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物候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日: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时的雷鸣最引入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于乍暖还寒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气的风也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曰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 得菜子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O。C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C,沿江江南为8。C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C,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惊蛰农事歌总结道: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耧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物候的介绍,更多关于24节气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