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算八字哪里有 广州算八字哪里准确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广汉算八字哪里有

“湾区枢纽 智汇番禺”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广东高校的专家学者、番禺区政府代表共话番禺美好未来。

广汉算八字哪里有

陈广汉

广汉算八字哪里有

王世福

岭南文化乡愁重,古邑番禺承其中,珠江海口乘风起,何以历久而弥新?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华南智核”与“湾区门户”八字定位,道出广州对番禺区的发展期望。

这份期望的基底,从其字面上便可知,不外乎以广州大学城为代表的创新优势和以广州南站为代表的交通优势。就近观察番禺近30年,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新型智库首席专家、教授涂成林提出“番禺焦虑”一说。随着周边城区纷纷“融湾”,在过去的“南番顺”(南沙、番禺、顺德)发展格局中,“番禺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构建自身发展特色,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盘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他表示,“‘亲海智城’这一说法,既体现了番禺这届领导班子的焦虑和思考,也体现了他们的目标与宏图,我很看好。”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越秀集团联合主办的“湾区枢纽 智汇番禺”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顺利举办,来自广东高校的专家学者、番禺区政府代表共话番禺美好未来。

A

“亲海”理念推动开放发展

入秋后的傍晚,位于番禺东隅的海鸥岛少了燥热,海风拂过不多的海鸥和游人,勾勒出一幅原汁原味的岭南小岛风情画——这里地处珠江入海口,面临狮子洋,为珠江主航道和莲花山水道所环绕,却并非广州走向海洋的主要通道。

今年10月16日,番禺在该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要精心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亲海智城,而后又提出按照“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建设现代化亲海智城的思路,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优化提升南大干线经济带和番禺珠江沿岸经济带。

专家们一致认为,聚焦湾区时代,番禺的“亲海”并非强调地理区位上的海滨概念,更倾向于一种开放发展的理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华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指出,“(番禺的亲海)理念上更‘海洋’一点,作为一座湾区大城市,从河港走向海港是必然的。这实际上是广州再次走向海洋的一种战略宣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陈广汉也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从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内陆文明是封闭的,海洋文明是开放的。番禺提出‘亲海’概念,更应理解为它要走向开放时代。”

基于世界四大湾区的人口热力图,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孙不熟指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均聚集在海湾区域,目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却相反,“各大城市人口分布的中心远离海湾区域。”

孙不熟分析称,这或许存在发展“时差”,“要建设世界级湾区,大湾区的空间结构可能会朝着那个方向演进,意味着大湾区的发展主战场在切换,人口和产业的分布中心开始聚集到珠江口。”他以近年来大湾区城市在珠江口“疯狂”建桥的例子解释,2015年以前,整个大湾区只有一座虎门大桥,如今陆续建成、在建、已开工或已规划的跨狮子洋和伶仃洋的通道已有十多条,“就像拿着一台缝纫机,要把珠江口缝合起来,这是过去没有的现象。”

如今,湾区潮涌、广州“南拓”之下,“亲海”成了番禺“不被时代抛弃”的策略。官方数据显示,番禺在广州市2020年度大湾区建设考核中排名第三,目前共有12个项目被纳入省、市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拥有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4个市级以上大湾区建设平台。

王世福提到,从整体规划上看,南沙始终是广州“南拓”的一把尖刀,番禺“亲海”应加强与南沙的整体联系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合力。对此,番禺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加强“南番顺”三区发展规划合作将是该区的谋划重点,要全面落实与南沙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促发展。

B

“智城”重在打造创新生态

无论是打造“亲海智城”“华南智核”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动力源”,都离不开番禺手中的“广州大学城”这张王牌。大学城拥有12所高校,加上在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为大湾区持续输出智力支持,也为番禺积累了大量人才。

智能化时代,产业发展逻辑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陈广汉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的发展呈现梯度转型的特征,“智能产业转型过程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点有两个,一是深、港(深圳和香港),二是广州。”在“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学城恰是十个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意义重大。

孙不熟认为,番禺具备冲击“智城”的先天条件。“从经济地理学的规律来看,国内外大城市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功能的区域一般出现在‘腰部’区域”,他说,这些“腰部”距离中心城区或CBD区域20-30公里半径内,广州有二,即番禺和黄埔。相较于黄埔,番禺具有大学城之优势,是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之源。广州南站更提升了番禺通达湾区城市的便利度,已然是湾区人际交往中心。

2020年,广州的经济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方位冲击,工业产值仍取得2.6%的增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6.3%,远高于平均增长水平。陈广汉表示,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有利于抢占战略制高点。

番禺区政府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全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智核梦工厂”,抢抓大学城建设大湾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广州试验区大学城园区、中关村青创汇等重大项目,并充分用好大学城3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公共配套等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动“教育城、创新城、生态城”三城合一。

成立11年的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大学城至今唯一一个大学生创业超过十年的企业,也是番禺“青蓝计划”人才项目认定的首批“青蓝苗圃”,已成为广州本土民营草根创业的典范。去年,有米科技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米科技双创示范基地董事总经理陈伟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继续借助‘青蓝计划’,为大学城、番禺甚至大湾区挖掘、引进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赋能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片区的发展。”

“创新实际上更多来源于年轻人,特别要重视年轻人的创新活力,把大学生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让他们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讲的生态环境。”陈广汉说。

“番禺既要重视创新源,更要关注创新链。”涂成林称,目前广州按照南北两极来布局科技创新极,北部有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天河,南部有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城,“创新源的布局和建设仍需时日,但承接这两个创新极点的溢出,番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可以作为番禺未来的创新重点。”

C

产业联动以“四两拨千斤”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番禺着力构建“双轴三区多园”的现代产业格局,优化提升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双轴”即南大干线产业创新轴和番禺大道文商旅融合发展轴,形成了番禺“黄金十字”的产业发展轴。

“产业是可以空间聚焦的,强调联动跟链式的效应为主”,王世福说。不论从“黄金十字”的哪一笔来看,串珠成链、加强空间联动,以实现上下游协同,始终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王世福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始终存在“是谁的西岸”一问,包括深圳、香港、东莞都在积极向西岸布局以释放动能。东西向的南大干线经济带的构建,不仅为番禺的产业聚集发展做了空间谋划,更为番禺抢滩湾区指明方向。

“如何让有成就的企业吸引创新企业,从而培育更有成就的企业,将为南大干线经济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王世福表示,这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对于番禺大道文商旅融合发展轴,王世福指出,番禺的历史文化资源多以传统的岭南水乡聚居点为主分布,用文化线路的战略,系统构建“点、线、面”,并同步培育文旅创新产业链,以全域文旅发展战略来激活历史文化散点资源,才能整体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最终应用场景,番禺已在“黄金十字”上初步形成产业链闭环。在广州大学城的加持下,“黄金十字”正焕发科创的魅力。

作为广州的传统制造业大区,番禺的灯光音响、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等行业走在全国前列,但转型升级也亟不可待。“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智能化转型。”陈广汉表示,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番禺在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方面,可能无法超越天河。但有土地成本优势,如果将发展重心放在科技研发、技术验证、创业孵化等方面,大有发展前景。”陈广汉建议,番禺应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轴已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的指南针。越秀集团发展部负责人黄震魁表示,当前越秀集团正围绕“黄金十字”产业发展轴,尤其在南大干线,从西到东布局重大项目。

D

让文旅成为人文湾区“黏合剂”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实力,文旅是地区发展的魅力,这两张牌打好了,整个局就漂亮了。”王世福说。

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岭南古邑,番禺是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文旅强区。公开资料显示,番禺现有国家A级景区9个,包含首批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

丰富的文旅资源让番禺成了大湾区游客的青睐之地。家住祈福新邨的香港籍居民陈太就告诉南都记者,每逢假期,她都会邀请香港的亲友们游遍宝墨园、莲花山……在涂成林看来,番禺文化资源的特色有别于越秀、荔湾等广州老城区,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的独特标识,成为支撑番禺在大湾区发挥独特作用的底气。

“大湾区要走向世界级城市群,如果要建立一个文化目标,那就是世界级人文湾区。”王世福表示,要将大湾区凝聚成共同体,需要重点关注这一共同体中不同群体的社会与文化认同感,这是超越经济发展的视角。而共建人文湾区极具启发性,番禺或许应该最先做文章。

他提到,对于番禺成规模的历史街区,可通过在历史价值的点之间建立线性、带状联系,并拓展到面域。尤其番禺是水网地区,依托岭南水乡的自然水脉串联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起人文系统网络,有助于将历史与未来联系起来。

涂成林很认同“文化番禺”的说法。“当谈论番禺时,人们会说到冼星海、沙湾古镇、余荫山房、大夫山这些特色景点,如何把这些点串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番禺形象,这是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进一步建议,番禺可考虑打造从大夫山至莲花山的“文旅横轴带”,由点到轴串联起番禺的优质文旅资源。

王世福则希望,“番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南翼的高质量发展区位上,将协力推进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E

在国际社区探索湾区时代的和谐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城区,这是番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广州的“十四五”规划中,它又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和幸福美丽品质城区。就在番禺的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该区进一步提出,要奋力创造大湾区和谐幸福生活融合示范区。

孙不熟首先提到,“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富足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得有产业支撑,“番禺非常适合建这样的示范区,它本身就‘藏富于民’,不需要太高调,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番禺要加大力度建设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涂成林表示,根据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1)》,番禺的总体经济实力排全市前三,区级以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拥有量却处于全市中下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番禺”的形象不匹配。他认为,文化是和谐幸福生活融合示范区的品质标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文化惠民、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番禺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番禺提出“到2030年形成一个境外居民比例达30%左右的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王世福对此表示称赞,他认为,全球化的人际交往是海洋文明的重要特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并非是住着“碰巧房子买到一起的一群陌生人”,而是不同群体能够融洽交流、共治共享的社区,“如果这在一个社区里能够真正运行起来,才是湾区时代的和谐。”

涂成林还提到,除了高大上的国际化社区,番禺还可考虑依托莲花湾、莲花山和汽车小镇建设产城融合示范社区,这将可能在大湾区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

“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命题,很多房地产企业做产城融合只是为了卖房子,真正需要实现的产业引进和平台搭建却没有做到。”陈广汉提醒道,番禺要打造“智城”,在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水平之余,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让区域人群实现生产生活融合,将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广州的城市化进程中,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成为番禺城市治理的棘手问题,一头是现代化的城市住宅区,另一头是传统的村社和“城中村”。陈广汉就深有感受,一座环境优美的高校,周边竟是导航“失灵”的郊野地区。他表示,要建设共享的优质生活圈,留住高素质人才,未来势必要改变这一困局。

策划:裘萍 王卓江

执行统筹:江英 刘晓雨

报道统筹:南都记者 莫郅骅

主持:裘萍 冯芸清

采写:见习记者 梁思华 记者 莫郅骅 邱永芬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