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思想原理初探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易"之思想原理初探
研"易"理,关键在探究其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思想体系。本人经多年反复学研,得以下八个思想原理:
第一个思想原理,"易"乃道统思想原理。
"帛书•系辞传"曰:"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而在传世本"系辞传"中的这段话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对这两种表述,多有分歧,多有争论。有主太极说,亦有主大恒说,还有主道家说。太极说,忽略了生生之思想原理,不解"说卦传"生生之象与六十四卦内在逻辑关系。深刻理解"易"之恒中生生思想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应注意恒中生生的内化性质。"易"有大恒是对易之生生本体的推定。孔子已经在"系辞传"中以生生之谓易,对"易"的理论性质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极其精辟的概括,并对易之生生之道进行了阐述,使易之生生实现了本体论和主体论、自为与自在的贯通。大恒说,忽略了宇宙之本原、本质问题。道家说,帛书"系辞"为道家传本。
意见不一,如何解决?我主统一说。解读"易"思想原理,需要在"易"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整体统一性上作出一以贯之的推定,才能理解"易"之思想理路。太极、大恒,在古代用语中,大意相近,属同一层级之范畴,乃指天地之起源,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原。我们后人无需再在二者之间打文字官司,无论哪一派都显证据不足,都是某种理解和推定。所谓太极,始之又始为泰始,一之又一为太一,极之又极为太极。所谓大恒,大之又大为大恒,恒之又恒为大恒。恒是天地之恒律、不易之道理。天施地生之谓大,易道生生之谓恒 。易有大恒、易道恒中。源、本为极,长、久为恒。横向为极,纵向为恒。极恒相通,极即恒,恒即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易"乃恒极原理。
那么,恒极究竟又是什么?太极、大恒究竟又是什么?实际就是道。"周易"道统思想对中国哲学、对中国人的思维影响深远。"周易"概括为一个字是什幺?实际就是道。天人靠什么合一?靠道。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人同道,三才之道。"易.说封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谦卦"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意义在于,天道已经被说成是形而上的意义世界。后来虽有象数之学,但形而上的意义理论始终是易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新儒学即理学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形而上之道,是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之魂在道,宇宙之本在道。
作为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天人合一思想,源自"周易"。"周易"包含宇宙观。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周易"认为,先有天后有地,天地相合又有了人。所以,世界归根是源于天。这是"周易"的创世说。"周易"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两两组合而成,这八个单卦均以自然界八种物质或物质现象命名。干天、坤地、震雷、巽风、离火、坎水、艮山、兑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都是物质现象。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干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尤其十九个互卦皆有物或物象。六十四卦的爻辞,也有物质内涵。如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有手有草。六二:包承,有用于包裹的布之类的物质。六三:包羞,同上。九四:有命无咎,有生物。九五:休否,有人,有木。上九:倾否、有人、有家具(贝)。"周易"以天为源,以物为本。
"周易"对于天、地、人,有时二分法,天、地,有时三分法,天、地、人,但都是合一,天人合一,或是天地人合一,都是一个意思。"易传"已经提出了形而上的天人合一[2]的思想。天地二者如何合一呢?先有天后有地,天地相合又有了人,三性相通。就卦位而言,每一卦都有六爻,上两爻象天,下两爻象地,中间两爻象人,构成天、地、人三材。就卦义而言,则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说明天人关系。实际上,无论是作为整体的六十四卦,还是作为子系统的个体卦,都是从不同方面说明天人合一的。"周易"运用了类比的思维逻辑,即所谓取象比类的方法。其根据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干•文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系辞上")。它认为,自然与社会、天与人,有一种同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以类相从。比如"周易.干.文言"云: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美也。
第二个思想原理,"易"乃阴阳思想原理。
"周易"概括为一个字是道。"周易"概括为两个字是什么?我认为是阴阳。"周易"是一整套符号系统,其基本要素是--(阴)一(阳)二爻,二者的不同排列组合,便构成六十四卦。整个"周易"极其丰富的内容,均源自这--(阴)一(阳)二爻不同排列组合。这同生物的基因排列组合相暗合。--(阴)一(阳)二爻就是"周易"的基因,它们在每一卦中存在,而且起功能作用,它在每一卦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也就不同,因而显出复杂多样性。中和思想强调和谐,并且认为和谐是最高的目标,是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尧典"记尧协和万邦。"周易.系辞传下"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经•乾卦"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种阴阳合和型思维模式用一个现代词语亦可称之为基因组合型思维模式。
"周易"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冲气以为和则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既对立却同居一体,既同居一体却为何对立。原因是阴阳双方在消耗自身的同时,既增长了自身的势力,又抑制了对立面的消耗和势力增长。双方就是在这样的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易经"对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应用是最具特色的,可以说达到了无处不用,处处都用,出神入化的地步。"易经"以阴阳为基础立说,研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基础是一分为二的。六十四卦,两两相偶,非复既错,组成完整的循环。错卦就是从卦体上的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有的在同一循环中相错,如坎和离,颐卦和大过,睽和蹇,中孚和小过。有的在同一循环中复卦和错卦相同,如随卦和蛊卦。渐卦和归妹卦。泰和否。既济和未济。其它错卦,分处于不同的循环之中。六十四卦两两相偶构成同一循环,但在一个循环中卦名和卦义都体现一分为二。最明显的有干和坤、师和比、泰和否、剥和复,颐和大过、损和益。震和艮,咸和恒,既济和未济。等等。每一卦名所含的意义也是一分为二的,如同人卦,既包括自己追求与人相同,也包括用自己的德行同化别人。又如明夷卦,既含有光明被遮盖,又包含光明远大。这样的例子在"易经"中随处可见。每一卦从初爻至上爻,可以是阳爻,也可以是阴爻。有当位、失位之分,是一分为二。同一爻辞之中也有一分为二的思想,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既为龙应当有用,但却断为匆用。又如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亡是死,系于苞桑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等等。还有爻位位置上的体现,上爻居宗庙之位按礼当吉,但是上位己到卦之末,处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结尾,却多显不吉。初爻居于最下位,按礼多不吉,但是有许多爻辞中却是吉义。因此,"易经"上的各爻位,无论是阴爻还是阳父,处之皆有既吉又不吉之义,都含有一分为二的思想。
"周易"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来说明天、地、人,在不同条件下阐述事物的绝对性,并肯定事物的相对性,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周易"中关于卦爻象变化、人事吉凶变化、自然现象变化的记载和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论述,都有相反相成的性质,对立统一的性质,辩证思维的性质。"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事物,同一事物也有对立的两方面,这是绝对的。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同一事物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周易•泰卦"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了,但到了极点它会走向反面而成凶险;"周易•否卦"是最不利的,但走到极点,却会达到反面而为吉利。六十四卦,构成了三十二对矛盾体,范围了我们生活的全部。
第三个思想原理,"易"乃三才思想原理。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系辞下")这就是说,"易"这部书的内容之所以广大而完备,博大而精深,就因为它专门系统地研究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六画卦之所以成其为六画卦,就是由于它兼备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而两两相重而成的。所以说,六画卦,并非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象征。
"系辞"说:道有变动,故曰爻。就是说,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的,反映在六画卦里就叫作爻。换言之,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上")"释文"引郑玄注曰:三极,三才也。可见,所谓三极之道,即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即体现了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立位而成章。("说卦")这是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内涵的界定。所谓天道为阴与阳,是就天之气而言的,是指阴阳之气的。所谓地道为柔与刚,是就地之质而言的。所谓人道为仁与义,是就人之德而言的,是指仁义之德的。而人道之所以为仁与义,乃是由于人禀受了天地阴阳刚柔之性而形成的。
为什么要立天、地、人三才之道呢?这乃是由于古代圣人作"易"时,为了要顺性命之理。性,指人性而言。命,指天命而言,即自然界的必然性与规律性。这是说,圣人作"易"时之所以立天、地、人三才之道,乃是为了顺从人的本性与自然现象的必然性。换言之,这也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其所以要穷尽物之理与穷尽人之性,乃是为了使人最终能够达到与自然规律相一致。天、地、人三才之道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平面的、并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从属之别的。这就是天道与地道乃是人道的范本、标准、指南;人道应该学习,效法、实践天道与地道。
易与天地准。易,本乎天道,依乎地道,法乎人道,揭示三才大道,讲天道、讲地道、讲人道,主导生化法则,放之则弥六合,舍之则退藏于密。易学是阐明宇宙运动变化规律,弥纶万有,亘贯古今。"易"乃三才大道弥纶运化原理。
"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高妙智慧,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我们对于"周易"中天、地、人三才及其三道,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周易"的本义及其价值,并弘扬出其现代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个思想原理,"易"乃四德思想原理。
干元具刚健之德性,六龙御天,纯阳精进,故能开创万有,为各卦之首。文王系其卦辞曰:元、亨、利、贞,统称为干元四德。
干元四德,元、亨、利、贞,可见五意:第一意,乃元、通、和、正之意。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仁,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朱晦庵云:元者物之生,亨者物之畅,利者向于实,贞则实之成也。然而四者之间,生气流行无有间断,此即干所以包容四德而统天也。第二意,乃春、夏、秋、冬之意,因天德莫大于四时。周省度谓:元,于时配春;亨,于时配夏;利,于时配秋;贞,于时配冬。第三意,乃东、南、西、北之意,因地备于四方。第四意,以五行言:元,木也;亨,火也;利,金也;贞,水也;土则资运四事,通四行。第五意,乃孟子四德。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水为智,若以五常而言,信若土,通四德。
天道的本质是一个生生不已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细分为元、亨、利、贞四个阶段,但也可以归结为元亨和利贞两个阶段。在元亨阶段,万物创始亨通,蓬勃生长,生机盎然,到了利贞阶段,结成硕果,收敛归藏,生长的过程顺利完成。"彖传"说,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这就是所谓利贞者,性情也的确切含义。性是指万物内在的本性,情指这种本性外在的表现和功能。万物顺从自己的天然之性情在广阔的天地间茁壮成长,自由发挥,在总体上呈现为一种既是斑斓多彩而又和谐统一的太和景观。就本源的意义而言,形成这种太和景观的根本原因在于干元之道的创始发动,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公无私,无为自然,这种干元之道是宇宙生生不已的动力资源,伟大得无以复加。其所具有的品德,可以用刚健中正四个字来概括。刚以体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无过不及,正者其立不偏,此四者结为一体,纯粹精美,通过六爻的发挥,展示贯通万物变化日新的情理,好比驾着六条巨龙翱翔于天空,行云施雨,促使万物各得其所,天下和平。
元亨利贞乃宇宙运行自然之法则,天地变化,本然之理,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山川之茂盛,如松柏之长青,生生不息,亿万斯年。此乃天道,若就人道而言,立身行事、治国齐家、待人接物,则必须体会其四德之真义。
所谓元,元者始也,为气之始生,亦即创始发端之义;元者善之长也;元者大也,有创始与博大之义。乾阳有开化资始之功能,乃天地生化之大本。无形无象,至大无外,无边无际,刚健不息,与宇宙同根,乃万有之源。事物莫不有始,有始始能生,生则可以不息。故凡在创始之初,必须有宏伟远大之构想,精确周祥之预估,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始可以成大事、立大业。
所谓亨,亨者畅也,通也,也就是流畅而通达的意思。为气之大达,亨者嘉之会也。有流畅与通达之义。此二者名似相近,而其作用则有区别。凡物有生自有长,有一必有二,万物得阳气之刚,以生以成,滋润繁衍,欣欣向荣。如水之就下,畅通四达。如风之飞舞,无远弗届。盖流畅乃一种力量,力量虽备,但不一定通达,因在行事中难免不遭遇阻滞,故在流动中须具排斥阻碍之能力,故流畅与通达必须具两者条件,始可济事。
所谓利,利者事之宜义之和也。为气之初敛,于时为秋,故利者义之和也。有适宜与和谐之义。易言之,就是适宜与和谐,此二者本有相从相应的关系。世事消息盈虚,因循变化,动静有常,起伏有节。气有收敛,数有节度,由滋长而趋茂盛,自茂盛而至成熟,此为和谐发展之结果。人时地物,重在彼此相互的配合与平衡,轻重、缓急、冷热、晴雨、天时、地利、人和,一切贵在和谐与平衡也。
所谓贞,通常是用正字与固字来说明。有端正与稳固之义。前者属于内在的德性,后者说明外在的形势。为气之终伏,故贞者事之干也。天地生化,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有喜自有悲,有苦自有乐。凡百事物,起承变化,错综复杂,高下左右,缓急轻重,善恶良窳,吉凶祸福,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谓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允执厥中,古有明训。故中庸为一切之总纲,端正为基本之立场,而稳固为因应之手段。不论是人情或物理,有了端正的德性作出发点,才能获得稳固长久的形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一事之成,一物之存,必须坚固牢实,历久弥新,才能垂之永恒不朽。
元、亨、利、贞四种德性,在人类的生活上是离不开的,也是不能违背的。因为我们立身处世,所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一切都要付诸行动,才能创造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五步、五种精神:第一步,始创。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创始。在开创计划的时候,必须要高瞻远瞩,设想周密,而且要有博而大之的精神抱负,才能弘扬光大,前程似锦—此即元的精神。第二步,通达。我们为了推展工作,达到目的,必须要排除障碍,克服困难,这样才能通达流畅,顺利进行—此即亨的精神。第三步,协作。我们要以协调合作、互助互利的态度,双赢,来进行内外联系,上下沟通,如此才能适宜和谐,使一切事务能够按部就班,避免意外—此即利的精神。第四步,中正。我们要把握基本原则,按照既定方针,严格控制自己,并作适时修正,不致发生偏差,而且要把事业做得端正和稳固---此即贞的精神。这就是元、亨、利、贞的模式。第五步,贞下起元。易经上的干元四德:元、亨、利、贞,除了以上讲的以外,还有贞下起元之义。以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则冬至届临,一岁成也。一阳来复,万象回春。以元亨利贞为东南西北,则万物罔乎北而直乎东,四面八方周布环绕。以元亨利贞为昼夜朝夕,则亥子将尽而丑寅又生。以元亨利贞喻之吉凶悔吝,则剥极而必复,否极而泰来。要皆相因循环,周而复始。以人道而言,剥复之机,互为倚伏。事业发展到某一阶段,已经圆满成功了。可是,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我们不可满意于既得的成果,自鸣得意,或掉以轻心,或抱残守缺。反之,必须要再接再励,研究发展,更上层楼,日新又新。以天道而言,生生不息,造化无穷。所谓贞下起元,乃周而复始之意。这样就可以创业垂统,乾坤再造了。此即"周易"之周的精神。
元亨利贞乃宇宙自然现象、自然法则、自然之最高原理,可谓自然之大道。
第五个思想原理,"易"乃动变思想原理。
"周易"特别强调,事物之动变演化。"周易"之易,乃三易:变易、不易、简易。所谓变易是指一阴一阳的变化、发展;所谓不易是指变中有不变,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所谓简易是指这种易道简单平易,大道简约,大道至简,易知易从,并不难以掌握。在这三层含义中,简易之道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简易之道也叫乾坤之道,天地之道。"系辞"指出: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同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乾坤两卦反映了阳性势力和阴性势力在万物生化过程中所起的两种不同的作用。阳性势力主宰万物的创始,阴性势力配合完成,此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相互依赖,缺一不可。这种阴阳变易之道,就是乾坤两卦的底蕴、主旨、要领,"周易"阴阳哲学的核心。对易之这三层含义,应辩正统一地来把握,以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事务。
第六个思想原理,"易"乃生命思想原理。
"周易"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使得社会领域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人际关系能够像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各得其所。"周易"对人生的启示,构成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面貌、特色和趋向,决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它不仅在本体论、方法论上给人以指导,而且在行为方式上给人以启迪;不仅渗透到最深层的思维方式,而且渗透到实用性的操作层面,不仅在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均有重要影响。"周易"对人生丰富深刻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开发研究。
古代先民认识事物,总是先从自身开始的。"周易"讲生命,讲主体。"周易"关心生命现象,注重生命意义,并且从人类的生命活动出发,观察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从中寻求人类生命的来源和根据,尤其重视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周易"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和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生命的目的和意义。
"周易"的意义世界主要是由卦、爻辞表现出来的,除了它的预卜吉凶的原始意义之外,其中更深刻的意义则是生命意义,"周易"最关心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它把人与自然界统一起来,并在统一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规律。"易经"卦、爻辞所提出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类生命为何产生、发展和实现的问题。在它看来,生命来源于自然界,并且一刻也没有脱离自然界,二者处在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之中,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有机整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命有关,每一卦中的--、—二爻,便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生命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演进的过程,人和自然界构成这一演进过程中的两个基本项,一切联系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关系展开的。其基本的演进过程正如"周易.序卦传"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它把天地看作生命的来源,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人类则是由天地万物产生的,因此,这种思想从原始八卦中已经看得很清楚。干、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分别代表自然界的八种事物或现象,这八种现象与人的生命有密切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生命的来源或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际上代表着生命整体。干是纯阳,代表天,以龙为象,而龙象征着水中所生之物,又能升至天空。因此,天并不是远离生命的宇宙空间,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生命的来源。坤是纯阴,代表地,以马为象,而马象征着地中所生之物,又能不断生息繁衍。因此,地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荒漠之原,而是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的源泉。干、坤二卦被认为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个卦,又被称之为父母卦(这也是生命意义上的象征说法),二者都象征某种生命,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至于由干、坤二卦所衍生出来的其他多卦,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八卦中的其他六卦都与生命有关,或者具有生命意义。震、巽象征雷、风,而雷、风正是生命发生的动因;艮、兑象征山、泽,而山、泽正是生命活动与止息之所;坎、离象征水、火,而水、火正是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基本条件。总之,八卦及其卦、爻辞都是围绕生命现象展开的。对卦、爻辞略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人与自然之间以生命为轴心的对应关系是互相转换的。有些卦虽象征某种自然界的事物,却同时可以转换为人的某种生命活动。比如兑卦,在泽这一物象中隐合着说这一意义,进而引伸出其他的相关意义,并且直接转换为人类的某种活动,通过这些不同的活动表现了生命的意义。兑卦初九爻的和兑(温和而说),九二爻的孚兑(有信而说),九四爻的商兑(商度而说),都象征着和谐统一,对生命有益,故为吉;而六三爻的来兑(言未及之而说),九五爻的孚于剥(俘掠于剥落之时),则意味着过与不及,对生命不利,故为凶。在这里,人与自然是统一的,生命信息是相通的,从人的言说中体现出生命的某种象征意义。
在"周易"中,六十四卦作为象征性符号,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义。"周易"主体思想,虽处于萌芽状态,但是却最有生命力,它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所谓主体思想,就是重视主体即人在有机整体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意识到主体在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占筮的观点看,这就是后来(春秋时期)人们所说的吉凶由人,就是说,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造成的,并不是由天命或神意决定的。如果说"周易"在这方面还保留着天命或神的形式,那幺,它在实质上已经不起重要作用了。这种由整体思想进而强调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特征,在"周易"中已经表现出来,并且越来越突出。这是对神秘主义思想的一个突破和超越。
第七个思想原理,"易"乃修德思想原理。
"周易"提出修德问题。这就把宇宙本体论问题变成社会伦理学问题,把抽象理论问题变成现实实践问题,把客观存在问题变成主观自我问题。"周易"认为,人受命于天,便具有向善的目的。"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阴一阳之道,本是自然界的生成变化之道,以其授命于人而为性命之德,故有潜在的道德目的性。善就是目的。就人而言,以继承天的道德目的为职责,为使命,故说继之者善也。所谓成之者性也,是指人能成就其善性而言。只有继善才能成性。成性就是尽性,尽性而至于命,就是天人合德,即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照"易传"所说,人在本质上是善的或向善的,即具有善的潜能,因而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动力和目的,表现为主体实践的能力,在"易传"中,有大量关于修养和实践的论述,都是指向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的。君子进德修业。("周易•干卦")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理,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自然界的元、亨、利、贞之德,表现为四时运行,万物生长(与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须相近),其真正实现,则为人(君子)之仁、礼、义、正之德,这就是性命之德。性命之德是天所命之德,它不是外在地命令,而是内在地赋予,君子人格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内在地修养出这种德性,问题只在于他能不能尽之、行之。只要能顺性命之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就能够合天德,即实现天人合一。
第八个思想原理,"易"乃和谐思想原理。
和谐理念,乃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我们应充分注意周易文化的和谐价值 。
和谐,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追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释、道所共同推崇,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头的"周易",则奠定了和谐理念的基础。中和原则与和谐理念,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宇宙法则,而且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原则。"周易"中提出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即以阴阳处于高度和谐的境地为万物存在的根本条件,把和谐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基本法则。"周易"的社会和谐理念,是其阴阳的相感、相推、相摩、相荡的辩证思维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像天道为阴阳,地道为柔刚,人道为仁义,把阴阳作为世间一切事物内部共同具有的相互对立而相互消长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因素,并认为这两种力量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形成一种和谐。"周易"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是讲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为安身立命的依据。乐天知命,故不忧("系辞上传"),讲的是顺乎理,乐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顺理安分,故无所忧。
和谐是易学所尊崇和倡导的社会政治理念。"易经"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自然、社会和人生中的现象和事件阐述道理,如卦辞和爻辞中蕴涵和总结概括了那个时代的治国经验和智慧。"周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意思是说,天地交互感应使万物变化生生不息;圣人感动人心,使天下和平。"周易"社会和谐理念的形成,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追求风调雨顺及家庭要求和睦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经济、人际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和谐理念,乃是周易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现代易学文化主题。易学就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推天道以明人事,教人们向自然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宇宙生物共生,人类各民族共生。任何个人、任何单位、任何组织、任何政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应承担起三种责任:经济效益责任、社会道德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我们应努力传承和弘扬易学和谐理念的价值,并融会贯通新的内容,让易学焕发出新的光彩。"周易"发源了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四个合一,即天人合一、阴阳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乾卦•彖传"曾经做了经典的表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太和,大和之和为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先秦时期,道家测重于强调自然的和谐,儒家测重于强调社会的和谐。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的学生有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周易"则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因此,就价值理想而言,"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和谐理念这个"周易"的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思想。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按照"周易"的观点,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阳之功能为创生,阴之功能为成全;阳居于领导的地位,阴居于从属的地位,此二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彼此感应,由此而形成天地交泰,这就是宇宙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组织是效法宇宙自然的组织建立起来的,也相应地区分成为阴阳,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上下交而其志同的社会和谐。"系辞"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适用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条总的原则,统贯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的哲学体系完全是围绕着这个命题而展开的,为了切实地把握中和、太和思想的实质性的内涵,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阴阳哲学的高度来加深理解。
"周易"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山河,各民族团结和睦。"周易"提倡万国咸宁,中国从来主张天下一家,同领邦友好相处。"周易"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群众,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还要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无安士之心,社会就不会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周易"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不纵容违法者,不枉罚无辜;执法公平,赏罚严明。一切法令制度贯彻遏恶扬善的原则。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发展的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政治经济革新运动,这也同"周易"思想哺育分不开,"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革命二字固然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概念有本质区别,但它主张,革命事业,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即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是可取的。"周易"告诫人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持久。过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当去掉的就去掉,当实行的就实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周易"教育后代人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满足现状,存在麻痹思想: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提出的许多主张,都是从统一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不少思想原则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愿有更多的人自觉、深入学"易"、研"易"、用"易",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心,指导人生、指导实践、指导事业。

以上就是小编给您带来的易之思想原理初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指南,请继续关注精准算命网算命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