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易经上说:心思恍惚地走来走去,如此只会有少数的朋友來顺从你的思想。
孔子说天下的百姓群众,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担心什么呢?全天下的人民到最后还不都是回归到同一个地方去,但,走的路却不同,天下有恒定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由于人们总有诸多的考虑;所以天下的人民到底是在想什么?忧虑什么呢?
从孔子这段话,可知人类求生存的目的与法则是永不变的;由于自私,重视个人利客,所以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释】这段话是孔子说的:太阳西沉下山,月亮就升起出现:月亮消失后,太阳又出现;太阳与月亮互相交换着更移着,渐渐产生光明。季节也是一样,冬天消失,夏天接着来;夏天过去,冬天又出现;寒冷与著热互相交换着,形成春夏秋冬的岁时节令。
至于所谓的过往,并不是说一去就不复回,那也只是短暂的离去;而所谓来,更不是长久存在,亦只是暂时间的扩展而已;在此互相的感应间,便产生了所谓的利益。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至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释】接着孔子进一步的说明:尺蠖这种动物将身体弯曲收缩成一个团,这种行动是为了求得进一步的伸张;龙和蛇的冬眠行为,乃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体,再精深研究道理,更加融会贯通,来学以致用。而我们利用知识,使得己心安理得,更是为了崇尚品德。
当超过某一层面时,渐渐走入神奇的境界时,便不是普通人所能知解的。若能够穷极宇宙的神秘,得知万事物变幻的道理,这则是圣人者所应具备的崇高德性。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振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释】易经上的困卦上这么说向前走去,可能有大石头阻碍,而后退则是满地的蒺藜,所以造成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最后回到家却又看不到妻子,这实在是凶恶的一种征兆。
孔子因此解说:大石头,本来是没办法移动的,但却硬要把它移动,这会使名誉受损。而蒺藜多刺,更非该入之地,若是草率进去,必会被刺到,而身遭困难,陷入危亡之境,到那时哪能看到妻子呢?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鞾】易经上解卦中说五侯公伯射鹰,只要是站在高高的墙上,是一定有猎物,不会失利。
孔子则说:鹰,是种飞禽,而弓箭则是一种利器,射措的则是人。试想,君子把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有利的时机采取行动,如此,怎么会不利呢?
只要在行动上能把握机会,做事不马虎,打猎定有所获。这是说行动上有完善的器具,当然会迎刃而解。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释】孔子说小人者,不会说因为不仁德而引以为耻,也不会说以不义而感到害怕,若是事情没有利益的存在,他是不会有进取心,若是不加以恐吓,他更不懂得替戒;若是说有些小过错,而能给予他适当的惩罚,他就会警戒,而不会闯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啊!
易经上这么说:将犯人带上脚镣,虽然说是脚趾头会因此而磨伤擦破,但长久以后就不会有灾害。易经上就是这个意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弟为也,以小恶而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释】若是不能累积善行,是不能够成名;只要不累积罪恶,也不致使自己身亡。一般无知的小人会认为小的善行不会有什么好处,所以也就不愿去做,以致于恶行累积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犯罪也到了无法消除的地步。
易经上说在肩上扛着捆绑的枷锁,会磨损耳朵,所以象征凶兆。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与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释】孔子说危险的产生乃是因自认安全才会发生;至於灭亡,亦是因为自认可以长存以致发生;混乱,更是自认治安好才会发生。
所以当君子处在安定时候,切不可忘记危险;在存在之时亦不可忘记灭亡;在良好治安下,更忘不得混乱;也就是居安思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始可保存。
易经上说灭亡了!灭亡了!要时常将这句警语挂在口上,就好象把牛马拴在坚固的桑树上。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释】孔子说广德合非常浅薄,地位却非常尊贵;智慧低陋,却可图谋大业;力量虽然微弱,却能担负重大责任;如此则很容易招致灾祸。
易经上说:鼎的脚被折断了,弄翻鼎,糟蹋了君王赐予的美味,结果湿淋淋的,这是凶恶。这段话意思是说才智不能够胜任其事。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释】孔子:知晓事情的神奇吗?为君子者,对上位者不巴结谄媚,对下位者也不会欺侮轻视,能够坚指正义道理,遵循着事情原理,这样就可以懂得事情的神奇奥妙了。
几,是动机的微妙,可以予先判断存与凶的征兆,君子者若能看破这神动机的微妙之变,就能够很快地应变,采取行动,而不会终日迟待。
易经上说在行径当中,若是有块臣石挡住前行,那时便用不着终日等待,则应该立刻改变原程,选择另一条途径,必须这样坚决,才有吉兆。
试想,既然已经遭巨石阻挡,为何还需等待,分明是该见风转舵,这道理很明显地便可判知。君子能明了事情微妙神秘的道理,对于事情处理的态度是该柔弱或刚强;只要能懂得判断,便可获得众人的信赖。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释】孔子对着学生颜间赞赏着说:颜回这个年轻啊!可以说几乎是这样的个性吗?他一有过错,从来就不会说不知道;知道了,也从来不会犯第二次。
易经上的复卦中说:在当你迷失路的时候,切不可走得太远才想回头,这样只会造成重大的悔恨,若能如此,则是大吉大利。
孔子最心爱的学生是颜回。在《论语》中,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你认为最好学的学生是谁?孔子这么回答我有位学生,他叫颜回,非常地好学,不仅如此,也从来不迁怒於人,亦不犯同样的过错,但却不幸争夭,此后我再没遇上比他好学的了。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释】在天地宇宙间,阴阳二气互散迷漫,产生了许多变幻,於是渐渐形成了万物,是非常完美无缺;而雌雄男女互相交媾,产生许多变幻,也使得万物形成。
易经上的损卦说:三个人一起行动,各有各的主张,行动上也不会一致,所以说必须有人放弃自己的成见。而若是一个人单独行动的话,就能得到志道相同的朋友。所以说天下之道必达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可恒凶。
【释】孔子说:君子会先将本身安定下来,然后才会采取行动;也必会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让自己开口说话;同时也会先建立感情,然后对事才会有所要求。
君子有了这三种的修养,所以不管是待人或处事,都会完美,毫无差离。本身要是有了危险,且又要人民配合行动,则人民定不会跟随;若是加以语言来恐吓,则人民更不会响应,此外没有建立浓厚的感情,又要去要求別人,则人民一定不会支持的。
若是继续如此,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则一些想加害你的人便会来到。
所以易经上的益卦上说若是得不到帮助,甚至於遭受到外人的攻击,以至动摇意志,象这种情形,就有了凶险。
以上就是系辞传下传:第五章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的介绍,更多关于易经全文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