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
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如同苍天与大地所生长的万物,不 分你我,互助合作,绝对没有私心,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 同体。
【注释】
①覆:盖住。
②载:承载。
【评解】
人类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你我都是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要 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不要有什么种族歧视、民族之争。 地球其实就是个大家庭,而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就是这个家庭的成 员,所以一家人要和睦相处,这样家庭才会美满、祥和。
【国学小百科】
大同世界
"大同"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大同"之说,最早源于《礼记•礼运》篇。文章记载孔子出 游,有所感叹。当时,弟子子游在侧,问孔子为什么叹息。孔子遂表 述了自己对大同社会的看法:大道实行的时候以及夏、商、周三代英
是天下为公,在那个时代,选贤能,讲诚信,人们不独亲其所亲,不 独抚养自己的子女,而是普遍相爱,使老者有所终,壮者有所用,幼 者能够顺利成长,鳏、寡、孤、独及残疾者生活都有依靠,男子有一 定的职分,女子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家。人们不必把财货据为己有,只 怕货财被丟弃而不用;人们在劳动中都能各尽其力,但不是为自己, 并且鄙弃那种只为自己而劳动的行为。所以,奸邪之谋、盗贼之事都 不会发生,夜不闭户,那才是太平盛世。
孔子重新建构"仁这一道德范畴,主要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所以把各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就可以创造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
首先通过强调在家里要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培养其对亲人的强 烈爰心,作为对仁的基本要求;然后把爰心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的 人;最后再把这种爱心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 的心。虽然做不到"博施于民〃,但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为社会做好 事,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选贤举能。"在这个社会里,奉行天下为公的原则,其所向 往的不是社会生产能力的高度发达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而是 社会道德的高尚,人伦关系的和睦,社会秩序的安定。"
【相关链接】
斩蛇除害
战国时有一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很有德行。有一天他在外面做 事,看到了一条两头蛇,因为在他们乡里谣传,看到两头蛇的人都活 不了,可能会有厄运。所以他看到以后,马上拿起棍子把这个双头蛇 打死了,然后把它埋好,自己就哭哭啼啼回家去了。
孙叔敖的母亲就问他1.你在哭什么?
孙叔敖说?我不能奉养您老人家了,因为我看到双头蛇,我把 它打死埋掉,命可能保不住了。"
他的母亲听完也很欣慰,因为孩子能够替别人着想。就安慰他说?你不用担心,你有这样的善心,往后一定会很有福分。"
后来孙叔敖长大,果真做了楚国的宰相。
欧阳母教子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 母亲不仅教他读书、识字,而且还教他读书的方法。她对欧阳修说: ••你父亲读书时,常常在本子上写写记记,或是在书上圈点批注,你 也应学着做。"欧阳修对母亲的教诲总是认真思考,并努力试着去 做。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欧阳修十几岁就写得一手好字。
欧阳母不仅教孩子认字写字,还十分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她经 常用欧阳修父亲的为人教育他。她向欧阳修讲:"你父亲是个清正廉 洁的官,每当俸禄下来,他只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大部分都接济了穷 人。所以,你父亲去世时,只给家里留下一间房、一垄地,现在咱家 住的房、种的地还是咱祖上留下的。我希望你也要成为你父亲那样的 人
欧阳修24岁时,当上了推官(相当现在的审判官)。欧阳母用 丈夫做刑官时谨憤处理案件的事例教育儿子。她严肃地对欧阳修说: "你父亲对每个案子都反复研究,认真推敲,特别是人命案,他更是 反复核实,一丝不苟•从不徇私枉法。"
欧阳修牢记母亲的教导,为官清正•一直保持着刚正不阿、公正 办案的作风,因此,欧阳修多次被贬。后来,因他疾恶如仇,勇于诤 课,被小人诬陷•被挤出京城。欧阳修对母亲说:"孩儿不孝,这次 授人以柄,被赶出朝廷,连累母亲又要跟儿受苦了。"
欧阳母听后,泰然一笑,对欧阳修说:"你这次仗义执言,做得 很对。那些溜须拍马、心术不正的赃官,还算是人吗?为此,你遭贬 谪,我不在乎。"母亲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欧阳修激动万 分。有这样一位母亲,欧阳修感到荣幸,感到骄傲。
欧阳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 落,敢说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以上就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全部内容。更多弟子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