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子曰:乱之所生也,根据节卦爻辞的原来意义,它只是说节制行动,要求我们做到的只是行动谨慎、有所节制。但是,孔子就由这里引申类推,节制行动其实已经迟了,因为思想、言语比较行动更早。人是先有了想法,再议论,然后才去实行。因此,到了行动时才谨慎、保密,其实已经太迟了。如果你真是要节制行动,应先节制你的言语不会泄露,议论计划时也不泄露,事才万全,于是就推出言语应该比行动更须谨慎这结论。孔子由这里引申,从不出户庭这简单、意义抽象、不具体的四个字,拟议为乱之所生也,这是说国家的动乱。但是各位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事情,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包括在内。例如刚才所说的劳谦,君子有终,你可以说是闰家大事,亦可降至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劳谦这种美德。例如乾卦的上九,明显是说君主因为刚愎自用、骄亢,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失去了群臣的拥戴,结果他所作所为都必逍致失败。这是说国家政治,但是可同样代表个人也可以造成亢龙有悔。同理,这个节卦既可以代表天地,亦可以代表人。它既可以代表重要的政治事务,亦可代表个人的私事,即使细微的事也可以。但它原来的意思是从大者来立论的,小事各位自己可以类推。
它是说一切同家的动乱、没有秩序的情况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则言语以为阶,说是由我们最初的言语造成的。什么叫言语?国家施政一定要预先经过群臣和君主共同会议,分析探讨,然后决定这件事情如何做才算合理。远古的时候,大概都是君主和重要的臣子会议,大家互相探讨、辩论分析每种措施的利害得失。由君主听取群臣意见后,决定国家的政策如何推行。但到了秦汉时代,凡是国家有重大的亊,就由宰相召集三公九卿和博士官共同商议。博士官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每位博士官都掌握一门学问,基于其学养,因此可以参议政事。秦朝有七十二个博士官,代表了不同学问的专家,甚至占卜也有博士官,这些人都是有资格列席的。
会议由宰相主持,商议新政策,君主有兴趣可以旁听列席。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投票权,但决定权在宰相。例如有些意见有十人赞成,另外一意见只有两人赞成,但宰相可以采用两个人的意见而不采用多数的意见,与西方民主制度要服从多数不同,宰相有最后决定权。帝王可以提出意见,宰相可给他面子而接受,但亦可以不接受。当然帝王可以贬、撤宰相之职,但是会议的决策权在宰相。宰相将这个决策写下来,盖印发出文书通行全国,它不是圣旨,只是盖有宰相的印信,就可以通行全国,反之君主的所谓圣旨,不一定有效。当圣旨没有附加宰相印信之时,那些只有皇帝玉玺盖印的圣旨,你可以听从,可以不听从,这就是秦汉时宰相的权力,甚至到了唐代仍是如此。例如有一次,唐代君主希望封一个人为官,宰相不赞成,说他没有功劳不能封官。君主数次要求之后,宰相就叫君主用圣旨封他为官,但不盖上宰相印信。结果这道圣旨是斜封的,表示不是正规的圣旨,因此,那个官别人就叫他斜封官。
那我们还可以说中国古代专制吗?古代其实也是相当开明的。所以汉武帝最讨厌宰相,经常更换宰相,甚至尽萤任用外戚来打击宰相,即是提高外戚的权力来抑制宰相。他故意将宰相的权力三分,本来以前军政、民政、财政都由宰相管理,结果宰相不再管军政、财政,只管民政,这就将宰相的大权削减了。皇帝当然可以杀他,或将他撤职,但他在宰相之位的时候,他的命令全国的官吏都要依从。
回到刚才说的会议,这样的讨论容不容易泄露?不独是宰相,而是任何一个参与讨论的人都知道结果,很容易泄露机密。泄露国家任何政策的后果,都会是很严重的事。例如香港政府要卖某块土地,三年之后会发展这个地方,我们知道后,叫亲戚趁低价买人土地,这就引起混乱了。这就叫作言语泄露。所以凡是任职高官,最重要的就是慎言。这句是说,国家一切不合理的节,甚至动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言语不审慎,泄露了重要的机密引致的,这就是言语以为阶。
阶是什么?阶是石级,或者楼梯的阶级。如果我们从低地走上高地,用石阶或梯的话,是否要逐级逐级走上去?因此,这种进展是缓慢地逐步造成的。一件事情,最初就是由于言语的泄露开始,逐步发展成大乱。
以上就是精准算命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易经全文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