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保家卫国,热血青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很多青年心中始终深藏着一个火热的“军营梦”,始终回荡着一个坚定的声音:“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自从我国正式实行“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以来,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们有了更多实现从军梦想的机会。这些携笔从戎的青年学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投身军营练本领,保家卫国展宏图。他们意气风发地走入军营,穿上了向往的军装,经过新训的一番摸爬滚打,逐渐褪去青涩和生疏,不断取得成长和进步,让青春绽放成最美的样子,也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淬炼成钢。
当前,2022年春季征兵刚刚结束。军营生活是什么样?很多新兵心中充满憧憬与好奇。我们邀请来自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的5位大学生士兵,分享他们坚守初心、追逐理想、圆梦军营的心路历程,共同感受新时代青年爱党爱国、投身强军兴军伟业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杨富祥(前排匍匐者)为新兵进行战术示范。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青春绽放在边防
讲述人:四川大学2019级学生、新疆喀什军分区某边防团列兵 张倩
从“天府之都”四川成都到西北边疆,两地相距4000多公里,海拔落差近3000米。还记得去年入伍之初,坐在开往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大巴车上,一位干部问我:“为什么要当兵?”其实,在我看来,当兵是一件很纯粹的事,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就是喜欢这身军装,就想为祖国做些什么。所以,当2021年的征兵宣传车开进大学校园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
初到军营,我就被缺氧高寒的恶劣环境“迎头一击”,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氧气的珍贵和缺氧的难耐。我告诉自己,这是高原边防新兵必经的考验,要坚持。
新训生活简单充实,偶尔还有些“兵荒马乱”的体验。一天晚上,紧急集合哨突然响起。我和战友们迅速打背包、取装具,然后飞奔下楼。集合完毕后,班长发令:“所有人跑一圈!”背着背囊,在高原清冽的空气中、高远的夜幕下奔跑着,我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儿“兵样”了。那一路的豪情,让我忘掉了所有的紧张和疲惫,甚至忘记了缺氧的痛苦。
新疆喀什军分区某边防团新兵张倩(右一)在进行队列训练。姬文志摄/光明图片
以前的我长发飘飘,是家里娇滴滴的“小公主”,整天手机不离身,零食不离嘴。来到这里,班长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几下,我变成了齐颈短发。现在,我每天都是“素颜出镜”,在规律的作息、严格的纪律和紧张的训练中度过,身边有同甘共苦的姐妹,有温暖的大家庭。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让我感悟到,皮肤黑不黑不重要,骨头硬不硬才是关键。
入营以来,我始终不曾忘记自己为何而来,始终不敢懈怠。我也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原边防战士。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每当营区响起这首《女兵谣》,我心中都会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感、自豪感。在逐梦强军的征途上,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当历史的使命、人生的际遇、军旅的担当汇成青春的坐标,我誓把青春绽放祖国边防,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光彩。
巾帼追梦担重任
讲述人:南开大学滨海学院2021届毕业生、武警安徽省总队合肥支队战士 张沁钰
2021年8月,我在役前集训时喊着洪亮的口号:海河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9月,我应征入伍,剪掉长发,一身戎装,开启了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
小时候,看到电视里特种兵帅气的身影,我便产生了当军人的向往。但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军人,必须有强健的体格。于是,我平时有意识地坚持练习跆拳道等竞技格斗运动,并学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身体素质不断提升。
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新兵张沁钰(中)训练间隙在向战友演示武术动作。徐伟摄/光明图片
2017年,我步入了大学校园。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作为南开大学系列院校的一员,我深受鼓舞,自此更加坚定了从军报国的理想,决心不忘“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2017年国庆节,我专门赶到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仪式。当仪仗兵们踏着整齐步伐向我们走来,随着国歌奏响,原本坐在轮椅上的几名老兵齐刷刷地起身、立正、敬礼,动作整齐划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军人的魅力,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更强烈了。
现在,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军人梦。初入军营时,我已经作好了各种思想准备,较快地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训练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军营是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大学堂,我希望可以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死守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向优秀“四有”革命军人靠拢。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更有责任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永远在党的旗帜下战斗和前进。在接下来的军营生活中,我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刻苦训练,早日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素质军人,在实现强军梦的路上不断成长。
做一名合格的导弹工程兵
讲述人:武汉工程大学2021届毕业生、火箭军某旅列兵 陈明星
我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两位哥哥先后入伍,退伍后总是对我讲述他们在部队的生活,令我对军营十分着迷。
高中毕业时,我曾想入伍参军,但因当时身体条件不达标,未能如愿。大学毕业之际,我做好了充足准备,再次应征入伍,在经历了层层筛选之后,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火箭军工程部队,对我来说新鲜神秘。当我来到连队后,才知道了当初接兵干部所说的导弹工程兵的“苦”是一种什么样的苦。但是,我很快释然了:既然选择了当兵,哪有不吃苦的道理。从班排长与我们平时的聊天以及每周的教育授课当中,我逐渐认识到了火箭军工程部队所承担的重任,自豪感、使命感越来越强。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我从高中就开始学习美术,大学期间也曾在杂志社担任过美工部部长。入伍后,无论是在新兵连还是在机关,领导们都很看重我这方面的特长,总是为我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新兵连时,我只是做些活动板报,到了机关,承担的工作多了起来,绘制宣传板报、制作晚会节目单与PPT、参与宣传视频的前期拍摄等工作,都让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到了施工一线后,由于任务特殊、时间紧张,发挥美术特长的时间明显比之前变少了。但我知道宣传工作在部队建设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打算在部队长期发展,并且尽量抽出时间,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只要部队需要,我一定全心全意发挥所长,不辜负部队的培养和信任。
现在,我已经从享受美好生活的人变成了守护美好生活的人,我相信,我一定会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发光发热,做一名合格的导弹工程兵。
为强国梦强军梦添砖加瓦
讲述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8级学生、武警河北省总队石家庄支队战士 马增源
从小,我就为自己有一位当过武警的父亲而自豪,也由此对军营生活、对保家卫国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校园里“携笔从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征兵标语,又燃起了我的参军梦想。
2018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并加入了学校国旗仪仗队。2019年,我有幸成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伟大复兴”方阵中的一员。第一次综合演练时,我们来到北京某军事基地,看到了很多飞机和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我对部队、对军营更加神往。同一年,在学校的一次征兵宣讲会上,我遇到了一位曾在河北正定服役的学长,他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进一步坚定了我参军的决心。
2021年,我终于走进了神往已久的军营。在新兵连,最令我难忘的是“前方十五米处,低姿匍匐前进”的战术训练。在一次次的卧倒、一次次爬行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军人的坚强。还记得有一次前进过程中,随着脚步而急速晃动的水壶狠狠磕到了我的肋骨,剧痛袭来,但我很快调整呼吸,咬着牙开始了冲锋。我知道,要想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必须经历身心挑战,克服无数困难。
武警河北省总队石家庄支队战士马增源(右一)为新兵示范内务整理。刘建峰摄/光明图片
下连后,我被分到了正定中队。一开始,工作节奏陡然加快,工作标准也提高了,让我觉得有些跟不上。尤其是在军事训练中,基础体能我还能保持优良,但其他科目连及格都难。刚下连没多久,我在训练中崴了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战友的差距越来越大,很是沮丧。但军营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干部骨干和中队战友们纷纷鼓励我,为我打气。我咬紧牙关练习,终于跟上了队伍,渐渐融入了这个优秀的集体。
在中队的荣誉室里,我看到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对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一代代官兵的敬意油然而生。选择参军入伍,为强国梦、强军梦添砖加瓦,无疑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在军营中,我不仅会收获宝贵的战友情谊,还会收获全新的自己。
战歌声声 唱响军营
讲述人:上海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东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列兵 于卓文
我是山东威海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系。上大学期间,我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和比赛活动,大四时还举办了毕业音乐会。去年9月初,我顺利通过应征体检,迈进了军营。
2009年,还在上小学的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参阅将士们坚毅的眼神、威武的军装、整齐的队列,瞬间折服了我。2020年底,看到校园里的征兵宣传海报,参军入伍的念头浮现在脑海。
顾虑不是没有——相比大学同学,参军意味着我将暂时远离舞台,多年练就的专业技能可能生疏。经过了半年冷静思考,我对自己说:对梦想不能瞻前顾后。于是,秋季征兵报名时,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我们支持你,只希望你知道这条路的艰苦,记住自己的初心。”母亲的一席话,更坚定了我当兵的决心。
成长总是要经历艰难的蝶变。虽然入伍前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挑战一下子摆在眼前时,还是有些吃不消。最难受的是站军姿,挺腿、挺胸、挺脖颈;收臀、收腹、收下颚……看似简单的“三挺三收”,坚持不了多久,我就会感到身体不听使唤地颤抖。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我想,既要回归普通士兵的角色,也要发挥大学生士兵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技之长的优势。比如,简单的一声“到”,怎么喊出来才能保护嗓子,避免过度疲劳?我尝试着教战友们发声方法,使声音具有空间感和穿透力,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训练间隙,我主动站到战友们临时围成的舞台中央,把歌声献给大家,缓解训练疲劳;教歌现场,我化身音乐老师,从三连音到切分符,帮助大家唱出军歌独有的气势。
“暂时放下专业并不意味着放弃,在部队中你依然会想起并拾起它,在军营生活这张乐谱上留下最美的音符。”这是我入伍以来最深的感受。放眼未来,我要在干好本职的同时,发挥声乐特长和澎湃激情,唱出拼搏意志,唱出无悔青春,让战歌声声唱响军营。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刘小兵、章文、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韩卫旭、刘建峰、林文贵、徐伟、魏玉麟、姜胜民、胡铮)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1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