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有人说从冬至开始,不能说一点依据没有。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冷中之最,大概率出现在“三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合称“数九”,其过程从严冬到春暖花开。“数九歌”,也叫“九九歌”,是我爸爸教给我的第一首“唐诗”——我小时候把所有诗歌都叫作“唐诗”:“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沿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都是口口相传,版本大同小异。
数九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有人说从冬至开始,不能说一点依据没有。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梁朝学者宗懔到荆楚为官,用轻松朴实的文笔记下当地的岁时节令、风物人情,这就是《荆楚岁时记》。书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和我们经常听到的“九在冬至后”“冬至后入九”的说法相同。但是,如果说“九”从冬至那天开始“数”,其实是不准确的。
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中国人对气候的观测和记录越来越精细化,慢慢固定下来,“九”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天为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冬天过去,春耕春种开始。其中“三九”常常最为寒冷,所以有“三九寒冬”“三九严寒”的说法,有一首《红梅赞》,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歌曲之一,“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非常提神提气。
那么什么是“壬日”呢?就是干支纪日逢到“壬”的日子。古代历法用干支纪年和纪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依次搭配,六十循环。从“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开始,到“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结束。“壬”属天干,“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都是“壬日”,每十天出现一次。2020年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是12月25日,“壬寅”日。2021年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是12月30日,“壬子”日。这两年“数九”起始日期不相同。所以,数九,确实是在冬至后,但具体的日子是不确定的。
从壬日开始数九,最冷的大寒节气一般在“三九”,如果从冬至就开始数九,今年的大寒,都到了“四九”,显然与“三九严寒”的说法不符合了。为什么现在有人从冬至当天“数九”?最重要的原因是干支纪年已经很少用、干支纪日基本不用,所以“数”起来麻烦。而从冬至开始数九,比较简便,反正全民小康,加上气候变暖,现在人对寒冷也不那么敏感了。
文人喜欢玩游戏,在冬天“画九”和“写九”。“画九”多半是画一枝素梅,八十一个花瓣,每天涂满一个花瓣。“写九”是写九个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个笔画,每天涂一个笔画。画、字都是八十一天涂完。画基本上都是梅花,字的选择就多了,可以根据心中所思所想所盼找出九个都是九笔画的字,造出一个句子。
历经九九八十一天,桃红柳绿,春天又归来。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两个事情,其实内核都是中国人的辩证法,从曲折中通往坦途,从黑暗中走向光明。(韩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