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八字步 戏曲把子功教材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台步有男、女、快、慢、老、少之分,亦有行当、环境、服装之区别。为表现男性的阳刚风度,又要与其所穿的宽袍大袖服装合体,所以极为夸张地采用了大八字步,也就是所谓的四方步。走起来,还要快抬慢落,亮出长靴厚底。当然,如果是白胡子的老人,不仅不能亮靴底,还要慢抬快落,以表现老年人的步履蹒跚。

为表现古典女性的阴柔之美,妩媚之态,以及手足不外露的特点,则以风摆柳式的小碎步作为旦角的台步。不过,老旦的台步则要着重表现老年妇女的龙钟老态。另外,为表现行动的快捷则要用圆场的脚步;为表现水中行舟的感觉,则要用云步和碾步等等。

走台步时,要根据扮演人物的年龄、服装、身份、环境、心情、锣经和音乐节奏有所区别,同时也要注意脚步的规范,要以腰为中枢,以圆为要领,全身(尤其是两臂)配合协调,才能使台步优美好看。泛指演员在舞台上走路的舞蹈化步子。大抵净脚重豪迈,花旦重轻盈,小生重萧洒,均视剧中人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而有所变化。另有云步、磋步、蹀步等,都是台步的特殊程式。

如果将戏曲台步按照动作、行当、身份、年龄等因素细分的话大致会为以下十二种:

八字步

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脚步站立时呈八字状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向左右两侧分开约三十厘米,呈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行当、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当的姿势,眼平视,提神亮相。在舞台表演中,八字步是文官和老者及身穿蟒、袍、褶、披等服装的武官站站时的常用台步,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空城计》中的孔明、《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满江红》中的岳飞等。表现人物情绪稳定和讲究礼仪,亦便于走慢台步和亮靴底。

戏曲八字步

《空城计》

大八字步

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两脚在站立时,将两脚跟的距离拉开的站立姿势。动作程序:1、身体直立,两脚分开,站成跟自己的肩一样宽的距离。2、两脚跟再往内扣,站成大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3、身体稍向左或右侧,两膝稍蹲,眼平视,含胸。大八字步在舞台表演中,适用于老年者、年迈体弱、身染重病的人物。表现其老态龙钟、年老体衰、气力欠佳的神情,如《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女起解》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莫稽等。

戏曲八字步

《清风亭》

丁字步

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称“紧丁字步”。即两脚站立时,呈丁字状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左脚跟紧靠右脚窝。两腿绷直,身向左脚尖方向挺胸,侧身。上身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在舞台表演中,丁字步多用于着“短打”扮相的角色,如穿袍衣袍裤、打衣打裤者,也用于扎大靠、箭衣者,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长坂坡》中的赵云、《八大锤》中的陆文龙等,常用丁字步站立,表现人物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和受过严格的武科训练。

戏曲八字步

《打店》

前丁字步

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右脚跟往左脚尖处站立,上身微向后靠。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前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人物勇猛异常的“武气”。常用于武打或即将上阵前的亮相中,体现人物的威武气质,是武生、武二花、武丑常用的台步。如《挑滑车》中的高宠、《武松打虎》中的武松。站立时应注意分寸,前面的脚跟不可超过后面脚的脚尖,否则显得“野”、姿势不规范。

戏曲八字步

《挑滑车》

远丁字步

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左脚站在右脚尖的前方约十厘米远,拉开距离。身体重心在右脚上。身往后坐,向左侧身而立。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远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性格怪癖、粗野的人物,体现人物的“野性”和“怪异”的神态。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红梅阁》中的判官、《闹天宫》中的巨灵神,也适于其他神怪角色。

戏曲八字步

《闹天宫》

戏曲八字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