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观 五蕴 十二处 十八界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宇宙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人在宇宙中即解脱自在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争,不增不减

上面这一节经文,是宇宙观的总论。佛教的宇宙观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说明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脱自在。何谓宇宙?古人说:上下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所以宇宙就是指无限时空中的一切事物。谁能够知觉时空的存在呢?主要是人类。人类通过多种官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协同活动,再加上经验,以此认识事物的深度、形状、大小、颜色、运动以及与自身的相对位置等,因而知觉到空间的存在。同时,人类经验着外界事物各种持续不断的变化现象,如昼夜更替、夏去冬来、生命的生死枯荣,乃至自身生理周期现象等,而知觉到时间的存在。人类根据空间与时间的知觉而论究宇宙的原理所提出的观念,就叫做宇宙观。

观世音菩萨继续对舍利子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诸法空相的诸法即五蕴法,包括一切物质与精神;佛法的名词称为色法和心法。前面是以人类身心的五蕴法来观空,本节则是以时空现象的五蕴法来观空。从时间的立场来看事物,叫生灭;从空间的立场来看事物,叫增减;从凡夫的立场来看时空的现象,则有欣喜和厌恶,欣喜的叫做净,厌恶的叫做垢。因此从凡夫位所看到的宇宙,无非是生灭、增减与垢净。然而以佛法的观点而言,一切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什么道理呢?我们依序来说明。世间的事物,从无变有叫做生,从有变无叫做灭。生与灭,以凡夫的知觉而言,是真实而不假的。但是换作佛法的立场,则生与灭其实都是暂时的,不是生了就永远生,灭了就永远灭,因为生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配合而显现,灭也不过是由于各种因素的解散而消失。所以,生,并非真的生;灭,也不是真正没有了。

我在美国认识两位太太,其中一位年纪较轻,生了一个女儿,我向她道喜,她竟然说:生等于无生。我赞叹她:真了不起!你怎么知道生等于无生?她说:现在的小孩到十六岁读高中时,就不再依着父母,要找他们也不容易了,所以我只是把她生下来养着,将来离开之后,便等于没有了。这位太太学佛,学得真是不错哦!

另外一位太太快50岁了,她有一个儿子,大学刚毕业,突然患心脏病死去。她痛苦得受不了,一直找我问:师父!我的孩子在哪里?你能不能教我修行,修到让我可以见到我的儿子。只要再见一面,我就甘愿啦!老年丧子的悲痛是可以想象的,特别是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所以我总是安慰她。但每次她都不死心,最后一次又要求我:师父!能能用你修行的道力,把我儿子找回来让我见一见?我就对她说:以佛法来看,如果你的儿子在生时没做什么坏事,死后不是升天,就是再转生人间。要是做了大坏事,现在已经入地狱或者转生畜生道去了,即使牵亡魂的人要找他也找不到了。假设他已升天,天人看人间是又脏、又臭、又腥、又乱,他绝不肯回来受罪的。万一真的有人帮你把他的灵魂召回来,可能那不是你的儿子,而是个魔鬼。

她听了吓得瞪着眼说:那就不要找了!我又问她:你儿子做过什么大坏事吗?她摇头说:没有。又问她:那有没有做过大善事?她再摇头说:也没有。那么,可能他又投生人间去了。她愣了一下,说:又投生,又变成另一家的儿子喽?我举个例问她:太太和丈夫离婚,离了婚的丈夫是否还是丈夫?不,应该叫做前夫。…‘前夫死了没有?没有,但不再是丈夫了。我再问她:你儿子死了又投生,该怎么称呼?她想了想,说:我的前子。前子是不是你的儿子?不是。我说:既然不是你的儿子,你还要叫他回来,实在没有道理。这等于是前夫再婚了,而你还要他回来,太不合理。

虽然宇宙之中的物质和生命现象,都是有生有灭,但是若把时间的距离延伸,与因缘配合来看的话,则并没有真的生与灭。所以,经文告诉我们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是就空间的质量与数量而言,质量有多有少,数量有增有减。举人口为例,台湾有2070万人,台北市有将近270万人。北投一区有20多万人,人口很多。但是如果来一次瘟疫或战争,人口马上会少,这是增、减。不过,构成我们人体四大(地、水、火、风)的元素是取自地球,人死后四大分离,元素又回归大地。从地球的物质成分或数量来算,不管人口增减多少,都没有离开地球,所以地球的质量是不增不减的。

就生命的精神体而言,地球起初没有生命,现在地球上的众生是从他方世界转移到地球来接受共同的业报的。换言之,由于有共同的因缘而到相同的世界里来。世界不只是地球而已,佛教所说的世界广大无边,众生在各世界中来来去去,在此处造恶业,到彼处去受苦报;造善业则可能生天,或随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或再投生人间仍做地球人。因此,从全体空间而言,亦是不增不减。

所谓不垢不净,垢与净是我们凡夫对时空诸相所生的执著,产生喜欢的就说净,不喜欢就说不净,也就是垢。俗谚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恋爱中的男孩,由于主观的感情因素,常把对象看成仙女下凡。不过这种主观也非永远不变,婚前她是仙女,等到婚后,距离感没有了,吸引力消失了,昔日眼中的仙女往往就变成母夜叉和黄脸婆了。可见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看待相同的人事,感受是会变化的,它是出自人的妄想与执著,并没有真正的垢与净。

所以,五蕴法是空无自性的,没有时间相,没有空间相,也没有所执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上面这一节经文,是宇宙观的别论。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旬中的空是指照见五蕴皆空的空性。这是承接了上面宇宙观的总论而说:因此在空性之中,是没有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既然没有,就不用害怕、不用逃避,更不会执著它了。只是那些抱着偏空思想的小乘圣人,未能看透这点,急着要离开这个五蕴法的世界,好比儒家说的敬鬼神而远之的做法一样。殊不知个人虽然躲开了鬼神的缠扰,但是鬼神以及鬼神的作用,在他的心里永远还是存在着的。

既然五蕴法即是空,空即是五蕴法,那么属于五蕴法的另外方式的分类——十二处、十八界,自然也是空的,经文说: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前六项主要是指人类身体的官能,后六项是官能与外界接触的对象,前后的十二项都属物质体。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指视觉神经,耳是指听觉神经,鼻是指嗅觉神经,舌是指味觉神经,身是指触觉神经,意是指大脑所司的记忆、分析、思想等功能的神经,总称为六根。六根各别接触的对象为色、声、香、昧、触、法,称为六尘。

六根组成身体,又名根身;六尘组成我们生活的环境,又名器界。六尘中的法尘,是指语言、文字、思想等种种的符号,即能使我们用来记忆、分析、思想的符号都可以叫法尘。六根与六尘加起来合称为十二处,是五蕴法中的色法。那为什么叫处呢?处是指所依托的地方,意思是说:经由依托而能产生另外六种东西的地方,这六种东西,就是六识。能使眼睛看到物体、耳朵听到声音等而产生认识的作用,即前面说过的,属于受、想、行、识等心理、精神的活动。所以如果没有六识的话,就不会有对宇宙和生命的体验和认识。试想,如果只有六根而没有六识,那就成了死人或植物人;要是只有六尘而没有六根,则这个世界对你来讲是不存在的。因为既然没有六根,怎么知道有六尘?人的六根不起作用,尽管世界仍在,但对死人而言等于不存在。因此,人死了若没有福报和神通,就根本无从辨识这个六尘的世界,想碰我们也碰不上,所以诸位怕鬼的人,胆子可以放大一点了!

六识属于心法,即五蕴法中的受、想、行、识。六识中的每一识都与识蕴有关,但五蕴里的识蕴并不等于六识中的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任何一识所产生的功能,成为业力,此业力才是五蕴里的识蕴。

综合来说,佛教的宇宙观是推源于五蕴,五蕴的物质部分(色蕴),可分析成十二处;五蕴的精神部分(受、想、行、识等蕴),可分析成六识。把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合起来总称为十八界。界,即范围、界限的意思,表示每一部分各有其一定的概念范围和功能定义。上面所讲的蕴、处、界是佛教宇宙观的三大科。菩萨用甚深的般若智慧来观照的结果,五蕴是空,十二处、十八界当然也是空。因为空,故一切有能依空而立,这叫真空妙有。大乘菩萨就是凭这个不著空、有两边的中道智慧,离一切相,度一切众生。

以上就是精准算命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宇宙观 五蕴 十二处 十八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佛经大全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

上一篇:观音经概述

下一篇:人的三世因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