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貌取人”的倾向虽说不是特别好,但却总是会有人如此去做。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这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统计与数据分析技术被应用至心理学研究中之后,大量的个体面部分析样本表明,人的性格与其长相之间大致存在一些联系,尽管不是全部,但也可以作为一定的判断他人性格的依据。
“以貌取人”由来已久在人类科学与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种看法更是普遍。比如说产生于古代希腊和埃及的西方人相学(physiognomy),有时也被称之为“观相术”,主要就是通过个体的头部形状以及面部特征去判断其性格。
但是当时年代久远,人们的理性思维发展程度较低,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深,所以西方的观相学大致还是一种比较“形而上”的学说,并且联系了星象、天文等诸多学说,颇有些占星术的味道。
同样,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人们对于面相的好奇与探究也早早出现。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当中,就有关于面相的相关记载。
之后沈复的《浮生六记》当中也有相关记叙。在古代中国这样的一个封建王朝社会之中,尽管人们之间存在等级差异,但是无论在贵族之中、官宦阶级还是在民间,对于人的面相的相关探究,总是十分流行。
同样,即便在科学相当发展、技术十分高超的今天,人们也还是会不自觉去审视他人的外貌。
比如说一个“剑眉星目”的男性,在人们看来就是英气十足,像下课一样的人;而一个“贼眉鼠眼”的人则会让人感觉到有些猥琐,即便其本人不是这样的,那么也会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与其交往;有的人“口方耳廓”,看上去就很仗义,有的人则“鹰钩鼻、三角眼”,给人感觉十分小气……等等这些词汇其实都是人们对于个体外貌的一种评价与审视。
在诸多五官之中,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眼睛称是“心灵的窗户”,同时眼睛也是个体用于表达自己情感和当下情绪的最直接部位。
嘴巴借助于语言的存在,可以十分直接地表达情绪;眉毛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出许多动作,比如挑眉、怒视、高低眉等等,可以比较明显地表达个体情绪。
相对而言,鼻子似乎是比较固定的、难以做出什么动作的,但是其外形和一些细微的变化也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的。
就像是前文当中提到过的,挺拔的鼻子、比较塌的鼻子或者是一些有些弯的鼻子都是比较常见的鼻型,从鼻子整体的样貌来看,不同的鼻型又对应什么样的性格呢?
1.鼻子的整体样貌
总的来看,鼻子如果过于挺拔,那么此人外貌会比较有立体感,可能是一个很有个性、自主意识比较强的人。
鼻子相对塌一些的人,性格大多温和,性情幽默、和蔼可亲,与之交往会比较轻松。
而所谓“鹰钩鼻”相对而言更多会出现在西方欧美人之中,从人种学来看,是高加索人种一种常见的特征,这样的人一般而言会比较追求自由,不受约束,也是十分符合欧美社会的价值观念的。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突出特征,如果太过了的话都会显得有些突兀,最好的情况就是挺拔又不突兀,鼻翼丰满又不冗繁,鼻头简约,这样的形状是给人感觉最好的。
2.鼻孔的状态
众所周知,当人处于愤怒状态之时,往往会怒目圆睁、双眉耸立、嘴巴紧闭,正如《莽撞人》之中所描述的张飞一般。
此时的人尽管鼻子不会动,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会变化的,那就是鼻孔。人在愤怒时,鼻孔会不自觉地张开、扩大。所以假如一个人的鼻孔相对比较大,且不是“朝天鼻”,那么其有可能是一个性格比较暴躁的人,常常处于这种愤怒状态之中。
鼻孔小的人,一方面会证明其脾气比较温和,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证明其比较能够抑制自己的性格——因为除了愤怒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夸张的表情会导致鼻孔变大,只有平时克制自己的表情,不做“颜艺”的人,鼻孔才会比较小。
3.鼻子在面部的位置
人的面相不同,五官的位置自然也不同。有的人脸型匀称,但是五官在脸上分布过于分散,就会显得有些无神,尤其是双眼之间的距离,很容易使其看上去有些眼神涣散。鼻子同样也是如此。
鼻子比较靠下,离嘴巴比较近的人,往往会比较沉默寡言,与之进行交往时,需要注意其情绪变化,且更多的体贴对方,因为其并不是特别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
鼻子比较靠上、离嘴巴较远的人,往往有较强的表达欲望,甚至会有些自我,所以与他们交往时也是一样需要多加注意,小心让其误会你在“抢风头”。
4.鼻子的宽窄
鼻子在面部的正中间,如果占据太多面积的话,看上去会让人感觉别的器官受到了“挤压”。
所以,有些人在整容的时候,会选择缩鼻,目的就是减少鼻子的“占地面积”,从而让别的器官也能够显现出其特点。
原生的鼻子同样也是如此。如果鼻子整体比较宽大,那么此人大概率是一个性格洒脱、十分豁达的人。
相反,如果鼻子整体较窄,只是细细地长在面部中间的位置,那么此人有可能比较自我,对于一些人和事看得比较重,这种鼻型的人往往都很自私自利。在交往时最好不要与之发生利益冲突。
总而言之,鼻子的外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但是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是通过分析和数据显示出的一些状况,并非“金科玉律”。一个人的性格究竟怎样,还是要通过交往才能够了解清楚。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