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开始活动,并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祸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如湖北土家族民间有射虫日,于惊蛰目前在田里画出弓箭的形状以模拟射虫的仪式。又如浙江宁波惊蛰日有扫虫节,农家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的巫术仪式,将~切害虫扫除。在民俗中,扫帚什么都能扫,包括妖魔鬼怪、鬼魂、疾病、晦气、虫害等。民间旧时送葬,棺材后头挂把扫帚,用来扫魂,以免死者把魂留下。如遇上虫害,江浙一带家家户户纷纷将扫把插到田间地头,以请扫帚神帮助消除虫灾。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目的。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blJ-,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饭或芋子饺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赣南上犹、崇义一带以及吉安遂川客家,惊蛰曰上午,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向日葵子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人锅中干炒,谓之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小孩食之。据说如此一来可保五谷丰收,不受虫害。
遂川县城居民,早年也有惊蛰日杀虫的习惯,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上生石灰,在桃木果树下喷洒石灰水,菜园中也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类似撒石灰除虫害的民俗,在清代客家地区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载日:惊蛰日,撒石灰于壁间,以压蚁,炒米粒果而食。
1958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本《南雄府志》载日:冻虫节,以石灰撒屈戌(即酒窟)、磉蜾(即储存粮食的谷仓、米仓器具)及一切器用之物,虫蚁不侵。
清康熙二年(1663)《乳源县志》载日:惊蛰曰,家以石灰撒于墙基,谓除岁中虫蚁。
清同治十三年(1874)《永丰县志》载日:惊蛰日,家家用石灰撒墙壁、柱础及几榻脚,以辟虫蚁。
粤东梅州大埔县也有炒惊蛰之俗。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广东》载日:大埔有一处奇俗,名日炒惊蛰。每年到是日晚间,家家皆取黄豆或麦子,放在锅中乱炒,炒后并舂,舂后又炒,反复十余次而后已。其原因,盖大埔地方,有一种小小之黄蚁,凡人家所藏糖果等食,必蜂聚而食。俗云,是晚炒了豆麦等物,则黄蚁可以除去也。炒黄豆及麦子之时,口中并念道‘炒炒炒,炒去黄蚁爪;舂舂舂,舂死黄蚁公’也。
以上就是精准算命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24节气惊蛰民俗之炒虫、吃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民间习俗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