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卦易经的易学思维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说,自从有人类开始,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长期抗争中,仰观俯察,不断的经验积累总结,创造作出了以八卦易经为指导思想的思维科学文字语言。
系辞传下卷二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四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它充分说明"易"学的产生是以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易道理为准则的;能够包含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一切道理。瑞士哲学家荣格在"易经"英文再版前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知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时至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没有发现有哪一类学科语言能够象"易经"的哲理那样放之四海皆准的。其蕴涵精湛的哲理含盖了宇宙太极阴阳的变化规律,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哲理,五行生克理论,对称互补的平衡、穷变通久的变化理论等。体现更具中国特色的易学思维学说。如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取象类此的形象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速变的象数思维,穷神知化的辩证思维,感而遂通的灵感思维等。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哲学理论,政治、军事、科技创造、医疗卫生及至道德修养等等,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所谓易学,就是变化的学说,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相应的时空关系中的,没有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因此人类必须在繁杂的变化环境中知变、应变、适变。求同存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促使人类和谐,平衡地不断向前发展。
一、天地人三才合一
系辞上一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我们祖先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一种哲学概括。又系辞下十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日物、物相杂、故日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又如在说卦传第二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由此可以说明"易"学思维从一开始就将人类放在天地宇宙自然界中,统一考察自然,顺应自然,把握自然。同时说明了人类不是孤立存在的,也绝对不能孤立,否则就无从谈起人类了。
我们的祖先既认识到天地人三者统一性一面,同时又意认到人类社会与之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古人荀子就曾明确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它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兴衰交替与宇宙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早已认识到人类社会与天地间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但不能超越客观规律,就象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它一但发现障碍物来个急刹车,那么坐在车上的人就不那么安稳了,甚至车毁人亡。人类社会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哲理亦是如此。它们要保持相对平衡,一但失衡将给人类与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如疾风暴雨、洪水暴发、地震、地质变化,人类战争等等反常现象,都在说明万事万物不可失去平衡。因此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认识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保护好生态平衡,使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二、八卦"易"经与太极阴阳
系辞上篇五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仁谓之仁,知者见知谓之知。它充分说明了阴阳相互交替,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相克相生的矛盾运动是宇宙万物之根本,这就叫做道,继承和发展这个道就是善,顺承和接受这个道而孕育成就万事万物就是天赋之性。它道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生哲理。系辞上篇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它充分说明了我们祖先对宇宙起源和万事万物内部结构的认识。又如道家理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充分说明了宇宙间万物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物一太极,物物有阴阳。由阴阳两爻所组成的八卦,六十四卦,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存在的形态规律,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祖先对万物发展的深层内涵所具有深刻的认识。
易学思维中认为,事物发展最佳状态就是阴阳交融,刚柔相济的中和平衡状态。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就是地天泰卦。因此不妨大胆的讲,此卦是根据人类外部器官的分布形态,祖先们根据近取诸身,运取诸物的易学思维产生的。人类一对眼睛、两个耳朵、一双鼻孔构成了坤卦居上,一进两排的口、肛门、尿道构成为乾卦居下;二者相重则为地天泰卦。干为阳主升,向上的,坤为阴主降,向下的,二者阴阳上下交融,相互平衡成就了人类健康肌体。一旦失衡则病必生,甚至死亡。
由此可联想,八卦易经是依人类所设计而又为人类所利用,服务的。同时也反映出易简(简易)的思维哲理。
三、八卦易经的五行生克概念
五行生克概念是我们祖先对宇宙间各类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哲学辩证,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其它各领域事物之间相互存在,相互演变的辩证关系深层次的探索,人们长期的仰观俯察,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按其性质归纳为五大类别,即具有金属性质的一类曰从革,具有木性质的曰曲直,具有水性质的曰润下,具有火性质的曰炎上,具有土性质的曰稼樯,这五类物质之间既有正常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又有反常情况下的反生反克的关系。在八卦易经中的说卦传将五行讲得很为明了、即干为金、坤为地、震为竹,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土),兑为泽(金)。到了汉代以后古人又把六亲纳入五行之中;用人际关系来描述万物分为五大类之后的相互关系。使易学思维对事物之间的描述更加具体生动。上有生我的父母,下有我生的子孙左有管制我的官鬼,右有受我支配的妻财,中有与我同类的兄弟姐妹,按其性别分阴分阳。同时以六亲各自为中心,又各自有一个五向性的动态关系,由此构成了社会、家庭、人生及至整个宇宙。
这种由一种事物与其周围其它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五种趋向关系,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同类。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以辩施治为主要特征的中医其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得更加典范。八卦易经之所以能够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天还熠熠发光,与阴阳五行学说是分不开的。
四、八卦易经与时空关系
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时间与空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辩证关系,从两幅太极八卦图中的喻义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见图一、图二)
以先天太极八卦图上看,将乾卦喻义为天即为上;坤为地则为下;离为火为日,升于东方为左,坎为水为月,落降在西方为右;日升月落,月升日落,明暗阴阳就这样相互交替着。将兑喻为泽为雨,艮为山为云,震为雷为动,巽为风为散,将自然界山、泽、云、雨、雷、风等主要自然现象描摹出来了。按先天八卦的顺序,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用曲线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横的∽形的宇宙螺旋气场,反映出宇宙天地间大自然的运动状况。从乾卦起经由兑卦,离卦至震卦是逆时针运行、由巽卦起经过坎卦、艮卦、坤卦,是顺时针运行顺序。它体现说卦传中讲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辩证哲理。其∽典线左边象征过去,右边代表未来,表示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易曰: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它诉人类要了解明白过去的事物变故、引为借鉴,把握未来事态演变的细微玄机。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喻义来看。它从地理、时间、空间方位的各个角度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先民生存的客观环境。
相传后天八卦方位图是周文王发明的,所以叫做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顾名思义,它是一幅中华大地的平面的简示图。
文王的活动中心在西安一带,从地理、方位特征和气候情况而言,北是黄河、寒从北方来,将代表寒冷和水的坎卦定在北方,与一年中最寒冷的子月及一天中最黑暗的子夜相对应。将代表太阳,火的离卦放在南方,与一年中最热的午月,一天中的中午相对应。如此等等。说卦传第五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可谓言简意精矣。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坎卦经过立春艮卦,春风震卦,立夏巽卦至夏至离卦为阳的变化过程。阳至离则阳盛至极,物极则变,由夏至离卦开始则一阴生;经由立秋坤卦,秋分兑卦,立冬乾卦至冬至为阴的演变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由子至午又由午又至子,充分反映阴阳相互消长,交替的变化过程。
从先天、后天两幅太极八卦图看,先天八卦图相对两个卦数相加,所得出的和数均为九,代表天。而后天八卦图相对两个卦数相加所得出的和均为十,代表地。更为突出的是后天八卦方位图加上中间五,其横竖交叉三数相加其和均为十五,其充分说明了和谐平衡的自然状态。若将后天八卦序数由坎一至离九按顺序连起来则成为跳涧式曲线。爱因斯坦将这条运动式曲线称之为布朗式运动。以易学思维讲应叫信息演绎曲线。
列宁曾说世界上除运动的物质外,便没有别的东西,而运动的物质若不在时间、空间中,便无运动的可能。
从现代科学认为,时间是物质存在的连续性,是螺旋式上升的动因,空间便是物质的广布性,是坐标定位的静因,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说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是其在时间上演变规律的反映。因此说事物在物质结构上的层次与事物演化过程中的层次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如果将后天八卦方位图与先天太极八卦图横竖垂直交叉,则成为宇宙间一个完整的象数理信息球,它全息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吉、凶、悔、吝。宋朝的八卦大师邵康节在预测中用后天八卦方位,取先天太极八卦数是有确切道理的。
总的来说,时间变化是信息螺旋式升华,空间变化是信息的坐标强化,而信息的变化则是时空的九宫跳涧。
五、八卦易经与宇宙全息
易传下卷六章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其充分说明,一点很小的细微变化,全息着将要到来的很大事物变故玄机,人们常说的一句成语:见一斑而知全豹。其很深刻,形象地描述出宇宙万物全息性,易经爻辞所称述的事物虽然细小,但它喻比的事类却很广大,而且意义深远。特别是与易学同源的中医理论,它通过对病人望、闻、问、切来全息病人的疾病状况。如观察人体体表、面容、舌胎等颜色的变化来论证脏腑病症;切病人双手寸、关、尺部位的脉搏跳动情况,根据脉的位置、速率、强度、形态,节律等情况来全息人体内肉眼看不见的脏腑及其它器官的病变状况,特别是对婴幼儿的哑医,仅看其食指三关就能全息其健康状况。另外象刑侦办案,刑侦人员根据发案现场遗留下来的蛛丝蚂迹的全息性,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将案件告破。又如气象部门,根据天地万物的局部异常现象的全息性,准确地预报出未来的天气情况等等。
在易学思维的学术内,无论是八卦、奇门、六壬、堪 舆 ,面相、命理等等,它们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九星、六神以及其它等信息符号纳入各门学科内,都能预测出已知,未知的宇宙间万事万物吉凶状况,有的还特别准确精到,一滴血、一滴水,都能全息出宇宙万事万物很多东西来。
由此充分说明了易学思维通过八卦,六十四卦、五行、天干、地支等的全息符号,构筑了许多不同事物的象、数、理、时空模型来,无论从那一点出发,取象、取数,或者取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局部反映整体信息,通过偶性反映出一上些必然性来。
六、八卦易经的穷通分合
穷通分合,是我们祖先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概括。易的本质含义就是变,易学就是变化的理论哲学,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学说。系辞下卷二章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侧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其八章曰:易之为书,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充分概述了穷通分合的思维体系。
事物总是由平衡──失衡──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客观规律地运动着,所以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三国演义)开篇论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仅人类社会如此,各类学科的发展变化规率亦如此,在化学学科门类休现得犹为明显,即分离与化合,再化合与再分离的穷通变化,当然这样分合变化是有条件的,它是在物质的太极阴与阳相对平衡和不平衡的客观条件下所演变的,汉代的的经学家郑云在解说易经时提出三易观点,即变易、简易、不易。"易"学思维认为,变易就是万物的穷通变化,简易或称易简,则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简单易懂,一看就明白。不易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不管其如何变化,分合,大的到其大无外、小的到其小无内,其太极阴阳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应统一规律是永远不会变的。其三易的易学思维是易学穷通分合的辩证思维的最根本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浅谈八卦易经的易学思维的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精准算命网算命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