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些方言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是其来历和流行在当时还是比较多的使用,而覆盖面积不胫而走,一定是可以达到全川的。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丘二”。
关于“丘二”,曾经在至少十年前泸州的使用频率还比较高,虽然被人叫做“丘二”并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丘二”,它是怎么来的?为啥子今天提及又突然少了呢?那就听沽酒客从自己研究的角度跟你慢慢摆。
“丘二”其实是四川方言对店伙计习惯性地称呼,如同北方有的地方叫伙计,小二、小力本等等。但是它有绝对不仅仅是这一层意思。还有很多延伸。
丘二原意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太多技能的打工人员;后来泛指一切受雇佣者。关于丘二的起源据说是在民国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以前习惯喊店小二堂倌、幺师的四川各地,还没有丘二的说法。
所以大约可以了解到这种喊法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人说当时一个抗战伤兵退伍,在重四川某地开了个小饭馆,生意很好,他又请了几个伙计来帮忙,小饭店取名字"丘八饭店",意思是当过兵的,把"兵"一字拆为二,就是丘八,但是丘八是老板,下面的伙计不能够也喊丘八吧,于是想到八字不是有两划,那么就干脆喊伙计喊成“丘二”,就这样这个小店被喊出名了,后来大家也把店伙计习惯性地喊为“丘二”。
还有种说法也跟当年的兵有关,旧社会戏称军人为丘八,因为兵字上下拆开就念丘八。退伍士兵生活没保障,又没有文化,就只能干粗笨工作。丘八退伍后,八减去五(退伍的意思)等于三,再减去一杆枪,就等于二,所以称之为丘二。
两种说法都无法考证真伪,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它发生的年代并不长,而带有贬义。
后来但凡出来打杂工的,不靠技术那种,基本就是“丘二”一类了。再到后来,多是年龄比较小,有的不到十八岁,从农村到城里,尤其那种初入社会的,被这样叫。
即便今天很多夜市的老板也会请“丘二”来打杂。工资低,干活多,而且出不了头,一般学不了技术,大多数情况来自乡下,读不得书的或者不想不能再读书的,种地又觉得不愿意,进城熬岁月,慢慢适应环境和寻找机会。
当然这算一种解释,如果说的广义一点所有打工的,不是老板和领导都可以说自己“丘二”,当然,只是自嘲,并不准确。
为什么要有“丘二”这个话题呢?这些年泸州都不这样说了,或者年轻一辈说的不多了,那种过去老老实实,甚至有些唯唯诺诺,被老板骂像孙子似的“丘二”基本不存在了。
当然过去精明能干的“丘二”老板还是喜欢,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工字不出头,到一定年纪,人还是要求变的。
城里家的娃儿有没有当过打杂的“丘二”呢?肯定有但是少,环境不一样,再怎么也比农村多些出路,当然,这是谈的过去。
今天一切格局都在变。从不怎么用“丘二”的叫法,就是一种进步和尊重。那个时候,喊“丘二”还是有很多看低瞧不起的成分。
人为什么会对一些东西很在意,无非是希望得到尊重,但是社会很现实和残酷,不会因为你来自哪里而同情你,无论你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可能面对不同的命运和抉择。假如在当年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你也当过“丘二”,这样一段时光,虽然并不值得怀念,却可能也有帮助。那些鸡汤不是告诉大家,一切磨砺都是对你的锻炼吗?
是不是“丘二”,会不会经历“丘二”的日子,还是取决于自己,有时候人总要在低谷徘徊一段时间,但是只要你不自暴自弃,浑浑噩噩,总有一天会走出来的,你看今天不是喊“丘二”的人都少了吗?证明时代在进步,彼此更多了尊重,而低谷的人,就应该更踏实的努力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