[文]、[武]、[成]、[康]、[昭]、[穆]、[恭]、[懿]等等都是生號,而非死謚。連《孟子》書裏面的‘[孟子]見[梁惠王]’、‘[孟子]見[梁襄王]’,以及[齊宣王]、[滕文公]等,[惠]、[襄]、[宣]、[文]都是生號,而非死謚。”

神母夜號(神母夜号),◆古代傳說,[漢高祖]酒醉,夜行澤中,見白蛇當道,斬之,乃有神母號哭曰:“[赤帝]子殺吾[白帝]子。”見《史記‧高祖本紀》。○[漢][班彪]《王命論》:“﹝[高祖]﹞始起[沛]澤,則神母夜號,以彰[赤帝]之符。”亦作“神母夜哭”。○《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漢宗廟樂舞辭》:“神母夜哭,彤雲晝興。”

神號(神号),◆神的名號。○《周禮‧春官‧大祝》:“辨六號,一曰神號。”○[鄭玄]注:“神號,若云皇天上帝。”○[漢][蔡邕]《獨斷》:“神號,尊其名更為美稱,若曰皇天上帝也。”

賞號(赏号),◆賞給每人一份兒的東西或錢。○《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再把廟裡一應的細軟粗重分散給眾人作個賞號,只怕大家還樂而為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連日把書房改做了帳房,手管收禮、發賞號的事。”○[沈從文]《紳士的太太‧他們的家庭》:“因為若是第二次太太又輸,手氣壞,這賞號分給用人的,不是錢,將只是一些辱罵了。”

商號(商号),◆商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我父親從[杭州]商號裏寄信回來,說是身上有病,叫我到[杭州]去。”

三號(三号),◆1.三次號哭。○《禮記‧喪大記》:“北面三號,捲衣投於前。”○[孔穎達]疏:“三號,號呼之聲三遍也。”○《莊子‧養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清][錢謙益]《輓西蜀尹西有》詩:“盍以三號觀[季札],誰從永夜問[班彪]。”◆2.第三次鳴叫。○《史記‧曆書》:“時雞三號,卒明。”○[司馬貞]索隱:“三號,三鳴也。”○[周君適]《偽滿宮廷雜憶‧我走進了小天地》:“雞三號,更五點,此時拜疏擊大閹。”

錢號(钱号),◆錢莊。○[清][陳天華]《猛回頭》:“到了去年因要出這項賠款,倒了多少錢號,及至今年新正冷淡多了。”

起號(起号),◆取名號。○[周作人]《知堂回想錄‧我的筆名》:“監督公用了‘[周王]壽考,遐不作人’的典故,給我更名,又起號曰[朴士]。”參見“起名”。

牛角號(牛角号),◆用牛角製成的號角。

年號(年号),◆歷代帝王紀元所立的名號。始於[漢武帝]時。○《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唐][顏師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其後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立年號至十數次,一年之中改立年號至數次者。○《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唐][顏師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

內號(内号),◆1.關重犯的牢房。因警衛較普通牢房嚴密,多在監獄深處,故稱。○《儒林外史》第十九回:“縣尊叫差人回來,吩咐寄內號,同大盜在一處。”◆2.內部編號。○《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凡是‘札’字,總有一個紅點,臨了一圈一鉤,名字上一點一鉤,還有後頭日子,都要用硃筆標過,方能算數。而且一翻過來,一定有內號戳記一個。”◆3.內號簿的省稱。舊時衙門登記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應差票的簿子凡一式兩本,放在內衙的稱內號簿。○[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設內外號簿》:“凡上司公文、各房稿案與一應差票必先宅內掛號,放行用印,而後發該房,則內號較外號尤重矣。”

末號(末号),◆科舉時代考場的最後一間號房。○[清][李漁]《奈何天‧夥醋》:“[劉蕡]下第心無愧,[李廣]封侯數不奇,教人悔,悔坐了文場末號,吃盡多虧。”按,末號例與廁所相鄰。

明號(明号),◆顯赫的名稱、稱號。○《文選‧揚雄<甘泉賦>》:“惟[漢]十世,將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號:同符三皇,錄功五帝。”○[李善]注引[晉灼]曰:“明號,下‘同符三皇’也。”○[李周翰]注:“尊祭牲,加以殊號,謂牛曰‘一元大武’是也。”

名號(名号),◆1.名稱;名目。○《荀子‧賦》:“名號不美,與暴為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唐][劉知幾]《史通‧書志》:“[隋]氏二世,分置兩都,此並規模宏遠,名號非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有數十處院宇,多有名號。”○[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一(五):“為避人注目,就題了‘乾亨行’的名號,裝作做買賣的樣子。”◆2.名聲。○《呂氏春秋‧勸學》:“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汙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傷行。”○[殷夫]《血字‧別了,哥哥!》詩:“在你的一方,喲,哥哥,有的是,安逸、功業和名號。”◆3.稱號。○《韓非子‧詭使》:“夫立名號所以為尊也,今有賤名輕實者,世謂之高。”○《史記‧秦始皇本紀》:“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金][王若虛]《諸史辨惑》上:“皇降而帝,帝降而王,名號之異耳。”○[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一節:“各國諸侯也先後稱王,[周]天子的空名號,失了作用。”◆4.姓名;名字與別號。○[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摺:“他可便單題着咱名號,我須索從頭至尾問箇根苗。”○[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二》:“[唐][宋]間惡少,競刺其身……國朝此風遂絕。惟冶遊兒與倡伎密,或劄刺名號,以互相思憶。”○《老殘游記》第十六回:“這個憑據是誰的筆蹟;下面註着名號,你也不認得嗎?”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換以同一意義生徒已知之語句,凡人之名號互易,草木鳥獸之異名……皆以此法解釋之。”◆5.佛教語。特指諸佛菩薩名,而以指南無阿彌陀佛為常。○[晉][慧遠][鳩摩羅什]《大乘大義章》卷上:“能一時於千萬國土,皆作佛事,種種名號,種種之身,教化眾生。”○[唐][智昇]《集諸經禮懺儀》卷下:“十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予之外兄[趙蓋],宗室也……日誦[定光佛]千聲。予曰:‘世人誦名號多矣,未有誦此佛者,豈有說乎?’”◆6.謂持誦佛號。○《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趙尼姑]﹞啟請過,先拜佛名號多時,然後念經。”

門號(门号),◆門牌號碼。○《詩刊》1981年第1期:“我故意放慢腳步,望着遠處的燈光繼續前行,經過那個熟悉的門號。”

美號(美号),◆褒揚贊美的稱號。○[漢][班固]《白虎通‧號》:“所以有[夏]、[殷]、[周]號何?以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號以表功,自克明易姓為子孫制也。”○《漢書‧王莽傳上》:“聖王之法,臣有大功則生有美號,故[周公]及身在而託號於[周]。”○《禮記‧曲禮下》“不為父作諡”[唐][孔穎達]疏:“諡者,列生平德行,而為作美號。”

賣字號(卖字号),◆喻人誇耀自己的身價。“字號”,指店名招牌。○[劉紹棠]《田野落霞》:“[高金海]指着自己的鼻子賣字號。”

賣大號(卖大号),◆指商店把應該零售的緊俏商品成批賣給商販。○《北京日報》1981.7.4:“有的菜店不但走後門,還在蔬菜緊張的情況下隨意賣大號。”○《人民日報》1983.9.24:“現在,走後門搞不正之風,緊俏商品賣大號的現象沒有了,售貨員與顧客吵架的現象減少了。”亦作“賣大戶”。○《文匯報》1985.2.2:“零售商店必須堅持零售,緊俏貨不准賣大戶。”

馬號(马号),◆1.公家或大戶人家養馬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別莊燕]同[馮君瑞]假扮做一班賽會的,各把短刀藏在身邊,半夜來到北門,看見城門已開,即奔到總兵衙門馬號的牆外。”○《孽海花》第三五回:“第二喜歡養名馬,所以他的馬號特別大。”○[鄧友梅]《那五》二:“[福大爺]並不小氣,把原來馬號一個小院分給[紫雲],叫她另立門戶。”○[沈凱]《古瑪河春曉》第二九章:“﹝[王磊]﹞說着,幾步跨出營房就到馬號去牽馬。”◆2.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峻青]《海嘯》第一章:“﹝小號兵﹞端起拴着紅綢布的小馬號,仰起脖來,對着朝霞燒紅了的天空,吹起了節奏快速高亢的集合號。”

六號(六号),◆古代對三種神祇和三種祭品各有美稱,合稱“六號”。○《周禮‧春官‧大祝》:“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齍號,六曰幣號。”○[鄭玄]注:“號,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神號若云皇天上帝,鬼號若云皇祖伯某,祇號若云后土地祇,幣號若玉云嘉玉、幣云量幣。○[鄭司農]云:牲號為犧牲,皆有名號,《曲禮》曰:‘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粢號謂黍稷,皆有名號也,《曲禮》曰:‘黍曰香合,粱曰香箕,稻曰嘉疏。’”按,祇號即示號,粢號即齍號。

流號(流号),◆依次編號。○[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常熟][毛子晉]家亦有[宋]版者,甲至癸流號計百卷。”

連號(连号),◆號碼相連。○[章麗婭]等《賭海沉浮》第三章:“人家一看他包裏藏着的十元票面一刀一刀嶄新連號的鈔票,懷疑他是盜用公款賭博。”

口號(口号),◆1.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見於[南朝][梁簡文帝]《仰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後為詩人襲用。如[唐][張說]有《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李白]有《口號吳王美人半醉》,[清][秋瑾]亦有《風雨口號》、《春暮口號》等。亦指口號詩。○[唐][王維]《凝碧池》詩題:“私成口號,誦示[裴迪]。”○[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2.頌詩的一種。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宋史‧樂志十七》:“每春秋聖節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進酒……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宋][蘇軾]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詞致語口號》、《王氏生日致語口號》等。○[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元旦朝會》:“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3.指打油詩、順口溜或俗諺之類。○[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摺:“我與師父做了幾句口號……‘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自從到你書房內,字又不寫書懶攻。’”○《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於時有六句口號:‘仙翁知微,判成定數。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東道難做。’”[清][錢泳]《履園叢話‧笑柄‧王老虎》:“[太倉]知州有[王某]者,素性嚴厲,人稱為‘老虎’……其時有口號曰:‘三擊升堂鼓,跳出[王老虎]。不是一夾棍,定責三十五。’”[韋君宜]《憶西榆林》:“不是有口號嗎:‘不吃三年苦,難得萬年福。’”◆4.口令,口頭暗號。○[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摺:“俺去稍房裏說話,小妳妳,休大驚小怪的,我有個口號兒:赤!赤!赤……這個好似俺[梁山]上[宋江]哥哥的暗號。”○《三國演義》第七二回:“[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軍中請示夜間口號,一個女兵進帳來把[高夫人]叫醒。”◆5.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常供口頭呼喊。○[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木棍約三尺長,一端削尖了,上貼書有口號的紙,做成旗幟的樣子。”○[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九章:“最後讓我們高呼幾個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八路軍萬歲!’”

開號(开号),◆封建時代開始受封某一爵位。○[唐][韓愈]《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六世祖[孝寬],仕[周]有功,以公開號於[鄖]。”

軍號(军号),◆1.軍中的職銜。○《後漢書‧袁紹傳》:“時[卓]方貪結外援,招悅英豪,故即臣[勃海],申以軍號。”○《晉書‧郗鑒傳》:“[鑒]以無益事實,固辭不受軍號。”◆2.軍隊的番號。○《晉書‧元帝紀》:“[丹楊]諸郡皆加軍號。”○[唐][杜荀鶴]《贈秋浦張明府》詩:“農夫背上題軍號,賈客船頭插戰旗。”◆3.軍中口令、號令。○《周書‧達奚武傳》:“[武]從三騎,皆衣敵人衣服。至日暮,去營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號。”○《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司馬福]﹞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大敗之。”○《宋史‧韓世忠傳》:“一夕,與[蘇格]聯騎穿賊營,候者呵問,[世忠]先得賊軍號,隨聲應之,周覽以出。”◆4.軍中士兵住的號房。○[宋][蘇軾]《乞降度牒修定州禁軍營房狀》:“[之儀]等又點檢得諸營軍號,例皆暗敝,妻子凍餒,十有五六。”◆5.軍中傳遞簡易信號用的一種喇叭。以規定的音調表達一定的內容。主要用於傳達簡短號令、報告,識別敵我,發放警報等。○[陳毅]《紅四軍軍次葛坳突圍赴東固口占》:“軍號聲凄厲,春月似張弓。”○《詩刊》1977年第9期:“[南昌]‘八一’紀念館裏,陳列着一隻起義部隊南進時代替軍號使用的螺號。”

禁號(禁号),◆禁軍的警戒口令。○[唐][鄭畋]《聞號》詩:“陛兵偏近羽林營,夜靜仍傳禁號聲。”

進軍號(进军号),◆比喻發動群眾開展運動或鬥爭的號令。如:全國科學大會的決議,吹響了新時期科學攻關的進軍號。◆补证条目■命令进军的号声。比喻发动群众开展运动或斗争的号令。○周而复《往事回首录》:“1949年5月12日,拉开上海战役的序幕,吹响进军号,肃清外围的敌军。”○《人民日报》2007.1.19:“这是宝钢首次完成对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也是中国钢铁业在国内跨度最大的一次产业整合行为。此举无疑给中国钢铁业重组再次吹响了进军号。”

進號(进号),◆進升官爵之名號。○《後漢書‧獻帝紀》:“﹝[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進號[魏王]。”○[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又奏課連最,進號冠軍將軍。”○[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李暠]在[敦煌]、[酒泉]一帶為眾所推戴,坐定千里,進號[涼公]。”

假號(假号),◆古時稱起事者自立的名號。亦用以稱起事者。○《漢書‧游俠傳‧原涉》:“郡縣諸假號起兵,攻殺二千石長吏以應[漢]。”○《東觀漢記‧鄧禹傳》:“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三輔假號,往往群聚。”○《後漢書‧光武帝紀》:“[嚴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

記號(记号),◆1.為引起注意,幫助識別、記憶而做的標記。○[唐][馮贄]《雲仙散錄‧過廳羊》:“階前旋殺羊,令眾客自割,隨所好者綵線繫之記號畢,蒸之,各自認取。”○[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二摺:“風箏兒為記號,依然有,俺兩箇相約在梧桐樹邊頭。”◆2.指生來就有的皮膚上的深色斑,胎記。○[馮雪峰]《從人變猴》:“所以從那時候以來,山上就有了猴子,帶着一個紅屁股--他們祖先的‘坐吃’的或稱‘不勞而食’的光榮記號。”◆3.謂用年號紀元。○[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五:“改元始於[共和],記號刱於[漢武],後世遵用之。”

火號(火号),◆古代舉火報警的信號。○[唐][劉禹錫]《元和癸巳歲仲秋寄荊南嚴司空》詩:“火號休傳警,機橋罷亙空。”

黃號(黄号),◆黃色的號牌。○[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除司業、祭酒外,其餘學官、前廊、長諭,並帶黃號於隔門外席地坐。”

皇號(皇号),◆皇帝的稱號。○《北史‧魏臨淮王譚傳》:“乃有皇號,終無帝名。”○[清][馬建忠]《巴黎復友人書》:“[西班牙]君[加祿第五世]……襲取[意大利][日爾曼]之屬,尊加皇號,而[亞勃斯普]朝之權力寖熾。”

畫等號(画等号),◆數學上用“=”作為表示相等關係的符號,因以“畫等號”表示把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看成完全一樣。○[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五:“那些把社會主義同窒息和枷鎖,甚至同原始拜物教之間畫等號的人,才是應受到萬眾唾棄的千古罪人。”○《人民日報》1982.7.24:“現在有些人把搞運銷的個體商販不加區別地一律說成問題很多,甚至把他們與投機倒把畫等號,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鴻號(鸿号),◆大名;美稱。○[唐][韓愈]《爭臣論》:“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無窮也。”○[宋][岳珂]《桯史‧淳熙內禪頌》:“惟我[壽皇],聖孝孔時,力靡遺餘,愛敬既究,熙以鴻號。”○[明][張居正]《聖孝紀》:“鴻號之稱定,則一本之義昭。”

號子(号子),◆1.科舉考場中生員答卷和食宿之所。人各一小間,每間有編號。○《糊塗世界》卷十一:“我時常聽說號子裏鬧鬼,我第一場就遇到這事,我不可不去看看。”◆2.監房。○[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二等普通號(即三等號)是最苦最糟的號子。”○[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尤妙的是[李公樸]先生,他好像在學校時代准備演說競賽似的,不但把所備的材料念得爛熟,而且還要在號子裏大練其嗓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昏暗的號子裏十分擁擠,犯人們多得連翻轉身也不方便。”◆3.在集體勞動中協同使勁時,為統一步調,減輕疲勞等所唱的歌。多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和。○《西游記》第七三回:“每一個小[行者]……一齊着力,打個號子,把那絲繩都攪斷,各攪了有十餘斤。”○[楊朔]《鴨綠江南北》:“許多[朝鮮]戰士點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着亮,緊張的叫着號子,動手往外拉那些死車。”◆4.猶品類。常與指示代詞“這”、“那”連用。○[胡萬春]《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有我們這號子人,不用說撈船,就是一座一座山,也會托起來的!”[華純]等《秧歌劇選‧大家好》:“快不要提那號子事啦!”◆5.管樂器。即號筒。參見“號筒”。

號衣(号衣),◆指舊時兵卒、差役等所穿的制服。○《英烈傳》第四八回:“[王銘]一一問箇仔細,將六人殺了,把號衣剝將下來,交與面貌相似的六人,依照巡哨的打扮。”○《老殘游記》第六回:“又有幾個人穿着號衣,上寫着‘[城武縣]民壯’字樣。”○[沈從文]《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他們都不願意見到穿號衣的人來到寨子裏稱王稱霸。”

號位(号位),◆稱號和爵位;名號。○《史記‧三王世家》:“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三》:“今君王之聲聞於天下,號位不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遠人有知。”○[唐][韓愈]《順宗實錄五》:“良娣[董氏],備位後庭,素稱淑慎,進昇號位,禮亦宜之。”○[宋][曾鞏]《為人後議》:“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繼立而崇其本親,加以號位,立廟奉祀者,皆見非於古今。”

號外(号外),◆定期出版的報刊除按編號發行之外,遇緊急消息須及時報道而臨時編印的增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編號,故名。○[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他驚覺地聽着這可怕的喊聲:‘號外--[上海]大屠殺,號外!’”[巴金]《寒夜》二九:“號外!號外![日本]人投降!”徐遲《狂歡之夜》:“有一輛吉普車馳經郊外市鎮的街道時,報告了[日本]投降。立刻城市裏飛送了號外來。”

號頭(号头),◆1.工頭。◆2.號碼,號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運鹽到了[漢口],靠在碼頭上,逐船編了號頭,挨號輪銷。”◆3.號角的別稱。○《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只見大漢也下山來,只裏一聲胡哨,左邊一隻船中,吹起號頭答應。”

號天(号天),◆對天號泣。言極其悲痛。○《莊子‧則陽》:“至[齊],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菑,子獨先離之。’”[唐][韓愈]《祭鄭夫人文》:“萬里故鄉,幼孤在前,相顧不歸,泣血號天。”○[宋][蘇軾]《祭石幼安文》:“攜手同歸,相視華顛,孰云此來,拊膺號天。”

千里命稿之应运篇蒋介石八字命造 蒋介石的八字命格

號數(号数),◆指為事物制訂的編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你回去把那第幾卯,第幾名,及部照的號數,一切都抄了來,我和你設法,去請個封典。”○[魯迅]《書信集‧致蕭軍》:“二日信收到,內云‘同一條路,只是門牌改了號數’,這回是沒有什麼‘裏’的麼?”

號手(号手),◆1.吹號人;部隊中的號兵。○[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在蒼茫的暮靄裏,傳來城墻上還未歸營的號手吹着的號聲。”◆2.引申為喚醒人們覺悟的先驅。○[馮牧]《不斷革命的戰歌和頌歌》:“[郭小川]的詩並不盡是杰作……但是,當我們把他比作時代的歌手和號手的時候,我以為並不算誇張。”

號舍(号舍),◆1.古代州、郡等學舍。○[明][文徵明]《明故嘉議大夫沈公行狀》:“視郡學隘陋弗稱,且文廟石列非制,遂徹而新之,建御書樓,增置號舍。”◆2.即號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五‧趙廷鑨》:“適隨主人入棘闈,見號舍有紅黃二色旗,主人所居之舍,則紅旗也。”○[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卷四:“余至時,工程甫畢,文場號舍,片瓦無存,入門後,惟新式高樓一座而已。”參見“號子”。◆补证条目■即号子。科举考场中生员答卷和食宿之所。○明焦竑《玉堂丛语·科试》:“浙江較士日,大雨如注,號舍皆漂流。”

號色(号色),◆旗號服色。○[明][于謙]《議處走回人口疏》:“即令何處屯駐,其人馬號色是何種類。”○《封神演義》第三九回:“一聲炮響,七十里望見[岐山],一支人馬,乃[成湯]號色。”

號然(号然),◆猶胡然。意謂何以如此。○《荀子‧哀公》:“[魯哀公]問於[孔子]曰:‘紳、委、章甫,有益於仁乎?’[孔子]蹴然曰:‘君號然也。’”[楊倞]注:“號讀為胡,聲相近,字遂誤耳。”按,《孔子家語‧好生》“號然”作“胡然”。

號名(号名),◆標志;稱謂;位號。○《周禮‧夏官‧大司馬》:“群吏撰車徒,讀書契,辨號名之用。”○[鄭玄]注:“讀書契,以簿書校錄軍實之凡要。號名者,徽識,所以相別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朕尊萬乘,毋其實,吾欲造千乘之駕,萬乘之屬,充吾號名。”○[唐][韓愈]《原道》:“帝之與王,其號名殊,其所以為聖一也。”○[清][方苞]《書周官大司馬四時田法後》:“大司馬前期命修戰法,茇舍、治兵,所辨號名旗物,畿以內毋漏焉。”

號令如山(号令如山),◆謂軍令嚴肅,不容更動。○《宋史‧岳飛傳》:“[岳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節使誠信,必善遇我。”

號令(号令),◆1.號召;發布命令。○《詩‧齊風‧東方未明序》:“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國語‧越語上》:“[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所宜大明約束,使信在言前,號令指麾,以圖功利。”○[明][李贄]《藏書‧儒臣傳‧劉向》:“[李生]曰:‘……蓋是時[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禮樂征伐之權,以號令諸侯。’”◆2.發布的號召或命令。○《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嚴號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楊朔]《走進太陽裏去》:“隊伍黃昏出發,走到半夜,漸漸接近了鐵路,忽然從前頭悄悄傳來一聲緊急的號令,人馬一齊伏到地上去。”◆3.將犯人行刑以示眾。○《元典章‧工部二‧船隻》:“如有違犯之人,捉挐到官,取問是實,定將犯人對眾號令,嚴行斷罪。”○《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宋江]令討放砲火種,吹起燈來看時,上面寫道:‘[宋江]早晚也號令在此處!’”○《東周列國志》第五九回:“[厲公]重賞甲士,將三[郤]尸首,號令朝門,三日,方聽改葬。”

號軍(号军),◆1.[明]代試士時,於考場中設置的監視人員。○[清]仍之而失其實,但供役使而已。○《明史‧選舉志三》:“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之,謂之號軍。”○《糊塗世界》卷十一:“[岑其身]急急問號軍道:‘什麼事?’號軍道:‘鬧鬼!’”[朱自清]《南京》:“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才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抗着在各號裏走。”◆2.即教軍。○[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在[貴州],由白蓮教組織和領導的[苗][漢]兩族農民起義軍,以旗幟、服裝的色別,分為紅號、黃號、白號三支。1855年([咸豐]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間,曾先後在[平越]、[遵義]、[銅仁]、[思南]等處,略地占城,聲勢浩大。○[清]政府調[席寶田]、[唐炯]率[湘][川]軍入[黔],瘋狂屠殺,號軍首領[劉義順]被俘,犧牲於[成都],起義失敗。

號角(号角),◆1.原為軍隊中傳令用的吹奏樂器,後成為一般喇叭的泛稱。○[巴金]《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號兵在涼亭裏掙紅了臉吹着銅的號角,吹出不和諧的聲音。”◆2.指號角聲。○[袁鷹]《悲歡》:“陣陣號角,聲聲戰鼓,在耳邊震響。”○[柯岩]《奇异的書簡‧我們這支隊伍》:“在這大軍集結的時刻,我不但聽見了進軍的號角,而且還聽見了同志們跑步前進的腳步聲。”

號火(号火),◆烽火;舊時軍中為傳信號而舉的火。○[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號火四舉,諸軍皆戒嚴,紛擾凡一晝夜。”○《三國演義》第九七回:“行不到三十里,望見[蜀]兵背後起火,喊聲不絕。○[費耀]只道號火,便回身殺來。”

號號(号号),◆象聲詞。表示哀切。○[唐][李賀]《勉愛行送小季之廬山》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水滸傳》第二五回:“那婆娘卻號號地假哭起養家人來。”

號房(号房),◆1.[明]代稱貢院的號子。○《明史‧選舉志二》:“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明][王衡]《鬱輪袍》第四摺:“諸生各歸號房,出箇‘早朝即事’題,作律詩來者。”○[明][葉憲祖]《鸞鎞記‧廷獻》:“如今就以馬為題,諸士各進號房去聽題。”參見“號子”。2.舊時官署的傳達室或司閽。俗稱號房。○[清][蔣士銓]《桂林霜‧脅降》:“號房號簿沒處找,巡捕官也溜了,號禮沒人爭,門包都不要。”○《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五回:“那號房本來知道[仰方]出手闊綽的,所以等在那裏,得了犒賞,自歡喜去了。”○[魯迅]《華蓋集‧犧牲謨》:“你一爬到,就脫下來,對號房說,這是老爺叫我送來的,交給太太收下。”

號辭(号辞),◆猶言辭、辭令。○《公羊傳‧莊公四年》:“古者諸侯必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號辭必稱先君以相接。”

號稱(号称),◆1.以某名著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魏]之[元瑜],號稱翩翩。”○[宋][司馬光]《<薛密學詩集>序》:“[薛氏]自[姚][秦]以來,世有偉人仕公卿將相,行能功業,光照簡冊,號稱甲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蜀]中女子,從來號稱多才,如[文君]、[昭君],多是[蜀]中所生,皆有文才。”◆2.名義上是。○《漢書‧韓信傳》:“[楚]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楊朔]《永定河紀行》:“地球上有不少號稱鬼斧神工的奇跡,也無非是古代人民曾經拿手觸摸過的痕跡。”

號兵(号兵),◆軍隊中專司吹號的人員。○[巴金]《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號兵在涼亭裏掙紅了臉吹着銅的號角,吹出不和諧的聲音。”○[張天翼]《最後列車》:“‘集合!’團長叫。號兵迎着風吹集合號。”

號板(号板),◆科舉考試時,號子中供生員答卷兼睡覺用的木板。○《儒林外史》第二回:“第一篇文章還不曾做完,自己心裏疑惑,說:‘我平日筆下最快,今日如何遲了?’正想不出來,不覺磕睡上來,伏着號板打一個盹。”○《負曝閑談》第十一回:“東家那裏借來的小廝,替他鋪好號板,打起號簾,這纔回去。”○《糊塗世界》卷十一:“原來這個人是個花白鬍鬚的老者,卷子已經謄好,放在號板上,點了三枝香,對着他灑淚呢!”

行號(行号),◆I謂邊走邊號哭。○[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望紫極而行號,瞻丹陵而殞慟。”◆II店鋪商號。○[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甫議決時,即有巨紳某認捐巨款以為之倡,既及商界各行號,均極願報效。”

還號(还号),◆號哭而歸。○《宋書‧索虜傳論》:“村井空荒,無復鳴雞吠犬。時歲惟暮春,桑麥始茂,故老遺氓,還號舊落,[桓山]之響,未足稱哀。”

國號(国号),◆1.國家或朝代的名號。○《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北史‧崔宏傳》:“時[晉]使來聘,帝將報之,詔有司議國號……[道武]從之,於是稱[魏]。”○《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元年》:“[李紹真]、[孔循]以為[唐]運已盡,宜建國號。”◆2.指年號。○[清][袁枚]《隨園隨筆‧避諱改國號改地改官》:“為子孫避諱而改祖宗之國號,[唐]以[中宗]諱[顯]而稱[高宗]之[顯慶]為[明慶];避[明皇]之諱[隆基]而改[高宗]之[永隆]為[永崇]。”◆3.朝廷命婦“國夫人”的封號。亦稱有此封號者。○[唐][元稹]《為蕭相國謝太夫人國號告身狀》:“恩賜臣母國號告身一通。”○[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楊相]女適[裴坦]長子,嫁資豐厚,什器多用金銀。○[坦]尚儉,聞之不樂。一日,與國號及兒女輩到新婦院。”

貴號(贵号),◆1.尊貴的稱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故立嗣與孫,篤世子,妾不以子稱貴號。”○[宋][王安石]《賀文太師啟》:“冕服命圭,極上公之貴號。”◆2.指有尊貴稱號的人。○[唐][杜牧]《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主賢益彰,雖至宮闈貴號,亦加尊敬。”◆3.舊時詢問他人字號的敬語。○[明][沈鯨]《雙珠記‧風鑒通神》:“動問高姓,貴號?”◆4.舊時對人商店的敬稱。○《歧路燈》第二三回:“[紹聞]面有難色,道:‘委實我沒了銀子,餘下九十多兩,上在貴號賬上,等[茅兄]回來,我管保齊完,一分不欠。’”

鬼號(鬼号),◆1.祖先的稱號。○《周禮‧春官‧大祝》:“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齍號,六曰幣號。”○[鄭玄]注:“號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鬼號若云皇祖伯某。”◆2.道家授予得道成仙者的尊號。○《雲笈七籤》卷二八:“子骨法合道,當承老君忠臣之後,今授子鬼號,傳世子孫以為國師,撫民無期。”

官號(官号),◆官職的名稱。○《史記‧匈奴列傳》:“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臣伏以陛下發德音,正官號,法制度數,皆易以新書,太平之原,實在於此。”○[章炳麟]《文學說例》:“夫惟官號地望,著於標題,施於傳誌譜錄者,必用今名。”

根號(根号),◆數學名詞。方根的符號(√)。

格號(格号),◆方言。這號,這種。○《官場現形記》第八回:“[蘭芬]道:‘倪阿有格號福氣!’”◆补证条目■方言。这号;这种。○《九尾龟》第四三回:“倪也無撥格號交情啘。”

高號(高号),◆尊號。指“天子”這一名號。○[漢][賈誼]《新書‧解縣》:“陛下威憚大信,德義廣遠,據天下而必固,稱高號所誠宜。”

負號(负号),◆表示負數或負極的符號。寫作“-”,與減號同。○[瞿秋白]《餓鄉紀程》三:“好像一巨大的魔鬼儘着在他們所加上去的正數旁邊畫負號呢。”○[費孝通]《三訪江村》:“人口統計也證實了這一點,自從一九七七年以後,不僅增長率已經降低,而且已出現過負號的年頭。”

府號(府号),◆官員的加銜。所加銜大多是比本職高的中央官員的名號。○《北史‧郭祚傳》:“及為征西、[雍州],雖喜外撫,尚以府號不優,心望加大。”○[宋][王讜]《唐語林‧企羡》:“公凡八任銓衡,三領節鎮,皆帶府號為尚書。”

符號(符号),◆記號;標記。○[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且漢字所以獨用象形,不用合音者,慮亦有故。原其名言符號,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義殊者眾。”○[柔石]《人鬼和他妻底故事》:“她知道這變象是生命就將終結的符號。”

分號(分号),◆1.分店。◆2.標點符號的一種,即“;”,用在分句之間表示大於逗號而小於句號的停頓。

法號(法号),◆1.佛教徒受戒時由本師授予的名字。又稱法名或戒名。○[唐][李白]《僧伽歌》:“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郡王﹞將乙侍者剃度為僧,就用他表字[可常]為佛門中法號。”○《花月痕》第五回:“[燕娘]遂祝髮奉佛……法號[薀空]。”○[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你為什麼起了這麼個名字?好像尼姑的法號。”◆2.指僧人死後的謚號。○[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大光明佛》:“[烏思藏大乘法王]居西天日落佛國,東土[永樂]三年,誥封[萬行圓融如法最勝弘慈廣濟護國宣教正覺如來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剛普應大光明佛],凡三十六字法號。”

法國號(法国号),◆即圓號。銅管樂器。參見“圓號”。

發號出令(发号出令),◆同“發號施令”。◆《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史記‧蘇秦列傳》:“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東垣]矣。”○[唐][韓愈]《賀冊尊號表》:“發號出令,雲行雨施,可謂妙而無方矣。”○[明][李東陽]《重建成都府學記》:“且今之為政者,必有堂宇以為發號出令之地。”

發號(发号),◆發出號令。○《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後漢書‧耿弇傳》:“以義征伐,發號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宋][梅堯臣]《吳沖卿鼓契》:“不知逄逄六街鼓,自此發號通帝闈。”○《宋史‧道學傳三‧朱熹》:“為今之計,獨有斷自聖心,沛然發號,責躬求言,然後君臣相戒,痛自省改。”

對號(对号),◆1.查對相合的號數。○[清][葉夢珠]《閱世編‧學校五》:“卷上編定坐號,入場對號而坐。”引申為兩相符合。○[焦志德][力夫]《憨憨隊長》:“鞋跟腳對號,穿上不大不小。”◆2.猶言對照。多指與彼此相合的思想、言行等比較參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四六章:“會上[張雷]一對號,自己要向上反映的那些情況,全都包括在[彭老總]向中央反映的情況裏,全都被當作右傾批了。”◆3.表示正確的符號。一般用於批改學生作業或試卷。如“○”等。

短號(短号),◆銅管樂器,結構和小號相似而號管較短。音色柔和。

頂號(顶号),◆猶頂缸。指代人承擔責任。○[韓文洲]《四年不改》二:“因為你不去,大家都不去了,[老馬]來了問下來,你去頂號!”

調號(调号),◆表示字調的符號。○《漢語拼音方案》的調號,陰平是“),陽平是“ˊ”(á),上聲是“ˇ”(ă),去聲是“ˋ”(à),輕聲無號(α)。

等號(等号),◆數學名詞。表示兩數、兩式或一數與一式相等的符號,用“=”表示。借指兩件事物相同,稱為“畫等號”。○[柯靈]《香雪海‧真實想象和虛構》:“它們有聯繫,但又不能畫等號。”

登號(登号),◆建立年號。○[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淳熙]登號之三年,朝廷舉行曠世之典。”

德號(德号),◆施行恩德的號令。○[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出德號,省刑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引此,[顏師古]注云:“德號,德音之號令也。○《易‧夬卦》曰‘孚號有厲’是也。”○《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則天之象,因時之序,宜開發德號,爵賢命士。”

道號(道号),◆1.修道隱逸者的別號。○[宋][高承]《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道號》:“[元魏][世祖]時,賜[寇謙之]天師之號,[後漢][張道陵]亦有天師之稱。蓋自《列子》言[黃帝]之稱牧馬童子曰天師始也。○[唐玄宗]賜[李含光]曰[玄靜先生],此賜號先生之始也。○[宋]朝緣[唐]事,亦有賜號先生、處士者。○[真宗],[陳摶]賜號[希夷先生],[神宗]時,[張噩]賜號[沖靖處士]是也。”○[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摺:“貧道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鑑先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一日請得一個方士來,沒有名姓,道號[玄玄子],與[甄監生]講着內外丹事,甚是精妙。”◆2.泛指別號。○[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卷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明][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歐陽文忠公]以為不類[王右軍]法,而類[顏魯公],又疑是[顧況],云道號同。”

千里命稿之应运篇蒋介石八字命造 蒋介石的八字命格

大號,◆补证条目■帝号;国号。○汉《成阳令唐扶颂》:“其先出自慶都,感赤龍生堯,王有天下,大號爲唐。”

打號(打号),◆喊號子。○[宋][高承]《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杵歌》:“今人舉重出力者,一人倡則為號頭,眾皆和之,曰‘打號’。”○[宋][劉昌詩]《蘆浦筆記‧打字》:“世間言打字尚多……畚築之間有‘打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瑞虹]﹞側耳聽時,但聞隔船人聲喧鬧,打號撐篙,這本船不見一些聲息。”

傳號(传号),◆1.謂子孫襲封。○《漢書‧吳芮傳》:“唯[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2.舊時藏族地區一種為土司、守備、土官傳達號令的人。○[葛頌]《黨的總路線在阿壩藏族自治州的光輝勝利》:“隸屬於土司、守備、土官,並在他們直接指揮下的,尚有頭人、千總、把總、管家、譯字房、傳號、差人和寨首(越是前者地位越高,活動範圍廣)。”

出號(出号),◆1.發出號令。○《呂氏春秋‧懷寵》:“先發聲出號曰:‘兵之來也,以救民之死。’”[唐][杜甫]《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詩:“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唐][劉禹錫]《邊風行》:“將軍占氣候,出號夜翻營。”◆2.出離考場號房。○[清]蔣良騏《東華錄》卷十八:“至點名授卷後,即入號房,不許出號行走。”◆3.超出一般尺碼。形容特大。○[老舍]《駱駝祥子》一:“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繫住,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4.舊指商店裡的夥計脫離商號。

稱號(称号),◆1.指賦予人某種稱謂,以表明身份。○《漢書‧嚴安傳》:“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皇帝,一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後漢書‧劉盆子傳》:“今將軍擁百萬之眾,西向帝城,而無稱號,名為群賊,不可以久。”○[巴金]《紀念雪峰》:“他還是和平時一樣,沒有黨員的架子,可是我注意到他十分珍惜‘共產黨員’的稱號。”◆2.指事物的名稱。○《後漢書‧文苑傳上‧劉珍》:“又撰《釋名》三十卷,以辯萬物之稱號云。”

長號(长号),◆I銅管樂器的一種。○[中國]俗稱“伸縮喇叭”、“拉管”。◆II大聲號哭。○[晉][盧諶]《贈劉琨書》:“奚必臨路而後長號,睹絲而後歔欷哉!”[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每遇寒食,北向長號,以首頓地。”○[宋][司馬光]《迂書‧三欺》:“鞠躬便辟,不足為恭,長號流涕,不足為哀。”

不照號,◆方言。不对头;不妥当。○《小说月报》1980年第2期:“既然队长高看我,我就解开布袋往外倒啦,只是有一条,我要说的不照号,就算我放屁。不,就算我没说。”

病號(病号),◆指一個集體中的患病者。○[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六章:“[鄧軍]和[周僕]把自己的乘馬留在後面,收容病號。”○[浩然]《艷陽天》第九二章:“常年不出工的病號、孩子多的和使上了幾房兒媳婦的老太太,也都到場上來了,跟大夥一起分享豐收的快樂。”

兵號(兵号),◆兵士的標志。○[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皆佩金銀牌為兵號,始悟前兆何不祥也。”

別號(别号),◆名、字以外另起的稱號。○《左傳‧昭公二年》“[少姜]有寵於[晉侯],[晉侯]謂之[少齊]”[晉][杜預]注:“為立別號,所以寵異之。”○[孔穎達]疏:“蓋以其[齊]女,故以[齊]為別號。”○《老殘游記》第一回:“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殘],不知不覺,這‘老殘’二字便成了個別號了。”○[冰心]《莊鴻的姊姊》:“[莊鴻]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他別號叫做[秋鴻]。”

表號(表号),◆1.彰顯其名號,[南朝][梁][沈約]《梁德皇后謚議》:“表號垂名,義昭不休。”◆2.表字別號。○《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就有[張]家嫂,[李]家婆,一班靠撮合山養家的,抄了若干表號,到[朱]家議親。”◆3.外號,綽號。○《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大家因他養的肥胖,做起事來又有些婆婆媽媽的腔調,所以大家就送他一個表號,叫他做[黃胖姑]。他這表號,是沒有一個人不曉得的。”

變記號(变记号),◆音樂名詞。變音記號中降記號(b)的舊稱。表示該音在唱、奏時要比原來這個音降低半音。○[柔石]《二月》四:“她靠在鋼琴邊,用她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音鍵底每個發音上,她聽出嬰記號與變記號的半音來。”

變號(变号),◆1.改變帝號。○[晉][干寶]《搜神記》卷六:“或祿去公室,賞罰不由君,私門成群,不救;當易世變號。”◆2.改變旗號。○《宋史‧郭延濬傳》:“[延濬]易旗變號,賊不知覺,斬關掩入,斬千餘級。”

本號(本号),◆1.原來的官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永明]元年,進號衛將軍。二年,以本官領[丹楊]尹……四年,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餘悉如故。”○[李善]注:“本號,衛將軍也。”◆2.店、鋪的自稱。◆补证条目■店、铺的自称。○朱秀海《乔家大院》第十六章:“我提议,在店规里加一款,学徒四年以上出师,愿在本号当伙计者,一律顶一厘身股,此后按劳绩逐年增加。”

寶號(宝号),◆1.稱神及僧道法號的敬辭。○[明][葉憲祖]《鸞鎞記‧合鎞》:“[玄機]寶號多聲譽,與[溫郎]許諧鴛侶。”○[清][袁枚]《續新齊諧‧心經誅狐》:“是夜妖至,舉家朗誦大士寶號。飯頃始甦,云正在危急之際,空中現大士,呼:‘孽畜何得至此?’妖應曰:‘因飢覓食耳。’大士叱之隨去。”◆2.稱人店肆的敬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九回:“當日曾經勸過東家,說寶號的招牌是冒不得的,他一定不信,今日果然寶號出來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