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经哲学的五行学说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五行学说,在周易经传里并无明确的发现,只有北宋周濂溪氏的太极图说,在资生之源一章里讲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一段话简单地说明了阴阳与五行之间衍生的关系。

按五行原理本诸河图。河图布一六之水数于北,布二七之火数于南,布三八之木数于东,布四九之金数于西,布五十之土数于中。所谓五行,其重点在行,指的是宇宙气化五种运行之情态。如水润下而为下向运行,火炎上而为上向运行,木外发而为外向运行,金内敛而为内向运行,土平实而为平向运行。准此,吾人可知五行既是指气化之运行,则所称之水者,并非后天实际之水,而是气化中蕴育之湿,乃水之源头;称之为火者,并非后天实际之火,而是气化中蕴育之热,乃火之源头;称之为木者,并非后天实际之木,而是气化中蕴育之温,乃木之源头;称之为金者,并非后天实际之金,而是气化中蕴育之寒,乃金之源头;称之为土者,并非后天实际之土,而是综合湿、热、温、寒之气化,以促进其生化之功能,俱有综合调剂之作用,乃土之源头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水、火、木、金、土视为构成大自然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合称五行。行字之义,谓宇宙之元气流行于天地万物之间,五行学说恰与阴阳学说相结合,形成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学说,汉以后日趋发展的易学术数,即渗入浓厚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

尚书洪范篇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碱,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是对五行学说五行性质明确的划分。

董仲舒氏,少治春秋,继创五行学说,并融汇易经阴阳学说之启示,合而为一,构成一种新的学理,汇为一套阴阳五行之说。董氏所著《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篇指出: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又说: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而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亦美,不可以名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董氏谓: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别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相胜也。

天地万有事事物物都有正反两种对待的力量,亦即有生有克,有来有往。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事理辨别方面,则为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一切都是相对的,而成为互相生克之态势。

五行学说的相生次序为通常所习见之现象。木生火,为钻木取火;火生土,为烧物成灰;土生金,为金属生于土中;金生水,为金属熔化成为液体;水生木,乃树木得水始能生长。这些都是日常的现象,是本乎自然的演变。

五行学说的相克的次序,为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这也是常识现象。铁解木,水灭火,木植于土,火熔金属,土掩水。同理,也是日常习见现象,循乎自然法则。

五行学说的的方位:为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这与河图的数有其密切关系,因河图之数,一六为水(在北),二七为火(在南〕,三八为木(在东),四九为金(在西),五十居中为土。

以上就是浅谈易经哲学的五行学说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