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骨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因为发现孩子“足外翻”、“走路姿势不好看”来看医生。有经验的小儿骨科医生往往会先检查孩子腕、肘、膝等关节,此时会发现他们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其他小朋友,仔细询问家长,这样的小朋友大部分还会有喜欢跪坐、内八字、走路晚、易摔倒等情况。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足外翻?足外翻用不用治疗呢?本篇文章,我们将从儿童足弓的作用、结构方面入手,以Q&A的形式,为各位家长介绍孩子出现平足、足外翻的原因及相关诊疗建议。
儿童足外翻Q&A
Q1:足弓的作用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向后传导,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定性。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
Q2:足弓的解剖
组成足弓的骨如下。足部有三个足弓,分别是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三个弓形成一个三角结构,维持足部结构的稳定。有的文献会把5个跖骨头形成的拱形结构称为前弓,是一个比较低平的结构。
·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第1到3跖骨组成。
·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第4、5跖骨组成。
· 足的横弓是在冠状面上形成的拱形结构,可分为跖骨底平面、楔骨-骰骨平面、舟骨-骰骨平面。
· 第1-5跖骨头形成一个较低平的前弓结构。
Q3:足弓的稳定结构
1、内侧纵弓的稳定主要依赖于韧带结构,骨性结构对其稳定的贡献很小。按重要程度分别是足底筋膜、跟舟足底韧带、距跟骨间韧带、三角韧带的前束。主动维持内侧纵弓的肌肉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的内侧部分、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足底的一些短肌。
2、外侧纵弓的稳定也主要依赖于韧带结构,骨性结构对其稳定的贡献很小。主要有足底筋膜的外侧部分、足底长韧带、足底短韧带等。
主动维持外侧纵弓的肌肉结构有腓骨长肌、趾长屈肌的外侧部分和足底的一些短肌。
3、楔骨的结构是维持横弓的重要因素。横弓的被动稳定结构(也就是韧带结构)很少,除了骨性稳定外,基本靠肌肉肌腱作为主动稳定结构。维持横弓的肌肉结构有腓骨长肌和胫骨后肌。
4、被动维持前弓的韧带主要是连结1到5跖骨头的跖骨深横韧带。
主动维持前弓的肌肉是踇收肌的横头。
Q4:什么是“平足”?
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往往家长以“足外翻”就诊,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
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现关节病变、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
Q5:什么是“足外翻”?
“在孩子双足站在平地时,后足呈现外翻前足呈旋前状态,往往是由于足部脂肪垫没有完全消退,会出现生理性扁平足、足外翻。
Q6:为什么会出现足外翻?
多由于患儿足部关节韧带松驰不能维系足弓正常解剖结构
Q7:什么是“多发关节韧带松弛”?
全身多个关节的活动范围都明显增大,检查小指、拇指、肘关节、膝关节是否存在过伸以及伸膝时双手掌能否按地(总分是9分),如果超过4分(Beighton—Horan指数)就认为存在“多发关节韧带松弛”。如果孩子有韧带松弛,也不用紧张,这样的孩子身体柔韧性相对更好。
Q8:为什么会出现关节韧带松驰?
由于母亲在怀孕时保过胎、父母本身韧带松弛的遗传因素或孩子对雌激素比较敏感。
Q9:关节韧带松驰怎么治疗?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Q10:孩子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应避免跪坐,严重者可穿高帮鞋,大多数儿童只需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