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道教的初起为太平道
两汉成帝时(公元前32〜前7),信奉方仙道的齐人甘忠可,吸取齐国稷下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托言真人赤精了教他太平之道,造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后此道转人民间流传。R久年深,传经者各自阐发演绎,到东汉顺帝时便形成了于吉的《太平青领书》。汉灵帝时兴起的以张角为首领的太平道,便是信奉《太平青领书》的一个道派。十余年间信徒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汉官吏认为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不加禁阻。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张角率众起义,起义者皆戴黄巾以为标帜,当时遂称这些起义军为黄巾。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为统治者所禁止之信仰,遂转人民间秘密流传。
(2)道教的继兴为五斗米道
汉顺帝时,沛闻人张陵,在蜀郡鹤鸣山造作道书,创立五斗米道,因受道者均应交五斗米,故称。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张鲁的祖父张陵,在汉顺帝时客居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传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五斗米道。陵传衡,衡传于鲁。《云芨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谓:汉末,有天师张道陵精思西山,太1:亲降,汉安元年(公元142)丘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乂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决》,为二天法师、正一真人。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是同一源流,教规教义大都相同。《三国志•张锊传》注引《典略》说:太平逍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符水饮之,得病或U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五斗米道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宰,使病者处其中思过。《三国志张魯传》说: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其时,张陵之孙张魯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鬼卒,后号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理头;有病但令道过;诸祭酒各设义舍于路,贾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洒为理。《三国志•张鲁传》裴注引《典略》说:祭濟主以老子五千言,使都习,……t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又依月令舂夏禁杀,又禁酒。
张道陵创五斗道之初,主要经典只有《道德经》与《太平洞极经》,没有许多经典,也没有很多的祭祀4复杂的科仪,最重视的活动不过是一年有三会(近似今之三元节)。据陆修静《道门科略》记载:令正月七U,七日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薄,三宣五令,令民知之。其H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交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哗言笔。会竟,民还家,当以闻科禁威仪,教敕大小,务共奉行。足见原始的五斗米道,乃是以鬼神符箓之教以聚众,实行政教合-,以据有一方。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经书,如《三天正法》《正一盟威》等等,都相传为太上老君降授。由于道教经书中说太上老君命张道陵为天师,所以五斗米道后来又称为天师道。
自黄巾失败后,太平道同时受了打击,不能公开传布,只有张陵的孙子张啓雄踞汉中30余年,尽力推行他祖父的天师道。后来张鲁归降忾操,得封万户侯,天师道得以公开传播。再后经历代统治阶级扶持,天师道在社会上的基础遂日益巩固影响也逐渐广泛;同时经书也日渐增多、科仪也逐渐完备。历史上虽冇其它各宗杂出并见,但考察他们的历史起源,都是魏晋以降,所以若论及道教的创教人,史学界和道教界都承认是东汉的张道陵。
张陵子孙三代都在四川境内和陕西省南部一带行道。张鲁原居汉中,传至第四代张盛(即张陵曾孙),才移居江西龙虎山。
关注精准算命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道教人物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