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众多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有二十几个之多,像端午节、重五节、菖蒲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重五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粽子节
传说面临亡国之痛的屈原,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到了汉代建武年间,有一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纵观古今,两千年的端午,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从这座宝库中寻求力量,激发自己朝着理想不断求索与奋斗!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别称》的全部内容,更多农历习俗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