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1990年农历二月十五阳历是多少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近代中国,百年激荡。身处时代风雨中的女性,在文明的洗礼中觉醒。正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览,通过300多件展品,讲述了女性婚姻与家庭的逐步文明、身体的解放与服饰的演变、教育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变迁,透视近代中国女性生活投射的历史镜像以及她们身后新旧更迭的时代图景。

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配合展览,博物馆举办了系列讲座活动。

  观展·亮点  不同年代结婚证书 见证婚姻走向自由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从鸳鸯礼书到婚书再到结婚证书,在“家庭与婚姻”展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些见证美好爱情的纸页。一张张薄纸,折射的是生活百态,也隐藏着解读时代的密码。

  比如,展出的一张清代的鸳鸯礼书是传统婚俗中订婚的凭证。在那时,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彩礼并向女方家送礼帖,帖子上面会写有男子的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用新笔新墨写上女子的生辰八字,送回男方,即算正式定亲。

  策展人左烨说,在这小小的凭证上,我们能隐约看到包办婚姻的痕迹;随着《祝文明结婚》歌曲响遍大街小巷,婚姻自由深入人心,这时候的结婚证书上也有了官方的印记,婚姻批准权出现了向政府部门集中的趋势,婚姻慢慢由传统向现代、由不自由向着自由的方向转变。

  展厅里展出的一张泛黄的离婚证书成了婚姻自由的最好佐证。证书上方,分两行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离婚登记证”;纸页中心位置,记录着离婚双方的姓名和离婚事由。

  左烨介绍,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对婚姻立法,正式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原则;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在确立婚姻自由的基础上,明确废除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等。“中央苏区的婚姻变革是一场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旧式婚姻制度进行全盘否定。”

  8张证书还原女性职业成长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被封建礼教束缚在家庭围栏中的中国女性,开始活跃在工农商政各个领域,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展厅中,8张关于杨先知的证书,成为女性接受教育、投身社会的缩影。

  8张证书分别是杨先知短期小学教员师资训练班结业证明书、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证书、杨先知的奖励证明、杨先知四维学校以及游府西街国民学校的聘书,以及杨先知的甄选合格证明书等。

  一个女性的成长经历便由此栩栩如生地在观众面前再现:杨先知,生于1920年,1936年从附设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短期小学教员师资训练班”结业;1944年从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于四维学校,任教期间因“教导儿童至为热心,成绩彪炳”而受到嘉许。1947年受聘于游府西街国民学校。

  关于杨先知,人们知道的只有这么多,再也查不到关于她的更多信息。“这就是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的女性,刚好符合我想表达的主题,这样一个女性是千千万万女性的缩影和代表。”

  何香凝《菊花图》展现革命家坚贞气节

  提起何香凝,大家都知道她是著名政治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驱,但是她的“美术家”身份或许有人并不知晓。此次展览特别展出了一幅何香凝创作的《菊花图》。

  画面上,菊花笔致圆浑细腻,色彩雅逸,意态生动。该画是何香凝赠送给柳非杞的礼物,菊花上方,两人共同好友柳亚子的题跋将画作背后的故事讲完:柳非杞十分喜欢何香凝的画作,曾从1941年前后开始多次诚意求画。奈何时局动荡、战火纷飞,何香凝等人一路颠沛。这幅画最终于1944年创作完成。由此也能看出,该作品得来实属不易。1947年,柳非杞旅居苏州期间,将该画赠与友人以示纪念。这段流转过程也被柳非杞在画面的留白处记录下来。

  此幅作品的整个流传过程由此得到了完整呈现。

  “何香凝很多的作品都已经被收藏了,这种有着确定来源和明晰流转过程的作品在市面上很少见到。”左烨介绍,菊花在冰天雪地中仍可傲然绽放,何香凝或以菊明志,表现革命者的坚贞气节和顽强斗志。

  观展·解码  清代金漆木雕残件 奠定展览叙事基调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清代晚期金漆木雕“仁义礼智信”构件。该件展品上下以人物故事图装饰,中部镶有“仁义礼智信”五字,雕刻线条流畅俊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虽经百余年洗礼,仍然流光溢彩、引人注目。

  左烨介绍,该金漆木雕构件为非完整件展品,其原形态暂不可考;然而,虽是一件“残件”,它却是整个展厅里颇有特色的一件展品。

  提及与这件展品的邂逅,左烨仍难掩激动。她回忆,该件展品征集自广州文物商店,是自己在结束原计划工作后,在店中闲逛时无意间发现的。

  这一“意外之喜”让左烨和团队的策展思路顿时明晰起来。“当时团队对于展览的构想还仅停留在‘近现代’这一历史时段上,但对于从何种角度切入百年变革仍在寻找思路,这件金漆木雕恰好直观呈现了我想表达的主题。”左烨说,这一主题便是近代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力求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观念变革。千百年来,儒家传统“三纲五常”思想塑造了男女间极不平等的家庭关系,清朝末期,思想解放潮流开始不断冲击封建礼教,新旧思想的交锋荡涤了“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但其中“仁义礼智信”的精华部分却得以延续发展。在百年后的今天,这五个字仍然对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家庭美德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左烨看来,这件不完整的文物恰恰隐含了对“三纲五常”的扬弃,成为中国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个真实精妙的隐喻,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叙事基调。

  9成以上展品首次在京亮相

  “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事业而奋斗”落款为周恩来;“民主国家一切事情都要由人民做主”落款为董必武;“为人民服务”落款为王若飞……

  展厅内,一本写满革命家题词的纪念册格外引人注意,展方将该展品标注为“沈琬纪念册”。

  沈琬为何人?左烨介绍,沈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沈安娜”,她曾以速记员的身份潜伏于国民党高层十余载,在危机四伏、险象丛生的环境中,凭借勇气和智慧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情报,曾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这些题字,题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人一生视若至宝。八十年代,老人将题词的复印件送给了一位新华社记者,后又辗转到了一位有心人手中。

  一次,这位精心保存了复印件的有心人与左烨偶然间聊到这些题字。对方听说左烨正在筹备的展览之后,便主动提出,将其无偿捐献给博物馆。这时,距离展览开幕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件展品也由此成了展厅中最“年轻”的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展出可谓是一场“回家之旅”。此前,展览曾先后在无锡、桂林、昆明、上海等地展出,收获诸多好评。与前几次展出相比,这次展出的展品类别最为丰富,很多展品是博物馆压箱底的“宝藏”,是博物馆十多年来所征集、收藏文物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9成以上展品是首次在京亮相。

  展览还借助现代智能技术,增加互助体验环节。比如让观众玩得不亦乐乎的“红色缎绣百子图帐”版华容道。红色缎绣百子图帐是一件馆藏文物,大红色锻底面上,嬉闹游戏的儿童活灵活现。此次展览将该展品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供观众进行不同难度的挑战。“我们希望这些互动能提高此次展览的趣味性,同时让观众在游戏中对展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左烨说。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一层展厅

  ●票价:免费

  ●展期:至2月27日

  ●参观方式:“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

农历1990年二月十五生辰八字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实习生 姜平

制图 张存

本报记者 阎彤 摄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