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真实八字 真实的万历和王皇后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3

万历真实八字

摘要:《华盛顿大学远东图书馆藏明板书录》共著录美国华盛顿大学收藏的明版汉籍138种,除去丛书零本则为80余种。限于当时客观条件,书录中难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误清刻为明刻、误作清刻而失载、失察伪书、误作孤本、误递修为原刻、误作翻刻、混淆不同版本等,论文分别予以考辨,以利当前海外中文古籍的调查研究。

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是著名的大型东亚图书馆, 1970年时任馆长卢国邦 (Karl Lo) 延请李直方 (Chik-Fone Lee) 对馆藏明版古籍进行调查, 至次年8月, 李直方撰成《华盛顿大学远东图书馆藏明板书录》 (以下简称“《明板书录》”) 一册[1], 1973年修订, 1975年出版。《明板书录》首冠卢国邦序 (1972年) , 次作者自序(1971) 、补记 (1973) 、英文说明、查考书目、征引书目, 次正文。全书分“经、史、子、集、丛”五部, 前四部大体按《四库总目》体例设置二级子目 (如“经部—易类”) , 共著录明版古籍138种789册, 计经部2种、史部6种、子部36种、集部25种、丛书39种。不过, 这138种书中有一些是丛书零本, 计子部12种、集部5种, 而丛部39种全系汲古阁本《津逮秘书》之零本。若按当今通行体例去其复重, 则《明板书录》著录明板汉籍约80余种。每一种古籍依次著录书名、卷册数、作者、版本、原题 (即卷端题名) 、板式 (即行款) 、考核 (即书目著录情况) 和英文介绍 (对作者与内容的介绍, 并非各著录项的英文翻译) 。笔者初读过后, 觉得该志实为一部体例完善、内容丰富的古籍善本书志。不过, 该志出于草创, 当时所能参考的目录也较少, 难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现分别考订如下。

一、误清刻为明刻例

(一) 《中吴纪闻》

《明板书录》:6卷6册, 宋龚明之著, 汲古阁刊本。原题:宋昆山龚明之希仲纪, 明虞山毛晋子九订。板式:半叶九行, 行十八字, 左右双栏, 黑口, 双鱼尾, 板框高20.6公分, 宽14.8公分, 每卷首叶板心有“汲古阁正本”字样。藏印:春日敲诗。序跋:龚明之序, 淳熙元年 (1174) ;吉武宁跋, 至正廿五年(1365) ;毛晋跋。考核:《四库提要》:“明末常熟毛晋, 始授诸梓, 亦多舛谬。其子扆后得叶盛菉竹堂藏本相校, 颇有异同。”此板本见《邵订目录》及《中央书目》, 惟《汲古阁书目》不载。《明板图录》卷7列此书, 著录云:“汲古阁刊此书, 板式与通行本不类, 相传此书刊成未付印行, 后其子扆重为校定, 始传于世。”是以不见列于《汲古阁书目》。

今按:此本末页有“虞山毛晋校刊, 男扆再校”字样, 为毛扆校补刊本。检《汲古阁书跋》“中吴纪闻”条下曰:“丁巳秋, 先兄华伯殁, 检其遗籍, 得家刻样本, 方知先君子曾付剞劂, 但未流通耳。遍搜其版, 惜十缺其三矣。今年自春徂夏, 鸠工重整, 缺者补之, 譌者正之, 始复为完书。中元前四日, 访昆山叶九来……遂与借归, 穷一日夜之功乃校毕焉。……己未重阳前四日毛扆识。”[2]可知此本应为明刻清初补刻本, 补刻时间为康熙十八年己未 (1679) , 故全书不避“玄”等清讳。

(二) 《帝鉴图说》

《明板书录》:6册, 张居正、吕调阳著, 万历间刻本。原题:江陵张太嶽著, 纯忠堂藏。板式:半叶九行, 行十九字, 插图, 四周双栏, 白口, 单鱼尾。板框高19.6公分, 宽14.2公分。序跋:陆树声序, 万历元年 (1573) ;王希烈跋, 万历元年(1573) 。考核:见《邵订目录》、《北平书目》、《台大书目》、《国会书目》、《普大书目》。

今按:全书避“玄”等清讳, 当为清刊本。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82册有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清纯忠堂刻本影印之《帝鉴图说》, 亦为半叶九行, 行十九字, 四周双栏, 白口, 单鱼尾, 全书避“玄”等清讳, 与华大本为同一版本。又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有万历元年刻本《帝鉴图说》一种, 经笔者翻检, 行款与华大本、山东省图本相同, 然并无“纯忠堂藏”字样, 可知清纯忠堂本系据明万历刻本翻刻。

(三) 《水东日记》

《明板书录》:40卷12册, 明叶盛著, 万历间刊本。原题:昆山叶盛著, 六世孙重华校梓。板式:半叶九行, 行十九字, 四周单栏, 白口, 板框高20.7公分, 宽14.5公分。序跋:俞允文序。考核:此书不见《四库提要》。《中央书目》定为万历间刊本, 叶盛卒于成化十年, 俞允文卒于万历七年, 此为其六世孙刊本, 故应在万历间。又见《邵订目录》、《北平书目》。

今按:此书当为清康熙十九年重修刊本, 因书前玄孙叶恭焕、七世孙叶方蔚二跋及目录俱缺失, 《明板书录》遂误定为明刊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康熙十九年叶方蔚刊本, 为半叶九行, 行十九字, 四周单栏, 白口, 新文丰《丛书集成新编》第85册据以影印, 书前有叶恭焕跋曰:“先高祖日记始刻于常熟徐氏……, 徐氏刻行已久, 嘉靖中, 始持板求售, 先君命予购之。止三十八卷, 取家藏本校阅;遗后二卷, 癸丑岁 (嘉靖三十二年, 1553) 补刻完之。……括苍山人玄孙恭焕识。”叶方蔚跋曰:“先君 (即六世孙重华) 官杭州抽分日, 有奏议、日记之刻, 方拟嗣刊全集, 会差满不及为, 日记即此本是也。乙酉兵燹, 两书板幸存。……比年予始舁出简点, 已失数叶, 奏议所失尤多, 因命工补刻。会从族人处觅得旧钞本两册, 上有巡抚宣府关防, 盖先公当时录本也。二泉兄又贻予旧刻本六册, 末二卷字迹微异, 即先曾大父所购徐氏本补刻足之者也。钞本多讹字, 而徐氏本尤甚, 且多用台头, 直似章奏体, 字迹亦已漫漶, 度先君时板久不存矣。因取三本参互雠勘, 是正颇多。……先曾大父尝属执友俞仲蔚先生为作序文, 向未入刻, 兹求栢庐朱子重录付梓。又此书本不必编目, 而书贾每以无目录疑非完本, 因增编目录于前。……康熙庚申岁长至日, 七世孙方蔚谨识。”可知此书为明末叶重华初刻, 未及印刷而多有散失, 至清初叶方蔚补修后始得刊行。书中“玄”字皆不避讳, 为当时避讳未严、未能查改旧板之故。查《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此书40卷本二种:甲本为明叶重华赐书楼校刻本,乙本为明末叶重华赐书楼刻清康熙十九年叶方蔚重修本, 鉴定准确。又此书实见于《四库提要》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 《明板书录》偶失检。

二、误作清刻而失载例

(一) 《家语宪》

《明板书录》失载。

今按:《家语宪》4卷, 陈际泰释, 明末刘舜臣刊本。半叶九行, 行二十一字, 小字双行同, 四周单边, 白口, 无鱼尾。版心上标“家语宪”, 中部标卷数, 下部标页码。书前牌记镌“汲古阁毛氏原本/古临陈大士父释/家语宪/励园书屋藏板”。首冠陈际泰《家语宪叙》、次目录、次先圣图像十四幅、次“素王事实”, 次“先圣历聘纪年”、次正文。先圣图像绘刻精致可观, 属明刻之佳品。卷端题“新刻注释孔子家语宪”、“羊城陈际泰大士父释、潭阳刘舜臣弼虞父梓”。

三、失察伪书例

(一) 《六子摘奇》

《明板书录》:10卷8册, 明申时行纂。万历丙子饶锦溪刊本。原题:翰林学士瑶泉申时行精纂, 翰林侍讲康洲罗万化标题, 翰林修撰栢潭孙继皋句解, 南昌庠生中山万明校正, 金陵书坊锦溪饶仁卿绣梓。板式:半叶十二行, 行廿四字, 小注双行, 行廿四字, 四周单栏, 白口, 单鱼尾, 板框高22公分, 宽14.3公分。序跋:王锡爵序, 万历四年 (1576) 。考核:扉页题“翰林精纂三场通用标题句解六子摘奇, 万历丙子春月金陵饶锦溪绣梓”。此书不见各目录。

今按:此书系摘取《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杨子法言》、《文中子》六书之文句并加以注解而成。通观此书, 颇有可疑处:书前王锡爵所撰《新刻标题六子摘奇序》不见其文集, 末署“时万历丙子春月之吉,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左春坊、荆石王锡爵撰”, 丙子为万历四年 (1576) 。查《明实录》, 锡爵当时官居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且从未担任过左春坊职务, 此其疑点一;此书卷端题“翰林侍讲康洲罗万化标题”, 然罗万化从未担任“翰林侍讲”一职, 此其疑点二;此书卷端题“翰林修撰栢潭孙继皋句解”, 然书中所有“句解”实际上多为抄撮各种注本而来, 例如卷1《老子》句解抄自唐张君相《道德真经集解》, 卷2《庄子》句解抄自宋人林希逸《庄子口义》, 此其疑点三。从上述疑点来看, 此书应不是申时行、罗万化、孙继皋等人所撰, 而是金陵书坊主饶仁卿延揽南昌庠生万明抄撮制成, 又伪造王锡爵序和申时行等人题名, 因此全书鲁鱼豕亥比比皆是。不过, 此书确具万历间坊刻风貌, 可为研究当时书贾伪托牟利之案例。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湖北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五年饶仁卿刻本《新刊三元精纂举业通用标题句解淮南子摘奇》28卷, 题冯梦祯、申时行编, 顾宪成注释, 半叶12行, 每行24字, 白口, 四周单边, 当为同时抄撮炮制之作。

四、误作孤本例

(一) 《稽古编大政记纲目》

《明板书录》:8卷8册, 明姜宝编纂, 万历间刊本。原题:后学丹阳姜宝编纂, 门人江阳王藩臣校正,内江张季思同校。板式:半叶十行, 行廿二字, 四周双栏, 白口, 单鱼尾, 板心下记字数及刻工:杨玉、刘卞、张美、张玉、童、荣、张肖、魁、戴序、龙。板框高20公分, 宽15公分。序跋:姜宝序, 万历十五年 (1587) ;王藩臣序。藏印:雍正宸赏、臣李慎印、李琴伯、宝珣和印、东阁珍藏、学〇静室、勤〇珍藏。考核:此书刻工杨玉、刘卞、魁、戴序、龙, 亦见明刊子汇, 故为明板无疑。藏印中有“雍正宸赏”, 殆为清宫秘笈, 世人罕见者。明人传记载姜宝生平及著作, 竟无此书。《邵订目录》、《四库提要》、《未收书目提要》以及本《书录》所用查考征引之各书目都不及。馆藏或为海内外孤本, 有待高明论定。

今按:此书《澹生堂藏书目》、《明史·艺文志》、乾隆《江南通志·艺文志》皆著录。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北大、复旦、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校图书馆及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均藏有万历十五年刻本《稽古编大政记纲目》8卷, 行款与此本同, 可见此本并非孤本。《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有“《稽古编大政记纲目》八卷《资治大政纪纲目》七十二卷”, 为万历江阳王氏、丹阳姜氏递刻本, 藏台图, 可见此书原与《资治大政纪纲目》同刊并行。又《明板书录》未识之藏印为“学须静室”、“勤伯珍藏”。

五、误递修为原刻例

(一) 《周易正义》

《明板书录》:9卷8册,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疏, 万历十四年刊本。原题: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李长春等奉勅重校刊。板式:半叶九行, 行廿一字, 小注双行, 行廿一字, 左右双栏, 白口, 单鱼尾, 板框高廿三公分, 宽十五公分。版心上有“万历十四年刊”八字。……

今按:此书各卷端皆题《周易兼义》 (《周易正义》之建、闽、监、毛本均题作《周易兼义》) , 后附《经典释文·周易释文》2卷。正文卷2及《释文》卷1又题“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吴士元、承德郎司业仍加俸一级臣黄锦等奉旨重修”, 查二人仕履可知, 此本实为万历十四年刊、崇祯间递修本, 《明板书录》偶失检。

六、误作翻刻例

(一) 《宋元通鉴》

《明板书录》:157卷, 40册。薛应旂编, 陈仁锡评阅, 天启间刊本。原题:明赐进士前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两京吏礼郎中武进薛应旂编集, 长洲陈仁锡评阅。板式:半叶十行, 行二十字, 小注双行, 行二十字, 四周单栏, 白口, 单鱼尾, 板框高21.3公分, 宽14.8公分。序跋:薛应旂序, 嘉靖四十五年 (1566) ;陈仁锡序, 天启六年 (1626) 。藏印:湘乡陈毅鉴藏。考核……《国会书目》有隆万间刻本, 板式卷数俱与此板相同, 此板殆为翻刻。

今按:书后尚附有《资治通鉴释文辨误》12卷、《甲子会纪》5卷。《明板书录》谓“《国会书目》有隆万间刻本”, 检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据《国会书目》著录曰:“《宋元通鉴》一百五十七卷, 三十二册。明隆万间刻本。十行二十字 (19.9*13.7) 。原题:明赐进士前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两京吏礼郎中武进薛应旂编集, 明赐进士大中大夫陕西布政司参政前湖广副使整饬苏松常镇兵备阳曲王道行、明赐进士中宪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前知常州府事蕲水朱衿校正。……自序:嘉靖四十五年 (1566) 。”[3]今《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9册据山东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五年自刻本《宋元通鉴》157卷影印, 与《国会书目》本行款、卷端题名完全一致, 则《国会书目》所本实即嘉靖四十五年薛应旂自刻本。经笔者翻检, 天启本板式、卷数确与嘉靖本相同, 但显非同一版本, 《明版书录》谓“此板殆为翻刻”, 不确。

七、混淆不同版本例

(一) 《孔子家语》

《明板书录》:10卷4册, 魏王肃注, 万历戊申吴继武校刊本。原题:宋王肃注, 明吴继武校梓。板式:半叶十行, 行二十字 (上有音注) , 小注双行, 行二十字, 四周单栏, 白口, 单鱼尾。板框高22.7公分, 宽14公分。考核:目录前页有“万历戊申岁冬至吉日绣谷肖川吴继武重校梓”字样。《邵订目录》子部有明吴氏刊注本, 或即此本。

今按:查《中国古籍总目》, 此版国内仅上海图书馆有藏。“万历戊申”即万历三十六年 (1608) 。全书先“素王事实”, 次“先圣历聘纪年”、次目录, 次正文, 版框内上部有通栏专列音注。卷3题“宋王肃注、明吴继武校”, 其余诸卷皆题“宋王肃纂注, 明吴继武校梓”。书页边角多有缺损, 已由递藏者托补并补抄缺字。《明板书录》谓目录前页有“万历戊申岁冬至吉日……”字样, 检原书“冬至吉日”当作“冬至吉旦”。又今存吴继武刊本尚有万历二十七年 (1599) 《 (新刻删补) 楚辞旁注直音》 (见《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万历三十四年吴继武光裕堂刻本《唐陆宣公集》 (题“明绣谷肖川吴继武校刊”) 和《新刻汪先生家藏医学原理》、《春秋胡传》 (以上二种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等。《明板书录》谓“《邵订目录》子部有明吴氏刊注本, 或即此本”, 恐非。邵氏未详录“明吴氏刊注本”版本信息, 而明代《孔子家语》诸本中以吴勉学刊本较为著名, 流传甚广, 而吴继武刊本则传布绝少, 邵氏所谓“吴氏刊注本”应为吴勉学刊《孔子家语》10卷本。

(二) 《吕氏春秋》

《明板书录》:26卷8册, 汉高诱注, 明刻本。原题:汉河东高诱注, 明西湖黄甫龙应侯、俞图隆用霖订。板式:半叶九行, 行十八字, 小注双行, 行十八字, 四周单栏, 白口, 板框高19.5公分, 宽14.5公分。序跋:贺万祚序。考核:贺序:“门人高应侯偕同社沈行谏于治经之外, 癖好是书, 不独讽诵其文, 且汇诸名公定评, 以付剞劂。”故是书为黄氏所刻。见《内阁书目》。

今按:《明板书录》据贺序定此本为黄氏所刻, 实误。经考, 贺序原属黄甫龙、沈兆廷二人订、朱梦龙刻本《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汇校·版本书录》著录相关版本二种:甲本卷端题“仁和黄甫龙应侯父、沈兆廷行谏父同订”, 正与贺序所言“门人黄应侯” (《明板书录》误录为“高应侯”) 、“同社沈行谏”相合, 序后之刊刻《凡例》署“钱塘朱梦龙用霖跋”, 故为朱梦龙刻本;乙本卷端题“仁和黄甫龙应侯、新都唐琳玉林同订”, 无贺序, 刊刻《凡例》内容同第一种,然署名“朱国隆建甫识”, 故为朱国隆刻本。[4]华大本 (以下称丙本) 首冠贺万祚《刻吕氏春秋序》, 次方孝孺《读吕氏春秋》, 次高诱《吕氏春秋序》, 次刊刻《吕氏春秋凡例》, 次《吕氏春秋总目》, 次《吕氏春秋》26卷, 卷端题“西湖黄甫龙应侯、西湖俞图隆用霖订”, 刊刻《凡例》署“仁和汪承龙沛霖识”, 与甲乙二本之卷端题名、《凡例》署名皆不同, 然甲乙丙三种之《凡例》文字全同, 足见贺序非为此本而作。丙本和乙本应为商贾翻印甲本而成, 故内容均无二致而凡例、卷端署名皆异。丙本且有多处系据他本补刻, 如卷10第十三、第十四页等。各序端、卷端钤有“随缘乐自然”、“素安居士”、“搜罗百氏自开生面”、“书癖情痴笔墨狂”等藏印。查《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有“明末黄甫龙、沈兆廷刻本”、“明末朱梦龙刻本”《吕氏春秋》26卷各一种, 实际上二者是同一版本, 不宜分开著录 (“明末黄甫龙、沈兆廷刻本”即黄甫龙、沈兆廷订、朱梦龙刻本, “明末朱梦龙刻本”笔者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本核对亦为黄甫龙、沈兆廷订、朱梦龙刻本) 。因此, 华大本应著录为明末黄甫龙、俞图隆订、汪承龙刻本, 而这一刻本系直接翻刻自黄甫龙、沈兆廷订、朱梦龙刻本, 仅改换名目、挖改同订及刻者姓氏而已。

(三) 《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

《明板书录》:4卷8册, 明袁黄著, 崇祯间刊本。原题:古吴袁黄坤仪甫著, 袁俨若思甫注, 西湖洪吉臣载之甫、龚五韺华茂甫阅, 沈昌世伯文甫增, 徐行敏幼鲁甫订。板式:半叶九行, 行廿一字, 小注双行, 行廿一字, 四周单栏, 白口, 单鱼尾, 板框高21.4公分, 宽13.8公分。序跋:沈昌世序, 崇祯十五年 (1642) 。考核:此书不见《四库提要》及《邵订目录》, 见《国会书目》及《普大书目》。

今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此书崇祯间不同刊本达八种之多 (如豹变斋刻本、大观堂刻本、古吴万卷楼刻本、澹思堂刻本、致和堂刻本等, 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述诸本行款均一致, 颇疑系坊间翻刻或据同版辗转后印所成) , 查华大本有书前牌记镌:“袁了凡先生手定/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大观堂梓。”故应著录为“明崇祯间大观堂刊本”, 庶几与其他崇祯刊本相区别。此书多涉明末边事, 清初遭禁毁, 故不见于《四库提要》。又《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42册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万历刻本《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 细阅后可知该本实为崇祯刻本, 前有沈昌世崇祯十五年序, 行款、风貌、卷端题名俱与华大本同, 但无牌记。唯清华本沈昌世序中提行的“我朝”之“朝”字有断裂情况, 整行位置略上移, 书中亦多有栏线断裂、字形不清等情况, 可知当为稍晚的坊间翻刻本。

(四) 《世说新语》

《明板书录》:6卷6册, 宋刘义庆撰, 梁刘孝标注, 明王世懋批点, 万历间刊本。板式:半叶九行, 行二十字, 小注双行, 行二十字, 左右双栏, 白口, 单鱼尾, 板心下记字数及刻工:曹位、力、万伯诚、郑天卿、熊昇、卢鉴、陈元、熊俊、位、郭榜、姜伯胜、张、郑彦、郑安、监、郑彦达、郑兴。板框高20.5公分, 宽13.2公分。序跋:袁褧序, 嘉靖十四年 (1535) ;王世懋序, 万历八年 (1580) ;允德甫序,万历九年;董弅跋, 绍兴八年 (1138) ;陆游跋, 淳熙十五年(1188) 。藏印:浦南吴氏珍藏、敬堂、开卷有益、黹〇吴昂锡读书印、郝氏颐安、颐安、天岑、天斿、苇庐、子孩永宝。考核:此板不见各书目, 字体颇类明刻。

今按:此本实为细黑口, 而非《明板书录》所谓白口。板心下部散见“周以杰写”、“古吴钱世杰写”等写工姓名, 钱世杰见于万历五年刊本《史记评林》 (凌濛初之叔凌稚隆刻) , 而《明板书录》所录万伯诚、熊俊、郭榜、姜伯胜诸刻工多为嘉、万间刻工, 见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书中尚有“啸轩”藏印一枚。又《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有王世懋批点《世说新语》3卷, 为万历九年乔懋敬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亦著录, 行款为半叶9行, 行20字, 黑口, 左右双边, 与华大本板式同而卷数不同, 或为同版残秩。

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曾感叹:“纪氏之为《提要》也难, 而余之为辨证也易。”[5]诚然《明板书录》有上述疏失, 终究白玉微瑕, 而开创之功绝不可没。

注释

(1) Chik-Fone Lee:“A Descriptive Catalog ofthe Ming Editions in the Far Eastern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an Francisco: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Inc, 1975.

(2) [明]毛晋编、潘景郑校订《汲古阁书跋》,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 130页。

(3)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100页。

(4) 蒋维乔等《吕氏春秋汇校》, 中华书局, 1937年, 19-20页。

(5)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中华书局, 1980年, 52页。

本文转载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