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学知识解读与分析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中国文人历来言必《四书五经》,实则多系《四书四经》而已。读书人每临《易经》(《周易》)多望而却步,既有潜心披读者,也是考其文辞者众而谙其机理者鲜。至于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用当通神者,尤为罕见,既有之,也甚乏理解者。于是,凡有成功记载与传说,也多将其神话。因而,关于易学──研讨《周易》之学,常令世人雾里看花莫名其妙。


况且,凡属真知识必皆应验,极有使用价值:助善可以匡扶社稷,福利苍生;助恶堪使馁虎添翼,贻患无穷!须知古来中国人争斗从无间断,各方凡操利戈在手者,谁能授柄于人?因此,真传难得。常以半部真经行文传世,而另外半部人们则不立文字,只靠历代口传心授以延续。当然,这半部也会有一些片断披露于历代多种著述而文字各异。于是,以文字形式传世的《周易》如无明师指点,就真如看天书一般,难以参悟易理,破译爻辞,又添上一层神秘色彩!


更有甚者,借其名而欺世谋利,窃其誉而装饰门面,徒令易学信誉沾污,使世人真伪难分,良莠混杂,尤以弓杯蛇影之心境,闻易而蹙眉摇首。


先父(李苦蝉)素重《周易》,视其为世界最高度文明之一推崇为中国众经之首,对本人影响颇深。本人抱着参玄探英的心情,于丹青翰墨之余,亦不时涉足《周易》;虽未登堂入室,但胸中民族文化自豪之感已油然而生,愈激发了我对此道的兴趣和历史责任感。因此,觉得很有必要把有关这方面的部分陋见付诸文字。


一、《周易》──从普遍意义上斟酌与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经典。


《周易》一书之名,最早见于《左传》。晋代出土之汲冢竹书,乃战国中期魏襄王殉葬之物,其中有《易经》……(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专家们一般认为,《周易》最初的成书年代约在商周之际,历经多人之心血劳动,始形成今天看到的《周易》。其来之久远无疑矣!系辞即借古代传说以证明其由来之古: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对于《周易》之名,我认为理应首先按照其占文字之形意,以考其本意为妥。


先看周字,甲骨文作形、金文作形,乃田地园圃之象形,为田畴之意,衍义而为广野。《周易》乾卦九二又云见龙在田……,龙可游荡之田,其广无垠!因而周又有周全、周密之义,如唐人描述疏体由画为笔不周而意周,并且,周还有周普遍及之义,东汉人郑玄的《易赞》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与系辞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义相近。唐人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也认为周字为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刘大钧同志《周易概论》早已备引如上典藉,以佐证此义。


那么,易字又作何解呢?易之甲骨文作形,若双手捧一水器注入另器之形状。至金文,省作形,郭沫若见此已疑为易字初文云:不见此形则不知其省文为何物!大康则明确指出,甲骨文、金文中字乃皆中截取的一角之形,晚则讹作形,至篆已尽失初形之意象,讹变为。许慎虽汉代文字学之佼佼者,但所见出土古文字的资料并不比今人多,故于一易而望形附会为蜥易,又云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实为汉时穿凿之解,不堪信之。至近代,外国人又从易字上看出了钥匙之形继续穿凿为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之义了!殊不知,上古中国钥匙绝无这类簧齿结构,如此考据之谈,姑置可矣!当然,汉人以日月而喻阳阴变易,从而论述易理的用心诚可理解,例如魏伯阳《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所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正是以刚柔对应日月之词句结构:刚柔者阴阳也,对诸日月之为易,实为变易之义了。至于系辞所说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的日月,亦仅取其阳阴之意。因为它说的象乃《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像即人眼中感受到的象。须知,古文字日为,月为;在古文字里,日月相合的字只有明──悬象着明(!)──明之甲骨古为或形,恰是日月交辉之状!由此看来,虞翻注《参同云》谈及易时,释其字从日下月诚然是以迟文之形在附会其意,是不合初文原意的解释。故此,系辞云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又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足见易之本义并非日、月,而是双杯象形所示的斟酌之意。所以,对自汉以来的日月为易的主流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综上所述,《周易》之名应解释为从普遍意义上进行斟酌并把握事物变化规律之意。至于《易经》乃后人崇之而加上去的尊称,以昭其经天纬地之功。正如系辞所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以上就是易经预测学知识解读与分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算命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