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小雨打电话说:师父,我决定不回大城市了,你多保重,我要在村里照顾干娘。
缺:你有多少个干娘?
我有100多个干娘。没聊两句就挂断了电话。
小雨比我小不了几岁,机缘所致,她喊我一声师父:只因给他讲了十三针,让她在精神分裂、抑郁、躁狂、恐怖、焦虑、强迫、癔症等心理障碍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技术,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不承认这个徒弟,是因为:我一针也没敢扎过,奈何没有中.医执业证书,索性也就不下针了,避免医患。
小雨出生于北方一个叫柳园的村子里,身材也是柳条细腰甚是好看,我曾打趣你们村子里的女孩是不是都是你这身段。
小雨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还真去了,看到了很多柳树墩子。
本来可以靠长相吃饭的人,却靠中医才华吃饭,这也是患者喜欢找她瞧病的愿意之一吧。
据她说她老爷爷那辈就是乡医,到她这代算是第四辈行医了。
小雨按照父亲想法,大学选了中.医类专业,学了几年医回家跟着老爹实习时,对父亲这种乡医嗤之以鼻,从内心看不上,这也不规范那也不规范,拿西医那一套来怼父亲,闹得不欢而散,离家出走去了大城市找了家医院工作。
开始几年,小雨很少回家。
所在医院的中医也不被重视,经过小雨的努力,之后的几年每天来看病的人让他接诊不完。慢慢地和父亲的关系缓和了,还时常请教父亲怎么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对父亲的医术和医德所折服,这也为她之后的选择回乡种下了好的因。
柳树成荫谓柳园
父亲的诊所是一所荒废的小学改造的,农村孩子少了,几个村里的孩子合到一个学校读书了,村里的荒废的小学,在多方努力下被改造成了一家村级医院。
改造后的诊所,有:诊室、药房、输液室、还有3间病房,平时父母也住在那里。
时光荏苒,父母上年龄了,小雨曾多次劝父母放手吧,现在县里、镇里都有医院,没必要这样做下去了,该享受一下生活了。
父亲说:不可以的,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坐诊下去,乡亲们在我这里看病踏实,他们怕去了大医院就回不来了。
父亲没有排斥西医,平常诊疗后,也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的。能推拿治病尽量推拿、能针灸尽量针灸、平时配的中药多是给患者熬好了,怕乡亲们掌握不住火候浪费了药效。用到西药时,在剂量上斟酌了再斟酌,很多时候一副药中有几味药都是掰成几半,分多次服用的,这些年乡亲们家里,基本没有过期药。
去年,小雨的母亲摔了一跤,需要卧床静养。小雨就请了长假回去照顾母亲。
在农村里呆得久了,父母行医的态度感染着她,越来越敬佩父母的医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她说:“父亲开的最好的药时心药。”
再就是,来看病的妇女们总是喜欢喊她一声“闺女”,让他心暖暖的。
去年腊月,母亲把小雨叫到身前说:“我的大限快到了,你父亲这几年给我续命很辛苦,以后你多照顾你的父亲,如果能留下来就留下来,乡亲们需要你这样正统的医生在身边,你也需要报答他们,你的命是很多人给的。”
即使有万般的不舍,母亲还是在小年夜吃完饺子,安静地睡着没在醒来... ...
出殡那天,来送别母亲的人,送的花圈和挽联排满了马路。
葬礼结束后,父亲没有歇息就去他的诊所默默地接诊了。
小雨也跟着父亲去了,接替了母亲的工作。
一时没忍住,小雨看着父亲说:爸,我以后就没娘了... ..."
父亲轻轻地用手拍了拍小雨的肩膀,哆嗦了几下也没用双手搂抱女儿。
父亲说:“你有娘,还有一百多个干娘。”
小雨抽噎着搂住父亲:"爸,我要留下来照顾我的干娘... ..."
小雨小时候体弱,易中邪,一中邪就发烧说胡话。
父亲治不好,去医院也治不好,只能去找**。
"这孩子八字弱,容易中邪,需要拜最少一百个干娘才能活下去”。
农村人都懂的,这种事是不情愿的,自己村里的人面子过不去也就做干娘了。
自己村里女性不够,父母就去周围几个村去求人家做小雨的干娘。
村里但凡比小雨大点的女性,她都要叫一声干娘。
备注:本文得到文中小雨(化名)的默许才发此文。
牛缺的日子,写的是遇过的小事来之于生活中的日常点滴,闲言碎语,如有同感,谢谢点赞。
木牛缺心逍遥道人2022.03.27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关注精神健康##春季养生正当时##分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