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与人类生活。风水学与人类生活。风水学是人类生活的产物,养生送死,向为古人所看重。三代以降,自从摆脱了穴居而野处,人要防避自然灾害,力求安全无虞,就需要住宅;而有生必有死,死后又不能再暴露于地,就必然要安葬。故住地与葬地,诚为人一生中所不可缺少的。
风水学
在人类生活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住宅。三代之时卜宅择其地形之善者无非一要土厚水深,二要负阴抱阳。然而同为土厚之地,水尤重于其他。所以古代大自城市的兴起,小至民宅建设,无不与环境,特别是与水有关。世界各大河的三角洲,都形成重要的城市,就关联一个水字。有水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生活之用,有利于舟楫交通之便。即使住宅建筑,亦与地形、日照、地下水位,建筑美学等等有关。
古人认为最不好的住地是土薄水浅。土薄即地势低下,建宅就难以避风以向阳,又难以寻觅野生食物(包括猎取野味)。而水浅则易干涸。地面无水,甚至连地下水也短缺,恐怕不大会有人去居住的。所以,考察远古的聚落遗址,几乎没有不滨水的。由此可见,上古人讲究风水主要是实用主义的。
秦汉以后,相宅相墓讲究风水是不是全错了呢?恐怕不是全错。事物总是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的。随着人口的增多,教育文化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变化,很多人从山上走到山下,从黄淮迈向闽粤,始而是讲究阳宅,这就有了《宅经》之类的出现,继而有了墓地的选择,于是有了《葬书》的诞生。从此,撰著阳宅阴宅书者,日渐其多。历代官书,不便名之为学术,而称其为术数,即用种种方术观察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学问。
中国古代从一开始在建筑上,搞理论与施工的就各有分工。三代卜宅,是通晓卜筮的人相地,工匠实际操作。三代以下,风水家仍然是搞设计的,而百工就主要管干活,发言权并不多。
诚然中国没有类似古罗马时代专谈建筑的《建筑十书》,不过由于我们的传统就搞分工,那些《阳宅十书》、《阳宅集成》,实际就是建筑理论—部分,那些不拿书而在相地时指指画画的风水师,则是无声的建筑书。
这些有字无字的建筑书都是以风水好否做为指导思想的,而这在古代也符合每一个人的需要。当然,江湖术士的胡说除外,而我国的风水学也主要是在相墓上被术士弄糟了。
更多风水学与人类生活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