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佛法通过佛教来流传,已经两下多年了,两千多年来学佛的人不少,有很多,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学佛,学个什么,人何以要学佛,它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我昨天说了,释迦牟尼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法门,按历史记载讲的,释迦牟尼说法说了49年,说大乘、说小乘、说显教、说密教、说权教、说实教、说易行道、说难行道等等,说那么多法门,为什么?他自己讲,他是为一大事因缘而来的,为大事而来到人间,来说这些法的,什么大事呢?那就是要解决人类的一个根,本问题——生死问题,这个是学佛的根本,就是怎么样来了生死,解决生死的根本问题。我想我们宇宙的最根本问题,我们人生的最根本问题,莫大于生死问题。

释迦牟尼,他是怎样解决生死问题呢?那么就有了第二个问题,佛是什么。佛究竟是什么?从历史上来看,释迦牟尼确有其人,他是印度一个国王饭净王的太子。释迦牟尼,释迦是他的族姓,他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在他当太子的时候,他自己要求解决生死问题的动机,从历史上看,有这么个过程,佛经上讲的所谓游四门,在东、西、南、北四个门,他所观察到的四种现象:人的生相、老相、病相、死相。

生相,人为什么要生?没人解决这个问题。老相,人为什么老?没人解决这个问题。病相,人为什么病?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死,特别是这个死的问题,为什么要死,死f以后到哪里去?还是没人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第五个动机,他曾经看当时的外道,修行人,他认为比一般人要高明,他也想要学,他曾经跟许许多多外道学过。我们晓得,佛教最早它还是继承了印度的古老文化,印度的古老文化还是婆罗门教的文化,印度的婆罗门教早于佛教一千多年,我们现在说婆罗门教文化是印度古老文化,可以说它表现在四吠陀和三书上。吠陀,也叫围陀。四种吠陀,三种书。所谓四吠陀:《黎具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吠陀》,这是婆罗门教最古老的四种典籍,集中了印度古代思想,被婆罗门教和现在的印度教视为圣典。后来解释《吠陀》的书叫三种书,第一种叫《梵书》,后来又有解释《梵书》的叫《森林书》,后来又有解释《森林书》的叫《奥义书》。《吠陀》可以代表印度的第一期的古代思想,《梵书》代表第二期的印度古代思想,《森林书》、《奥义书》可以代表印度古代第三期的思想。

《奥义书》之后,婆罗门教本身内部分为六派,有名的六派,这六派的学说是印度古典的哲学。在六派以后就出现了佛教和耆那教。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同时,另外一个印度大学者创造的宗教叫耆那教。当时香那教的阵营比佛教还要兴盛。所以释迦牟尼不能脱离当时社会历史现状,他接受了当时印度古代社会的种种学术思想,包括婆罗门教及其他外教、外道的种种修行方法。他的师父也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个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他曾修过苦行,也曾学过瑜伽,也修行过数论这些派别的东西,最后他自己发愿求证正觉,他在菩提树下入定49天,然后在一个早晨,他觉悟了,这是书上都有记载的。释迦牟尼成佛后,他说法说了49年。

那么,佛究竟是什么呢?你看我们寺院里,木头做的佛像,泥塑的像,铜铸的像,那是不是佛呢?我们当然说,那怎么能算是佛呢!那是木头做的,泥塑的,锎铸的。那么佛是什么?

1、佛的身体特征

在印度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释迦牟尼佛,他有什么特点呢?释迦牟尼佛从他的报身来说,从现实的肉身来说,他跟一般人有不同的地方,按佛教的说法有三十二相、十种随行好。三十二个相,身高,体重,不说了,都是超标准的,包括他的足安平,手心脚心有千辐轮,手指纤长,身如獅子,眉间白毫光,头顶有肉髻……他有三十二相,包括生殖器都特别,马阴藏相,马的生殖器是藏在内的,这是三十二相。随着这些相,他还有八十种好:手纹不断,我们一般手纹是断的,他手纹不断;耳轮垂肩,这个相看到后令人欢喜;他说出的声音,不但能够动听,而且使人都够理解……这些书上都有记载。

2、佛的精神特征

上面从佛的肉体上说,他是超常人,从佛的精神上来说,还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三十六法,所谓如来三十六法。这三十六法,我们可以分为四科。关健地方我讲一下,其他可以看书。

第一科,十力:

①处非处智力:就是知道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果。处,善因得善果,善的趣处;非处,恶因得恶果,恶的趣处,非趣处。他不但了解自己,而且了解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所以叫处非处智力。

②知业智力:就是说,不光是了解众生一世的果报,而且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果报。

③定力:就是了解一切禅定怎么产生、怎么发展、怎么作用,通晓一切禅定的智力。

④根力:晓得一切众生的根机,是利根还是钝根的智力。

⑤欲力:知道众生种种心理、生理情况的力量。

⑥性力:知道众生种种的界,不同种类的众生的分别界,欲界的、色界的,或者无色界的,知道所有众生分别界的情况。

⑦至处力:他有能够遍行到一切处所的智力。

⑧宿命力:知道众生的宿业,以及众生宿业随众生的念头产生变化,佛有这种力量。

⑨天眼力:不但有大眼通,而且知道为什么能证得天眼,并且用天眼观察众生,具有这么一种力量。

⑩漏尽智力:知道怎么样能够永远断除众生的习气,漏尽。

这是一个方面。具备了十力,另一方面,佛还具备了四无畏。

第二科,四无畏:

①一切智无畏:又叫正等正觉无畏,佛他成道了,具有正见,很自信而无所畏惧。

②漏尽无畏:他证灭了,而无所畏。

③说障法无畏:说他断集了,而无所畏。

④说出道无畏:说出道,也就是他离苦而无所畏。

若、集、灭、道,我讲的四谛啊。苦:离了,集:断了,灭:证了,道:成这个称他为四无畏,这是佛的第二个大特点。

第三科,是四无碍智:

①法无碍智:知晓一切事。

②义无碍智:了解一切义理。

③辞无碍智:通一切名言,一切方言名词。

④辩无碍智:就是很会宣说开演正理,怎么说,怎么做,应该怎么样能够如理如最。

第四科,十八不共法:

十八个不共法,凡夫不能跟他共,声闻缘觉二乘也不能跟他共,菩萨也不能跟他共,佛独有的,所以叫十八不共法。

①身无失:身体(行为)没有错误。

②口无失:应机说法,正确无误。

③念无失:心不散乱。

④无异想:没有不同的想法,平等普渡。

⑤无不定心:没有不安的心,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

⑥无不知已舍心:所有法门都学了,但都把它舍掉。

这几项,成就他的戒法身。

⑦欲无减:欲度众不减。

⑧精进无减。

⑨念无减。

⑩慧无减:智惫圆满具足。

以上⑦-⑧这个叫四如意足,成就他的定法身。

①解脱无减。成就他的解脱法身。

②解脱知见无减。成就解脱知见法身。

③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以智慧为导向,不是跟着感觉走。

④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⑤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⑥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⑦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⑧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上面③-⑧这几项成就他的慧法身。

这是十八不共法。

所以说佛是什么?在身体上来讲,他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从精神上来讲,他有三十六法,就是有十力、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且十八不共法成就了戒法身、定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以及慧法身。所以你说什么是佛,这样就是佛,佛他成就的就是这个。

3、佛是转识成铸的觉者

这样分析得太过细了一点,对于佛是什么这个问题,大乘、小乘都有讲法,进一步我们再来讲佛是什么,把他更进一层,或更简要一点讲,佛,他是具有五智觉悟的人。

常人,一般的人都具有八识:眼睛能够看东西,这是眼识。耳朵能听,叫耳识。鼻子能闻,鼻识。舌头能尝,舌识。身体能够接触,身识。意识,能够思维,想一些事。在佛经上一般按顺序排列:眼、耳、鼻、舌、身,这叫前五识。第六个叫意识,第六识。末那识是第七识。阿赖耶识是第八识。

第六识的意识,很清楚,不说了,它能够思维,能够想象。但是它根据什么想,根据什么思维呢?在佛教里面,按唯识学上来讲,他的意识还有根,是第七识。第七识是第六意识的根,所以第七识也叫意根。第六识是间断的,我们的想象,由东想到西,由西想到南,由南想到北,一个念头它是间断的,不是一个念头到底,是间断的,但是意根呢,也就是末那识、第七识,这个意根它是连续的,不断的。比如我们的思想,想来想去,是由它的根,末那识来支配,它抓住什么东西?如果形象一点说就是我的、我的、我的。意识,第六识是可以间断的,但是支持他的意识的根(第七识),一贯下来,是不断的,就是我的……。所以小孩从在娘胎里,他就我的、我的,一生下来,吃饭穿衣,上学工作,都是我的,一直到他死,都是我的。

所以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唯识学上把它叫染识。

第八阿赖识叫做种子识,种子识又叫藏识。能藏、所藏、含藏,包括三个意思在里头。就是眼、耳、彝、舌、身、意,我们前六识,它所做的动作、意识,它所想象思维,它的活动,它的造作,最后都在第八识里头留下种子,叫种子识。等于所有所做,都保留了种子,借用现代话说一信息,种子识好比信息库一样。但是我说,种子识绝不单纯是信息库,种子也不单纯是信息,这个等以后我们讲唯识学时再说明一下。

这样我们常人都有八识,因为他是识,也就是迷,不是觉悟的,释迦牟尼把识转成智,智是觉悟了的。他首先把第八识阿赖耶识转变成大圆镜智。其次,把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把第七识末那识我的、我的转成平等性智了,就不是我的、我的了,就是无分别的了;有我了,就有他了,就有分别了,转成平等性智了,无我了,也就无他了。对第六意识,一般的妄想妄念,他转成妙观察智,看问题想事情,妙观察。然后前面五识,眼、耳、鼻、舌、身,转成成所作智,办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好,成所作智。以上这四智,又归纳为总的,叫法界体性智,就是我们人和宇宙他本性的智慧,叫法界体性智。这叫五智。

所以说佛是什么?他是具有五智的、有觉悟的人。我们平常说佛是什么,也都说是有觉悟的人。他觉悟的内涵又是什么?他觉悟了,他有五种智慧,他的眼、耳、鼻、舌、身是成所作,他的意识是妙观察,他第七识是平等性,他的阿赖耶、他的种子识是大圆镜,而他整个的是法界体性。所以,说佛是什么,我们有个基本的了解。

小乘,是自觉自利。大乘不光是自觉,还要觉他,自利,还要利他。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小乘的人只求自己的觉悟、自己的利益。大乘,不但自己觉悟,还要他人觉悟,不但自己得利,还要他人得利,而更重的还是要他人觉悟,他人得利。这是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小乘为我,大乘利他。佛呢?自己利,他也利,自己觉,也使他人觉,而且觉行圆满了,这就是佛。

另外,佛从密教来讲,密教认为我们人都是由六大所成,六大种:地、水、水、风、空、识,不论佛也好,凡夫也好,都是一样的,从物质上来讲,都是地、水、火、风、空大;从精神来讲,都是识大。所以说你要问佛是什么?在密教来说,佛就是六大。那么佛是六大,凡夫也是六大,凡夫的六大跟佛的六大是不是一样呢?在密教来看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再进一步,在密教看来,泥塑的、木雕的、铜铸的(佛像),也是六大,也都具备地、水、火、风、空、识。可能你会问,它怎么会有识大呢,这些泥的木的铜的像怎么会有灵呢?但是雕像的、塑像的、铸像的人,这些建造佛像的人,以至于来顶礼膜拜的(人),你把它当成佛,你把你的识给它了,它也就六大具足。所以从密教看,泥塑的、木雕的、铜铸的(像),它也是佛。这是深一层讲的,这是照佛的原话说的,不是我说的。对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

所以佛是什么,我们从历史上所见到的释迦牟尼佛他的肉体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他的精神上证得来讲,他有三十六法,他有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另外从人的识的角度来讲,他把八识转成了五智,但是他跟一般凡夫或无生佛(佛像)同为六大组成。我暂时说到这里,进一步佛是什么,还有说法。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的分享,更多佛教常识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