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叶梦熊八字分析的简单介绍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明朝叶梦熊八字分析明朝叶梦熊八字分析

鹭鸟月嫂

□吴小军

如果说惠东地图像一只鹭鸟,那考洲洋就是这只鹭鸟的眼睛,而盐洲岛则是眼珠子。从广州出发,下了高速就是惠东地图上的鸟脑壳,沿着鸟头一路往眼珠子走,到了预定的民宿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钟了,开了几个小时车,太累了,我和毛打算先歇歇再去看景。

服务员是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圆脸,短发,一双大眼睛挺机灵。皮肤有点黑,看得出不是本地的,看来在这家海边上的民宿上班已经有段时间了。姑娘问:“你们是来拍夕阳拍鹭鸟的吧?”看我们点头,姑娘又说:“现在差不多五点,鹭鸟开始回巢了,是下午拍夕阳拍鹭鸟最好的时候。要不你们先去拍照,我先帮你们开好房间,一会儿回来再办手续吧。”

“嘿,你这小姑娘会摄影?”我和毛对望一眼,有些惊讶地问。

姑娘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齿,大眼睛弯成一弯月牙儿:“我哪会呀,我们老板说的。”

“你们老板?”毛惊讶地问道。

“对呀,呐。”她指着刚和我们微笑了一下擦身而过就匆匆往外走的一个男人说,“那位就是。”

那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匆匆一瞥,虽看不出多大年纪,但也应该是中年了。他穿着一件天蓝色风衣,一条速干裤,手里捏着一部微单相机,脖子上挎着一部单反相机,肩上斜挎着一个袋子,显然是个600mm的长焦镜头。“专业呀,发烧友。”毛看着匆匆往远处走的老板问,“不是本地人?”

姑娘头一歪,看着毛说:“正经八百的本地人。我们老板呀,是村里最早出去做生意的,他的鞋厂,有十条生产线呢,专做出口的。”

“哦,十条生产线?身家不简单呀。”我有些不信,“那还开啥民宿呀?图个累吗?”

“喜欢呗。”姑娘可能没听出我的怀疑,“现在厂子都是他儿子打理,老板呢,每天就在这拍拍鸟,接待接待发烧友。”

“难怪省摄影家协会参加这次环保主题摄影大赛的摄友介绍我们来这,看来早有人来踩过点了。”毛若有所思。

姑娘捂着嘴笑着说:“其实呀,他就是放不下那些幼鸟。”

啥幼鸟?我的好奇心起来了,正想问,姑娘催我们:“呀,你们还是先去吧,别错过了最佳时间。”

于是我们按照姑娘的指点,驱车往最佳拍摄点去。

车还没停下,人已经被震撼了。两大片红树林之间,是一条弯弯曲曲水道。水道上空,一轮大大的非常纯粹的红日,正缓缓地艳艳地沉向大海那边的山。临别前的不舍染红了天上的云,染红了归巢的鹭鸟,染红了纷飞的海鸥,染红了那条弯弯曲曲的水道,染红了水道上欸乃归来的小渔船。停好车,我们来不及感叹,有些手忙脚乱地架好设备,调好参数,咔嚓咔嚓就拍了起来。

这时,一条小船从红树林滑出来,从我们眼前滑过去,沿着弯弯曲曲的水道向着夕阳往前滑,惊起无数鸥鹭。“是那个老板!”毛眼尖。

可不是,他的天蓝色风衣,此时异常显眼,成了一片红艳之间视觉的焦点。我心中一动,惊起一滩鸥鹭!这人,这鸟儿,这生命,可是风景的灵魂呀!构图,调参数,拍摄。我知道这幅作品一定很美,心中得意,正想跟毛嘚瑟一下,刚哎了一声。毛手一指,竟然让我闭嘴!

折腾到天渐黑下来,已经确实没有适合拍作品的光线了,我们才回到民宿。

“拍到好作品了吧?老板说得没错的。”那姑娘看我们兴奋的样子,也很开心。

“谢谢你,谢谢你老板!”我连声感谢。

“老板早回来了,你们这才回来,肯定有收获啦。”姑娘有些得意。

“啊,老板在吗?”毛问。

看来老板是个高人,我也有意认识一下,忙看着姑娘。

“出去了,他有朋友来,去黄埠镇上的酒店吃饭了。”姑娘答道。

“啊。”毛有些失望。

“哎,你说老板放不下什么幼鸟的,什么意思?”毛还记得姑娘说的话,一边登记住宿需要的个人信息,一边问姑娘。

姑娘咯咯笑出了声:“他呀,在村里有个外号叫鹭鸟月嫂呢。”

“啥意思?”我笑出了声,一个大老爷们,还月嫂?还鹭鸟的月嫂?

“可不,这小鹭鸟啊,有时鹭鸟爸爸妈妈找不到足够的食物,它们饿了会爬出巢来,有的会掉在红树林下。我们老板呢,每年春天都会去打鱼,或去买小鱼喂这些落在树下的幼鸟。它们要一个月左右才会飞呢,会觅食了,也就饿不死了。所以村里人都说他像月嫂,专门伺候这些幼鸟呢。”说到老板,姑娘满眼敬佩。

“哦……这个老板,真得认识认识。”毛说。

很遗憾,夜里接了个电话,公司有急事要我回去处理,所以一大早我先开车回去了。毛不肯走,就自己留了下来。

过了一个月左右,省摄影家协会的主题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在网上公布了,我的《惊起一滩鸥鹭》是二等奖。

一等奖是毛的。背景正是盐洲岛的红树林,主体是一个人在给一只鸟儿喂小鱼。人是一个中年男人,一头粗硬的短发,浓眉,大嘴,脸上是阳光与海风的痕迹,有着朴实却不失见过世面的沉稳。他蹲着,左手提着一个红色的小桶,右手抓着几条小鱼,正准备往下撒。鸟是白鹭的幼鸟,毛羽尚未长齐,稀疏的硬羽柔绒间依稀可见略显瘦弱的肌肉。鸟儿歪着头,大张着嘴。人和鸟的神态捕捉得真好,人微笑着,眼里闪着慈爱的光辉。幼鸟专注地看着人,眼里没有惊慌,满是渴盼与期待。我没想到,一幅摄影作品,竟能令我有些感动!我忽然觉得那人有点面熟,虽然他没有穿那件天蓝色的风衣,没有挎着相机,但我直觉他就是那家民宿的老板。果然,作品的名字就叫“鹭鸟月嫂”!

芳邻

□刘翠琴

家在小区最后一排,隔一堵围墙便是勤丰社区的永庆村。对于那些村民,我可真是羡慕嫉妒恨。

羡慕他们几乎每家都是深宅大院,嫉妒他们家前屋后都有地儿栽花种菜、养鸡鸭猫狗,恨他们说话高声大嗓如吵架,常扰了我的清梦。有时想,我和这样的邻居,尽管鸡犬相闻,但估计老死也不会往来的吧?

可是,今年夏天的几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那些村邻的看法。

那天中午,儿媳妇敲门进来,包也不放下,直奔卫生间,解决完了,又匆匆忙忙地对我说:“妈,我来不及吃饭了。今天设置疫情防控点了,我要去值守,怕那里没地方上厕所,回来解决。”边说边往外走。骑上车时,指给我看:“喏,防控点就设置在你们小区东边围墙外。”

想想还是不放心,带孙子吃了饭,就打着伞抱着孩子去看看。因为匆忙,遮阳篷还没搭起来,儿媳妇傻乎乎地坐在烈日下。我说:“你怎么不去围墙的阴影下待着?这样晒到下午三四点钟,非中暑不可。”

“我怕来往的人看不到我。”

“你能看见来往的人就行啦。”

婆媳俩正说着呢,一户人家的院门开了,一个妇人问:“你们是来值班的吗?”

我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吵到你了。”

“不是不是。我是想问你们要不要开水?”说着,递过来一只红壳水瓶。儿媳妇说:“我带水了,谢谢啊!”

“你们朝巷口树荫下来一点,太晒了。中午没多少人来的。”

我们听话地往树荫下挪了挪,感觉好多了。儿媳妇感慨地说:“这里的人家都很好,刚刚我吃盒饭时,开小店的老奶奶还给我端来了一碗萝卜骨头汤呢,还说有什么不方便的就跟她说。”

听她这么说,我放心了,把伞和帽子留给她,带孙子回家。

后来,这边巷道建了围挡,防疫卡口改在了我们小区西围墙外面,又有了新的故事。

那天,儿媳妇值守结束回来时,一手拎着一个口袋,一口袋里装着韭菜和一只大黄桃,一口袋里装着油烫鸭,隔着口袋都闻到了韭菜的味道,看到油烫鸭那红红的辣椒油。我问:“你在哪儿买的菜?你又不吃辣,买这油烫鸭干啥?”

她笑着说:“韭菜和黄桃是一个大妈非要给的。说韭菜是她自己种的,不值钱;黄桃是人家送她的,没花钱。不要,还不高兴,跟我们急。”我拎了拎,韭菜还不少呢,真难为人家的一片好心意了。

儿媳妇接着说:“我们在这里设了防控点,有人想到后面的大西小区门口买油烫鸭不方便了,今天就有三个人忘记带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过不了关卡,只好回去了。我们想着不能让人家做生意的为难,值守换班后,就一人去买了一份。没想到老板看到是我们,先是不肯收钱,后来见我们坚持,又免费给我们切了素鸡拌在里面。”

可能是因为很久没吃油烫鸭了,我们全家都觉得今天的鸭子实在美味。我心里更是美美的:病毒无情,芳邻有爱。

风雪黄鹤楼

□曹杰

立春之后,离家不远的武汉迎来了2022年第一场大雪。东湖之畔,珞珈山上,瑞雪穿庭挂树,结满了虬龙琼枝,恰似提前绽放的樱花,纷纷扬扬,让人心生欢喜。

苍茫大地,乾坤朗朗,阴霾逐渐散去,大家纷纷走出家门,以白雪为素材,秀起了才艺。在木兰草场,在黄鹤楼前,在长江之滨,在首义广场,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纯手工“冰墩墩湖北分墩”闪亮登场,刷爆了朋友圈。

在众人之中,最让我觉得暖意融融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为了迎接虎年,他穿着老虎公仔造型的衣服,在黄鹤楼下的广场上和自己堆的一个冰墩墩微笑合影。此时,一向熙熙攘攘的广场空无一人,只有风雪漫天。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的黄鹤楼仿佛也变得温柔细腻起来,成了老人和冰墩墩唯一的观众和伙伴儿。

刷完朋友圈,看着书案上历时五年、辛苦撰写成书的《岭南名臣叶春及评传》。我不禁想起,黄鹤楼前这位堆冰墩墩的老人,和几百年前年过六旬、暮年出山的惠州先贤叶春及何其相似。万历二十年,风雪交加,除夕将近,黄鹤楼上,满头白发的叶春及把酒临江,思绪万千。他的背后,是罗浮石洞,隐居廿载;他的前面是仕宦浮沉,宫门九重。

从当年在惠安任上,励精图治,“治绩为当时第一”;到迁宾州知州,阴差阳错,被“削为士伍”;再到“辟逃庵以居,遂不复出”。饱经沉浮之后,叶春及,那个十七岁时,曾在惠州孔庙立下“谓他日不殂豆其中者,非夫也。”的屠龙少年,并未忘记曾经的誓言。二十年的罗浮隐居,他有扛起湛若水讲学大旗的欣喜,也有博罗知县邓以诰修改县志时的抵牾,蹉跎岁月,得失参半,但是硬颈之气,不输当年。

时任两广总督,“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的吴文华,在故乡福建连江时便知叶春及的贤名,叶春及的《辞署连江县》,更让其感受到了叶春及人格之高。巡抚广东之后,他向朝廷推荐叶春及时,不吝啬赞美,说道:“叶春及学超流俗,行追古人。应诏三万言,凿凿无非经济,政书十余卷,蔼蔼悉出真心,臣常耳目其人,盖唐元德秀之流,似不可以资格限之。”吴文华将叶春及比作唐朝的隐士元德秀,认为他是社稷之才,不应该以“削为士伍”的身份限制他的发展,应该让他发挥更大的功能。

太常卿艾穆在擢升四川巡抚时,以叶春及“学综百家,文追两汉,砥行以圣贤为归,抗志在俗流之表”,因此举以自代。他的挚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显官,内阁首辅赵志皋也力邀叶春及出仕,这些让年迈的叶春及重新燃起了修齐治平的志向。万历二十年壬辰,六十一岁的叶春及离开了罗浮山石洞,回到家中,准备接受朝廷的征召任命,这期间他将父母的坟墓迁葬到黄田山,即今日惠州市城区黄田岗,并作了《先府君退斋先生先孺人方氏迁墓志铭》,做完了这些,叶春及就准备赴任湖北郧阳知府。

郧阳地处湖北西北部,比邻河南和陕西,古代是秦楚交界之地。汉江穿城而过,武当山的余脉延伸到这里,形成了山环水绕的地理特质和优美的环境。叶春及在郧阳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他的卓越表现,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朝廷的关注。

万历二十一年冬,叶春及再次迎来了朝廷的新任命,升迁其为户部员外郎。员外郎,顾名思义,是指定员之外增置之郎官,类似于魏晋时期的员外散骑常侍,三省六部制推广之后,每个部都有一定量的员外郎名额,也称副郎或外郎。在明朝中晚期,其官秩为从五品,虽然并不是很高,但是却能接触中枢机要。

收到任命之后,叶春及踏着寒冷的北风,沿着汉江一路坐船南下,打算经过长江,走京杭大运河入京城。一直到除夕前两天,他才到达武昌,当地的官员置酒于黄鹤楼上,宴请叶春及,当时刚好天降大雪,看着楼外的苍茫长江,叶春及感慨顿生,赋诗一首——《除夕前二日武昌孙大守李别驾韩司刑置酒黄鹤楼席上口占》

欲乘黄鹤鹤不来,黄鹤仙人安在哉。

雪飞楼阁客肠断,岁暮江湖老鬓催。

蜗角误我葛洪洞,骏骨欺人郭隗台。

泽上那能歌独醒,为君一饮三百杯。

诗中可以看出,虽然前途无限,但是叶春及此时的心境,依然有些愧悔与寂寥,一方面他怀念在罗浮山悠闲从容的生活,一方面他也感念朝廷的宠眷之恩。漫天白雪与白头老人,在除夕前站在大江之畔的千古名楼之上,捻须吟哦,不禁让人思接亘古,感慨万千。叶春及前后六次赴京乡试,皆名落孙山,青年时代,风雪之中他在赴京都的路上,而今,何尝不是如此?只是物是人非,当年少年,而今垂垂老矣。

到达北京时,已经是万历二十二年春天,这一年岁在甲午,叶春及已经六十三岁。在当今社会,这已经过了一个男人退休的年龄,正是在家休息、含饴弄孙的时候。在明代,百姓的平均寿命大概在四十四岁左右,叶春及已经算是名副其实的高龄了。

在京城任职户部员外郎,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是叶春及还是能得心应手,表现得游刃有余。他自幼年时便注重实学,对经济、术数、图表颇为熟悉,在闽清教谕任上和石洞书院授课时,这些都是教学内容之一,没用太长时间,他便熟悉了户部庞杂的图集与账册。随后,他又被任命为江西司郎中。在户部,下辖有多个司,分管各项专门的工作,江西司即是其中之一,全称为江西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主管课税。

清代光绪年间的《惠州府志》记载:“入为户部员外郎,随转江西司郎中。尝管崇文税,其事凌什米盐,动关中贵人,春及一切渊鱼察之,不少假也。”崇文税即崇文门税关,这里在明清两朝斗曾是全国最大的税关,每年征收的税额,居全国各大税关之首。

早在明成祖朱棣做燕王时,崇文门所在的位置,便是北京物流集散地之一。从明代建都北京以后,人口和商业规模急剧扩展,通惠河码头从积水潭迁到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下,从而使距大通桥只有咫尺之遥的崇文门成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批发商聚集的地方,也是征收各种商税的最佳场所。因此,自弘治六年崇文门税关成立之后,这里很快便成为统管北京九门进出货物征收商税的总衙门,税关设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边。这座古老的税关,跨越三朝,直至民国十九年才撤销,前后共四百三十七年。明代中晚期,尤其是隆庆开关之后,商品经济发达,崇文门每年的税银都有近十万两。

繁华的商业,严苛的征税,使得崇文门税关收入很多,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灰色收入。以往,为了防止其他官吏忌妒,崇文门税关会以“献鲜”为名,在每年三月。向皇帝及大臣送黄花鱼,十月送冬笋和银鱼,在明清两朝,几乎成为变相的分赃的定例。同时,对于在京官员和朝廷内部的贵人走私带货,税关则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不管不问,参入经营,导致大量的偷税漏税的现象。

面对这一时弊,叶春及一边积极向皇帝“条奏利弊”,一边“厝注经画,详察不苟”,用自己的算学才能,制作图集,一丝不苟地规范纳税。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一本著作《崇文榷书》,以崇文门税为切入点,讲述税赋的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叶春及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他死后,已经身为明朝内阁首辅的赵志皋,亲自负责办理叶春及的丧事。丧事完毕之后,他又差官扶榇南还,回到东江之畔、罗浮山下叶春及魂牵梦绕的惠州。梓棺到达惠州之后,惠人无不哀痛,惋惜这位学问渊博、人品端方的大儒。当时的礼部右侍郎、著名学者杨起元就曾评价叶春及“如化甫先生者,代不数人,岂独惠而已哉”!

叶春及过世之后的当年,他的子弟们将叶春及所著的诗文奏疏题记碑刻等进行了收集整理,以他的隐居地罗浮石洞为名字,刊刻成为《石洞集》行世。被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为八闽“孤介之士”的沈鈇,是福建诏安县人,他对叶春及颇为了解敬仰,欣然为《石洞集》作序。后来《石洞集》被采进宫内,著录于《四库全书》,叶春及也成了数千年来,作品著录《四库全书》最多、最全的惠州学者,时人评价他的文风“如春蚕作茧,遇物即成”,往往能以小见大,给人以启发。

清朝雍正二年,惠州知府吴骞集郡中耆宿鸿儒商议,在惠州西湖的披云岛西新园建“五先生祠”,这里曾是叶春及的好友李学一开辟的私家园林,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为西湖胜迹之一。“五先生祠”合在一起,祭祀明代中晚期惠州的五位贤达——叶春及、叶萼、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他们“仕同时,居同里,又同以文章道德功业见重当时”。

这五位先生,成为明代中晚期惠州本土士林崛起的标志。数百年来,他们一同守护在西湖之滨,庙食香火。他们滋养着湖山灵气,也丰富着惠州人的精神世界。

传奇故事的情义书写

□任剑钊

几年前,有评论家指出文学的“情义危机”,即某些作家的作品中充斥着戾气。而肖建国的小说集《惠州奇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却是开辟出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在赋予传奇色彩的同时,更多呈现的是人世间的情义。这情义不止于人,还有动物、植物等,即“万物皆有情”。而爱,也是作者文本中永恒的主题。读其作品,字里行间里时时昂扬着一股正义的力量。《惠州奇人》由十一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不同身份的“奇人”。看这本书会感受到朴实的语感,其中蕴含着一股惠州本土的气息,是纯粹干净的,也是乡土乡愁的,犹如茂密浓绿的参天大树,在土地的芳香里,见证本土的记忆。作者对这本书的描述是“不论达官贵人,抑或贩夫走卒,只要史书没有记载过的,又确实能让我心念一动的,哪怕是只言片语,我都尽心去收集挖掘,常常埋没于古街闾巷老人中。”

传奇:传说与道义的相逢

传奇这类小说,起源于唐代,作者大多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后来,渐渐成为作家对各种传说见闻的再创作,使得小说变“奇”。在《惠州奇人》里,作者同样是收集不少传闻。书籍的每个故事都像是长辈会告诉自己的故事,在每盏灯的夜晚,床前谈起的陈年趣事。与其他传奇小说相比,作者的深刻之处,在于这“奇”更具现实意义,通向奇人的生活世界,述说出世间的善恶价值观,而不止于“传奇闻异事”层面。

这本书的短篇小说能看出作者心中的理想道义,是正义的仁爱之道,也是“行正义之事,做仁爱之人”的道义,但作者用不同的奇事,讲述出这些道理。小说《地炮仗》有不义之仇和肝肠侠义之事。《镜花缘》《小玉和奶奶的香樟树》《邪道》则述说走入邪道、最后会有报应的道理。小说层层悬疑,再回首,已是正义凛然。在《惠州奇人》《月下美人泪》中,则是珍惜眼前幸福生活的之道。 《城里的娘子乡下的汉》《县长的钓竿》则是世间的仁爱之道,因爱而前行。《父亲是条河》《一路秋风》更是述说人生之道,不要跑偏。有些错不能犯,一犯而后悔终生。

现实:地域与方言的相识

这本小说的书名选择呈现地域性,是冒险的,这不仅局限读者,也会小众化。但这本小说也注定是独特的。通过地域叙事,在书中凝聚着惠州本土的城市风貌,出现惠州本土的丰山、高榜山的描述。而作者的书写也有对惠州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朴质的地域风貌里,描述惠城生态,并通过对历史的捕捉,展示惠城的人文特色。在小说能看到城市化进程对人民的影响,从县城到城市的转变,都展示地域的变化。在《小玉和奶奶的香樟树》能看见城市化进程对家庭感情的影响,在《父亲是条河》能看出城市、乡村发展的曲折进程。作品中的人物鲜活,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让人读起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印象深刻的是书籍里面会出现本地语言,尽管地域语言限制读者范围,但也刷新读者的认知,能使读者接触到惠州本地语言。作者非常巧妙的是,并没有过多地使用本地语言,而是偶尔冒出一两句,使文本变得有趣。有些方言会标注上中文意思,如“耙耳朵”“棒老二”“扯筋”“鬼迷日眼”等,使文本变得丰富,尽显地域特色。

情义:世间与人物的相爱

在小说里,都是小人物的大情义。那是小玉对香樟树的爱,也有阿庆伯对县长的爱,更有打铁对盆栽的热爱,以及乡下的男人对故乡的喜爱。这些小人物尽显人间百态的真实情感,这也藏着作者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中小人物的关注。这情义是有容乃大,是陌生人之间的爱意,不止于血液的亲情。在《我本善良》里,有洪大佬对女学生的爱,但洪大佬是小偷的身份,也说明这种爱意并不局限于好人或者坏人。更多的是作为人的真实情感,那是对天地、对自然的敬意,也是对生命的关怀。通向人间的真情,并不是冷漠黑暗的人性,故事最后都通向道义。

爱,是作者的永恒主题。小说对照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现人物的情感,也显示出作者成熟的文笔。他用犀利的笔锋,写出传奇故事的情义,还有现实的百态。这些“奇人”也并不是另类,也具有人间的情感。读完作者的作品,有一种感慨,更是收获道义与情义之路。我想在作者心中,他有属于自己的仁爱大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