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结婚要算八字吗 两人结婚算八字怎么算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古蔺结婚要算八字吗

婚姻嫁娶

胡良伟

婚姻,是人生礼仪之大礼。它构成两性共同生活的社会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内容。婚姻礼仪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演进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传承性。合情合理的婚姻礼仪,会受到人们广泛的传承而历久不衰。

结婚程序比较复杂。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体上还是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币),请期,亲迎” 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

过去的婚姻礼仪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提亲(包括提谈-望人户-取同意)——“走东西”——订婚(戴花、开庚)——完婚——回门(回拜)。

提亲

提亲大致可分几个渐进的阶段:

(1)提谈。一般是由男方家长请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撮合(相当于纳采)。

(2)望人户。即相亲。一般是由媒人带着女方去男方家看(考察)其门第、家境及品貌等。当事男女两人面对而坐(也有的羞于面对面),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

(3)取同意。如果女方家长答允结亲,就由媒人约定时间地点并引见男女双方见面,男女当事人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当面决定同意婚事可以继续(不满意或不同意的一般不见面)。如果双方同意,一般有媒人带着男方正式去女方家“走东西”。

走东西

所谓“三回九转”的“三回”即是“走东西”。 “走“三回”“东西”的时间由女方父母择定(极少数的也将三回并作一回走)。每一回均由媒人带着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所“走”的“东西”,每次无非就是酒水、面条或其他糖果之类,数量也不多。如果女方家不同意婚事,则将“东西”如数退还男方家。

定婚(戴花、开庚)

经过“走东西”阶段,男女两家若对婚事均无意见,便可择吉日正式定婚。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古蔺称之为“戴花”或 “开庚”。定婚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一般相当于四套或八套衣料),还有糖食果酒之类。女方回赠男方的主要是由女方亲自手工制作的鞋袜之类。女方还要请人写“庚书”。庚书用红纸书写,写有男女的生辰年、月、日、时、“八字”等(男方称“乾命”,女方称“坤命”)对折成封,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自保存。

完婚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时当地风俗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就通过媒人与女方家长商量结婚事宜。择取婚期,称为“看期辰”。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男女双方的一生,非常慎重,双方家长甚至当面磋商。婚期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称为 “送期辰”(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一)出嫁酒

过去,古蔺人结婚婉称“过酒”;参加结婚典礼,称为“吃酒”。女方婚嫁,分“相帮”、“正酒”“出嫁”和“回拜”四天(男方家少一天,女方出嫁之日为男方“正酒”之日)。“正酒”为出嫁的良辰吉日头一天即出嫁前一天,亲戚好友送来贺礼,送人亲大多为钱、粮,也有给姑娘买被子、床单、锅盆碗盏之类。最实在的亲朋,还要歇宿一晚上。哭嫁 旧时女子在出嫁前,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今农村大多仍风俗尚存)。哭嫁不是乐极而悲。广义的看,哭嫁亦属喜事内容之一,往往有其真实的内涵。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对女儿生活的留连依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近邻的友好相处之情;也有对新婚生活的疑惧、憧憬,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表示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控诉。哭嫁有如唱山歌一般,有的朴素、风趣,有的清丽、柔婉。欢乐处山花流水,亢奋处回肠荡气,悲戚处如怨如诉,洋溢着一种深厚浓郁的乡土气息。姑娘的哭嫁,是在“正酒”的头一晚上就开始的。有的由母亲先哭姑娘,有的也由姑娘自己先哭,后母女对哭,新娘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真真假假的陪哭。陪奁 陪奁(嫁装)主要由女方准备,旧时一般有两箱一柜(多者三箱两柜)、连三抽(三个抽屉的桌子)、脸盆(早时用铜盆,后用搪瓷盆)、洗脸架、被褥(多为双铺双盖)、男女双方的衣袜鞋帽(以新娘为主,男方是礼节性的),茶壶、毛巾、皂盒等,多为成双成对,有的人家还陪嫁梳妆镜。梳头 绞脸 出嫁前一天,男方家要派人到女家为出嫁女子“梳头”和“绞脸”(当然,这一过程大多流于一种形式)。“梳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旧时有的要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为女方进行美容修面,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送陪奁 女方家要请人负责把陪奁(嫁妆)送往男家。旧时送嫁妆是与送亲当日同时进行(现在多在出嫁前一天下午)。旧时嫁妆一般为桌凳箱柜(大多染成红色)、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送陪奁者路途大多饱受下力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不给的。送亲 送亲的队伍须男女搭配(通常八男八女),但亲眷当中,由其婶娘中的年长者代表女方家伴行送亲。 比新娘年龄小的亲弟妹必须前往相送(以讨姐夫家的红包——谓之“打发”),且不占送亲队伍人数比例。旧时花轿一般为一乘,新娘一人乘坐(如今迎送多用摩托车和轿车)。

(二)进门酒

接亲 接亲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随同迎亲队伍到女家迎娶新娘;也有专人负责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的,但媒人必在其中(男方家备有“媒腿”即猪腿一根以谢媒人),而新郎在家坐候(有时新郎也在接亲之列)。接亲的队伍,也是男女搭配(男方家通常为八男八女;女方家的主要送亲者也大体如此)。旧时讲究敲锣打鼓吹唢呐。接亲的队伍到女方家后,女方家设筵盛情款待,并打发接亲队伍每人一块毛巾和糍粑。然后锣鼓唢呐大作,接亲队伍再加上送亲队伍(接亲在前,送亲在后),以盛大的气势起程。正酒(婚礼) 迎娶队伍到男家以后,锣鼓大作,鞭炮齐鸣,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子女双全的年长女子相搀进门(古蔺人称为“牵新姑孃儿”)然后行周(拜)堂礼。周(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周(拜)堂”。拜堂的地方设在堂屋,设一张供桌(大方桌子),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一位男宾唱道,行三跪九叩礼(现在多为鞠躬),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男左女右行夫妻对拜礼。进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旧时古蔺旧俗,夫妻入洞房时,要双双抢跑,旧俗认为入洞房时谁抢在先,谁在夫妻小家庭中就有说话权和主导权,但往往都是新郎抢先进入。以前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同行“合卺(jǐn)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共喝一杯酒,也有的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闹新房 古蔺自古有“闹新房”的习俗,旧俗认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洞房之夜,热闹非凡。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做各种恶作剧逗闹新郎、新娘,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年长的大多说四言八句,祝福新人婚后吉祥兴旺。

回门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即随男方请的陪伴者回女方家行“回门礼”(路途远的还要歇宿一夜)。新郎在女方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回门”算是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然而,旧俗在婚后数日,娘家还要把女儿接回住上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至此,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拜新年 青年男女结婚后的第二年新春,无论是否生孩子,无论路途多遥远,结婚夫妇要带着礼物到男女双方(主要是女方家)的近亲亲戚家一一拜年,谓之“拜新年”。拜新年不属于一种礼尚往来,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既定礼节。

古蔺结婚要算八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