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易》著选讲复:亨出入无疾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古代《易》著选讲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我们在这里从古代《易》著中选出几卦,依其原意进行讲解,为读者以后阅读古代《易》著原文打下基础。

我们选的是在易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象数派易学家唐代的李鼎祚、义理派易学家魏晋的王弼及宋代的程颐和朱哀四人。选讲方式分集解式对比讲法和分解式单独讲法。

一、集解式对比讲法《复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李鼎祚《周易集解》:

复,亨。何妥曰:复者,归之本名。群阴刺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虞翻曰:谓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反复其道,七曰来复。案:《易轨》:••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坎、兑四方正卦别六文,爻主一气。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文,爻主一日当周天之敷。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闰余者也。《剩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則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天道玄邈,理绝希慕,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今举约文,略陈梗概以候来如积薪者也利有攸往,虞翻曰:阳惠临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敢往’矣。

讲解:

何妥认为《复卦》之复字本义就是归字的本来名称。从卦象上看,上边五个阴爻压住下边一、个阳爻。实则同《剥卦》变成《复卦》的一阳爻下边生长,使《复卦》具有反复的含义。阳刚之气又从下往上发展.并得以畅通无知。所以才说,复,亨也。虞翮认为,震的卦象初九之阳爻可以变化成乾的卦象,巽的卦象初六之阴爻可以变化成坤的卦象。而坎的卦象由于上下均有阴爻堵塞,中间一阳爻无处可走,所以才灾疾之象。正由于坎的卦象不善于变通,所以十二消息卦中没有坎的卦象。这就叫作出人无疾。兑的卦象可以为朋,从内卦向外卦发展中,上边五个阴爻要听命于下边这一阳爻。而初九这一阳爻正是向上发展变成兑的卦象.能变通所以是朋来,无咎"。这时,李鼎祚又采用六日七分说来解卦,又用爻辰说作为辅助。《剥卦》上九为阳.而下边有五个阴爻,阳爻在九月时结束,到此成坤的卦象。因此.坤主十月。当坤变动时就产生了一个初九的阳爻。《坤卦》六爻当六日,再加上复起的阳爻则成为七日,使内卦成展的卦象。所以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虞翻则认为,初九的阳爻会变成乾的卦象,这说明那五个阴爻表示的小人正处于衰退阶段,而君子们的阳刚之气正在增长,所以说利有攸往。

王弼的《周易注》中没有注卦辞,只是对《彖》《象》做了注解。

程颐(易传》: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复亨,既复則亨也。阳气复生于下,漸亨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則渐以亨通,泽于天下,故复則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入谓生长,复生于内入也,长于外出也。先云出,语顺耳。阳生非自外也,来于内,故谓之入。物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屯艰。阳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推折。春阳之发,为阴塞所折,现草木于朝暮,则可见矣。出入无疾",谓微阳生长,无害之者也0既无害人,而其奏漸进而来7則将亨盛,故无咎也。所谓咎,在气則为差忒,在君子則为抑塞不得尽其理。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义,乃复道之善也。一阳始生,至微,固未能胜群阴而发生万物,必待请阳之来,然后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阳子丑寅之气生盛万物,众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跃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必将其朋类漸盛.則能协力以肚之也。反复其道,七日未复0利有攸往。谓消长之道,反复迭至。阳之消,至七曰而未复。《始》,阳之始消也。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谓七更也。{临》云八月有凶,渭阳长至于阴长,历八月也。阳进則阴退,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讲解:

程颐认为复有顺利盛大的道理。这是因为阳气从底下又生长出来,逐渐顺利而又盛大,这样就会化生万物。它象征着君子们的正道得到恢复,所以才逐渐地顺利盛大,使普天之下的人都从中受惠,他又认为任何事物开始生长时.它们的气都是很微弱的,所以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埦的摧残而夭折。阳气的生长是这样,而春天的阳气则尤其如此。而当能达到不受这种摧残而夭折时,也就体现了《周易》哲学所说的出人无疾的道理。当实现了出人无疾之后,这样就会让阳气的同一类逐渐增多,然后就生化成世间万物。程颐认为这便是朋来,无咎的用意所在。在此基础上,阴阳爻变动后经过七日而形成了《复卦》卦象。这反映了君子之道的光大和圣明、小人之道的衰落和愚昧。显然,这样发展下去是大有利的。

朱熹《周易本义》:

复:亨。出八无疾。朋未,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反复之复.方福反。又作覆。《象》同。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則为地坤,十月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积之瑜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以其阳既往而复反,故有亨道。又灼震外坤,有阳动于下而以顺上行之象。故其占又为己之出入。既得无疾,朋类之来,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姑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天运之自然。故其占又为••反复其道。至于七日,当得来夏:又以刚德方长,故其占又为利有攸往也。"反复其道",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七日者,所占来复之期也。

讲解:

朱熹讲《易》,融合象数、义理在一起。所以,他先讲了《复卦》从何而来:由九月之卦(剥》变成十月之卦《坤》。这时,一阳气上升,形成了十一月之卦《复》。由于阳气又重新升起,所以这一卦是顺利之道。从卦象上讲,内卦为*.外卦为坤.这已经包含着阳气在下往上运动之象1这一全过程,朱蔑认为反映了天道的变化规律。如此往复,结果必然是阳刚之气由于它的品德正直而高尚,终于取得了利有攸往的结果。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李痛祚《周易集解》:

崔憬曰:从坤反震而变,此爻‘不远复’也。复而有应,故获‘元吉•。

讲解:

崔憬认为《复卦》卦象是从《坤卦》变化而来,这样第一变便形成内卦为簾的卦象。这时这一阳爻尚未向上发展。而当它从一阳爻复生的情况下向上发展时,初九与六四阴阳相互应和,这一卦的六二与将要变化后的;与六五相互应和,这一卦的六三与将要变化后的上六相互应和,逐渐变成《乾卦》。这样内外卦阴阳爻相互应和是非常吉利的。

王弼《周易注》:

最处(复》初,始复者也。复之不速,遂至速凶。不远而复,几悔而反,以此修身,患难远矣。错之于事,其殆庶几乎?故元吉也。

讲解:

处于初九爻位时的《复卦》,正是复的开始。但是复的动作不快,于是造成迷茫之灾。不去从亊长距离的往复运动,接近灾害时就立刻返身回来。用这种方法去修养自己,于是灾害会远离自己。人办错事,也与这差不多。能做到不远悔,才会带来吉利的结果。

程颐《易传》:

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蔓,不失則何复之有?惟失之不远而复,則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衹宜音祗,抵也。(玉篇》云:适也。义亦同。无祗悔.不至于悔也。《坎卦》曰:祗既平。无咎,谓至跃平也。顏子无形显之过,夫子谓其庶几,乃无祗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跃未能不免而中,所欲不逾矩,是有过也。然其明而刚,故一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手悔,乃不远复也。祗,陆德明音支,《玉篇》、《五经文字》、《群经音辨》并见衣部。

讲解:

程颐认为复的意思是阳又回来。由于阳的特点是刚健,所以在初爻位的复是阳之反复的先头兵。而阳之所以能反复回来又是因为它行走不是很远的原因。由此,他得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失有复,并且人为失是复的前提条件,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他又认为当一个人由于自身修养不好而有过错时,如果这种过错是一般性、没有多大灾害的,那么也就没有多大灾祸。但是如果有了过错,由于圣人修养程度之高深,所以他自己会立刻知道。而且,他马上就会加以改正,不再让错误继续下去。

朱熹《周易本义》:

祗,音其。一阳复生于下,复之主也。祗,抵也。又居。事初,失之未远,能复于善,不抵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讲解:

有的象数派学家们认为,一卦卦象中必以某一爻为主。如《乾卦》以九五爻为主。朱熹接受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复卦》卦象中的主爻是初九交,余外五阴爻为臣。他又认为初九交处爻位之初,反复往来很容易,不会有太大过失,所以是非常善而吉祥的。

六二:休复,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

王弼曰:得位居中,比。初之上而附颀之,下仁之谓也。既处中位,素仁善邻,复之体也。

讲解:

王弼首先沿袭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中比"的概念。所谓比,指相邻两爻而言,若为一阴一阳,则为得比。他认为六二爻居中,又是阴爻居阴爻位,所以是比。在初爻之上位,为内卦之中,所以是下卦之仁。由于处中爻位,与初九、六三相与为邻,所以是复之休。也即是《复卦》吉利的一爻。李鼎祚在这里以王弼的易学理论中的象数思想来说明汉易是饶有趣味的。

王弼《周易注》:

得位处中,最比于初。上无阳爻,以疑其亲,阳为仁行,在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既处中位,素仁善邻,复之休也。

以上就是古代《易》著选讲复:亨出入无疾的全部内容。更多易经学习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