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和珅是什么姓氏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我们经常嘲笑“封建迷信”,是因为“封建”和“迷信”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形影不离,比如所有的封建帝王将相都十分迷信,不但行军作战前占卜,就连选择皇位继承人,也要看看生辰八字。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不靠谱的皇帝算卦——康熙为乾隆算了一卦,卦辞存入内阁大库档案,现在看来他是算错了,这说明康熙靠算卦选继承人的做法很不靠谱儿:他能算出乾隆有福气,咋没算出乾隆会败家?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乾隆皇帝弘历是哪一年初次拜见康熙皇帝玄烨,这么重大的事情,《清史稿》居然只字未提,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祖孙二人于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的傍晚。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康熙年号只用了六十一年,也就是说玄烨从认识孙子玄烨到驾崩,也只有八九个月时间,康熙临终前这八九个月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处理,又怎么有时间教导这个“寄予厚望”的孙子?弘历又能从爷爷身上学到什么?

《清史稿·高宗本纪》用了巧妙的笔法,回避了康熙教导乾隆(为了便于阅读,还是称他们为康熙乾隆,尽管当时弘历还只是个皇孙)的具体时间,而且也没提康熙亲自教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钟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其实“读书宫中”并不能证明某皇子皇孙的优秀,因为那是当时的惯例,不但皇亲国戚可以在宫中读书,就是像和珅那样的功臣之后,也可以入宫读书——咸安宫官学就在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后面,皇太后每天都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

我们细看《清圣祖实录》,就会发现庶吉士福敏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更不是宫廷教师,确切地说,他是雍正皇帝当雍亲王的时候聘请的私塾先生:福敏是康熙三十六年考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但是在翰林院混了六年,两次考试都不及格(康熙三十九年、四十二年)。

按照清朝规定,庶吉士三年一考评,优秀者授翰林检讨,合格者到六部和都察院任主事、御史,不及格的降级外放。福敏两次考试均不合格,评语是“满汉文俱未精通”,这样的学渣,当然会被革退庶吉士,“以知县待铨”,也就是当了候补知县——康熙年间的卖官鬻爵已经十分普遍,我们熟知的李卫李又玠,就是花钱买到了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实缺,不到两年就升任正五品户部郎中,福敏这个“候补知县”,就是只有虚名而没有俸禄,要想不花钱而“实授”,那得等到猴年马月。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福敏跟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关系不错,后来的官职也不小,所以《清史稿·列传九十》对福敏被革退庶吉士一笔带过:“散馆,以知县待铨。时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

综合《清圣祖实录》和《清史稿》,我们知道在文化学习上,乾隆并没有享受特殊待遇,至于跟允禧学射箭跟允禄学打枪,那不过是侄子跟叔叔的游戏而已,并非正规教学。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康熙皇帝不靠谱的算卦技术。

在雍亲王胤禛的巧妙安排下,十一二岁(周岁、虚岁)的弘历初见“皇爷爷”玄烨,并且抖机灵博得了好感,为自己隔代为诸打下了伏笔,而接下来康熙皇帝的一个举动,更是让胤禛喜出望外:老皇帝让他上报弘历的生辰八字。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熟读史书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在皇宫里有一种东西叫“玉牒”,这种东西从唐代就开始有了,到了清朝,是十年一修,通俗的叫法,就是“皇家族谱”。

按理说弘历已经十一二岁了,在他成长期间,玉牒至少已经增修了一次,他的生辰八字早已记录在案,康熙皇帝不让小太监去查阅,偏偏找儿子胤禛要,说明他很看重这件事。

康熙拿到孙子弘历的生辰八字之后,郑重其事地算了一卦,而且那卦辞还是康熙亲笔写下并郑重其事地存放于内阁大库——1929年这份御笔卦辞曾公开展出,跟坊间传言的“罗瞎子卦辞”截然不同。

当年展出的卦辞原文是这样的:“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此命富贵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笔者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对卦辞不做解读,咱们今天要聊的是康熙的选择是否正确。

康乾盛世的准确说法应该是“康雍乾”盛世,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史学家的公认:如果康熙的接班人不是雍正而是乾隆,那么出现的肯定不是盛世而是乱世:康熙晚年怠政,国库已经被王公大臣借了个底儿朝天,各省藩库里也只有一把亏空欠条,纨绔公子哥乾隆又只会花钱不会攒钱,没钱也想花,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刮,刮来挂去,就会刮出来一只眼的石头人。

其实不管康熙怎么算,乾隆的命运并不是上天注定,而是取决于他的父亲和爷爷:如果玄烨不选胤禛(或者胤禛不夺嫡)、胤禛不选弘历(最像胤禛的是弘昼),那么康熙的“卦辞”就会有另一种解释。

和珅是什么生辰八字

街头算命先生有一个绝招,那就是“两头堵”,即使一件事情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他也能把同样的一句话自圆其说,这也是一种技巧。

抛开是否由乾隆伪造的卦辞不提,文章最后要提请读者诸君讨论的是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没有从小就看起来很“优秀”的弘历,康熙的继任者会是雍正吗?如果没有雍正励精图治,还会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