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和秋分的区别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立秋就是秋分,它们是一个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立秋跟秋分的节气不同,时间也都不相同,那么立秋和秋分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想知道的朋友就请跟我一起来精准算命网看看吧!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我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暑去凉来。公历每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视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关注精准算命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农历习俗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