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夏至是重要的节气之一。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到,百官放假三天。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方祈雨,南方求晴。《荆楚岁时记》记述,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人们在夏至这天把菊叶灰撒在农作物上,预防病虫害。

饮食方面,北京、山东是冬至饺子夏至面。陕西吃粽子。在南方,农家擀面做薄饼,烤熟,夹杂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给亲友。江苏无锡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儿童体重增加,身体健康。湖南浏阳大多吃醮坨。醮坨由米粉做成,加韭菜等作料煮食,又叫圆糊醮。民国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到水田的缺口,燃香祭祀祈祷丰收。小孩子和叫化子早待此日,以便到时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有些地区,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娘舅一定用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浙江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的俚语。过去,无论贫富之家夏至日都祭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有的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在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夏至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日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的民间习俗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更多民间习俗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