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占卜术与中国人的宿命文化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其一是天人感应文化观念的认同。天人感应虽然到西汉董仲舒时才正式提出来,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它早已渗入到人们的文化意识中。古时的各种占卜活动、天子祭天祭地,都是基于这祥一种朴素的天人关系的认识:人世的一切都受天的支配,地的制约,人有休咎,天必示之。所以《易》有天垂象,见吉凶的说法。汉代大儒董仲舒将先秦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明确化,提出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天人感应说,把天命、天意渲染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人感应在人们的文化意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遇有突然变故,人们措手不及,就不自觉地想到了高高在上的天,夭呐!正是许多人在无可奈何之际的一种下意识的感慨,反映出对不公平的夭人关系的愤懑。由于相信天的存在,承认天对人的绝对主宰和人对夭的绝对臣服,因此,不少人试图通过某:神方式实现与天的沟通,通过对天人感应之兆的观察分析预知天意。占卜和算命恰恰适应了求卜者的这种心理需要。在许多求卜者看来,那些由人为操作而得来的偶然现象都是夭人感应的必然结果,因而对那些本属无稽的东西深信不疑。天人感应的文化观念超越了时空距离,在古今一切求测者那里实现了认同。

其二是宿命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主要流派对命运的解释互有差异,在儒家那里f命运就是夭意的体现,所以,孔子把畏天命视为三畏之首;佛门信徒相信灵魂不灭,认为命运就是因果报应;道家另有高见,认为命运是道的运动: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子•德充符》)。不论各家表述如何不同,但都承认命有定分。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上自天子,下至黎民,言及命运,无不默然缄口,倘逢无力抗拒或无法解释的意外之事,莫不感慨命该如此!故有死生由命,富贵在夭、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命中无有莫强求之类的俗谚。这种宿命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对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性格模式都有很大影响。有的人信奉宿命的文化观念,甘贫守贱,事事唯唯,一生恭谨;有的人虽然相信宿命,但认为天意从来高难问,率意而为,一生疏狂简傲。前者求实务实,后者浪漫放达。俞者时时处处希望了解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以便把握自己,决定以后的行动;后者则很少求人预测命运,或者虽然预测,只是聊当一笑。同是相信命运,态度却是两样,前者听之信之从之,后者则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在古代中国,敢于执反对宿命大旗的人极少极少,谁反对宿命的文化观念,谁就难免四面楚歌。在宿命论盛行的时代,无神论者是没有多大市场的。这也许是世界古代史的一种普遍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不就是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妨碍了教会的神学统治,而备受宗教法庭的迫害吗?多年来,我们虽然一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传统的宿命观念的影响依然顽强存在,最近几年,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由于信仰动摇,反而被传统的宿命观念征服,成为年轻的宿命论者。这就形成了新的认同,即宿命文化观念的认同——正是这种认同为占卜术的延续和再生提供了文化基础。

其三是对超自然力景的崇拜和对人自身力量的怀疑。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崇拜趄自然力量的现象,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都反映出人们对趄自然力童的崇拜心理。这类崇拜后来都变成了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中国的道教,哪一种宗教不是崇拜超自然力量呢?救世主耶稣、安拉神、释迦摩尼(如来佛)、张道陵,哪一个是凡夫俗子?他们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无所不能。一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有各自不同的强力崇拜。崇拜超自然力量说到底也就是强力崇拜。这种崇拜反映出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造成这种文化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科学技术落后、社会不公平和人们对自身缺少认识。古人上下相见、朋友相聚、亲邻相逢,都试图表现出自己的谦谦君子之风,言辞都很卑谦。这当然是中国式的交往。然而,卑谦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人,在其深处却隐藏着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在这种人文环境由,不少人藏巧守拙,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因为锋芒毕露容易招惹是非,而示人以卑谦却能贏得同情和支持。这正是古代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迷信和崇拜强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社会自汉唐以后积弱积贫,不复见汉唐气象,其深层文化原因,或许可以从这种文化心理中窥视一二。

由于上述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作用,中国古代占卜术在各个时代、各个阶层一直盛行不衰,权倾天下的帝王,宦途碌碌的官吏,寄意科场的学子,瞩意风月的男女,以及那些贫富、贵贱、穷达、寿夭各各不同的人们,对求神问卜都有一种特殊的嗜好•而古代中国满足人们这种嗜好和文化心理的占卜术又是特别多,可谓是花样翻新,奇术迭见。秦汉以前有龟蓍卜(卜筮)、占星、占梦、《易》卦、相术、堪舆术等。秦汉以后,随着五行术的出现和干支纪年法的使用,新出现了九宫、六壬、太乙数、奇门遁甲、建除、丛辰、历家、夭人等术数,中国古代的占卜术由群体行为演变为预测个人的福祸休咎。《史记•日者列传》记载的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日可否娶妇的故事,淸楚地表明由群体向个体的转变。之后,除少数几种术数(如占星术、《易》卦、五行术)还用于军国大事外,中国古代占卜术主要是在士大夫间和民间流行,操此术者主要是道士、僧徒和落拓学子。唐宋时期,又出现了扶箕、己已占、子平推命、轨革卦影等术数,先秦就已出现的拆字、谶语也被一些术士神秘化,用来预言人的吉凶休咎。这个时期,相术和相术理论都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集相术大成的《麻衣相法》,并且还出现了预言唐以后历代王朝更迭的《推背图》。明代,张中的《铁冠图》和袁珙的《柳庄相法》相继问世,海内一时传晌。虽然在流传过程中不少术数已经绝迹,或者虽然存在伹已难窥其全貌,然而,一些术数还是流传了下来,一直到明清时期在文人土大夫间和乡镇都仍有很大影响。

以上就是民俗占卜术与中国人的宿命文化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民俗占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