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又叫祭孤、瓜节、七月半、送鬼节、寄生节、盂兰盆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称。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除了称中元节为盂兰节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并与清明、十月一合称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独特的色彩。佛、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民俗活动。

目连救母的故事

盂兰盆一词来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载于《盂兰盆经》、《目连救母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救母宝卷》、《目连三世宝卷》。

佛教传说,古印度摩竭国中有个富翁名叫富相。富相家里骡马成群,财宝无数。他有个绝大的癖好,就是敬重出家人,见了僧尼如对父母一般侍奉。富相的夫人叫青提,年轻漂亮,是国内第一美人。她与行善乐施的丈夫正好相反,是个小气鬼,爱财如命。青提夫人也有个绝大的怪癖,就是最恨世上出家人,视僧尼为仇敌。

富相老年得子,起名目连。目连心慈面善,向往佛教三宝(佛、法、僧)。富相死后,目连长大成人,便要外出经商,临行时他辞别母亲道: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积德积善,对那些出家人要如同对待孩儿一样。青提夫人勉强应允。谁想她说归说,做归做,对那些登门化缘的不管是和尚还是尼姑,她全都赶走,一个也不管饭!

半年后,日连经商返家,听邻居讲母亲根本不曾修善,对出家人极不友好,就问母亲原由。青提大怒,呵斥道:你竟敢不相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天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堕入阿鼻地狱!(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不料到了七天头上,目连母果然暴亡。目连大哭一场,安葬了母亲。他不愿过财主的日子,抛弃了荣华富贵,投奔了释迦牟尼,修成罗汉,神通广大,目连救母(佛画)成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得道后,在天堂见了父亲在尽情享乐,但没有见到母亲,他向佛祖打听,才知母亲因生前不敬佛门,死后果真堕入阿鼻地狱。

目连在阴间的阿鼻地狱,终于找到已变得形容憔悴的饿鬼母亲,日日遭受锉腰锥背、刀刺火烧诸种苦刑。目连见了切骨痛心,忙乞饭食喂哺母亲,谁知美餐还未到来,立刻变成火炭,无法下口,目连无计可施,急得捶胸顿足,只好去如来佛那里求救。

如来佛对目连说:你虽然得道成了罗汉,但靠你个人的力量还救不了你母,须得僧众在七月十五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才能得救。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救倒悬。于是目连请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目连母总算脱离了地狱,但仍然转生为王舍城的一条黑狗。最后靠了儿子法力才又转生人身,升入天堂。这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劝善行孝故事。

盂兰盆会

目连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所以目连求佛救度。在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僧尼举行孟兰盆会,诵经施食,宣称可以使施主今生父母和七世父母得以度脱节厄。中国自梁武帝时始设盂兰盆斋。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养僧众外,寺庙还要举行诵经法会、水陆道场、放焰口和放灯等宗教活动。

清代时,北京盂兰盆节十分兴盛。《帝京岁时纪胜·中元》称:庵观寺院,设盂兰会,传为目连僧救母日也。街巷搭高台、鬼王棚座,看演经文,施放焰口,以济孤魂。锦纸札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点燃河灯,谓以慈船普渡,如清明仪,舁(共同抬东西)请都城隍像出巡,祭厉鬼。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磷火然。又以青蒿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斗灯会,更尽乃归。虽是宗教活动,但已充满民间娱乐气氛。

我国盂兰盆节的习俗,唐代时由来唐的日本僧人传人日本,直至今日,日本寺院和一些家庭还在举行施食饿鬼和放河灯仪式,只是把阴历日改为阳历日。

以上就是中元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更多中国节日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