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思想、易文化传统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它有着悠久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事实上,华夏民族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这种融合过程,也是不同的原始民族文化的整合从而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的过程。寻绎这种文化传统的源头,则是先民们在世界的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认识周围世界的文化活动中形成的易文化。

易缘起于先民们的征兆迷信。在人类远古的原始社会后期,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的时候开始,由于生计问题而发生的各种遭际,便成了他们思考和猜测的问题。在它们还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时,命运中出现的各种偶然遭际便被当作必然性而在观念中固定下来。于是,自然崇拜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巫术迷信活动也产生了,这就是人类的巫史文化时期。易所标举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实际上是我们的先民早先迷信和崇拜的神物。先民们在思考和猜测神人之间的关系时所采取的手段是术数,其主要内容是卜和筮。前者主要用龟甲,后者主要用蓍草。我们可以说,作为一种巫史文化的卜筮活动,导源于先民们预知神(自然神或者称作天)人关系以趋吉避凶的功利心态。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小序》中说: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这是讲有了六经以后的事。但原先的卜筮活动就是易,筮法就是易法。易是象形字。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是战国时《易传》的编撰者对易的解释。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引古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至明清之际的著名考据家方以智在《通雅》中仍持这种观点。易的本义就是变易。先有了易这种占筮活动和方法,积之既久,便有了《周易》这本书。

易以数起。八卦所象征的八种自然现象,都是由极简单的奇数和偶数错综排列组合而成的。今人汪宁生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尚存的类似古代筮法的数卜法类推易之八卦起源,以为八卦源于数字卦(参汪宁生《八卦起源》,载《考古》1976年第4期)。譬如四川凉山彝族有一种叫雷夫孜的占卜法。巫师(俗称毕摩)行筮时,先取来一束细竹签或蓍草握于左手,然后右手随意分去一小部分,再看左手所余部分是奇数或是偶数,刻划下来,如是者三次,即可得出三个数字,巫师就根据这三个数字的奇偶排列状况来预测吉凶行止。这种数卜,只有八种不相重复的排列组合状况,这正是八个单卦的卦象。张正烺、徐锡台、楼宇栋更从周原等地出土的卜甲论定八卦之重卦卦画也是以数字为符号的。(参《西周卦画试说》,载《中国哲学》第三辑。《周易纵横录》第177页、179页)索诸历史文献,如:

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左传•僖公十五年》)

参伍以变,错纵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易传•系辞传上》)

自伏牺画八卦,由数起。(《汉书•律历志》)

上述都说明易卦原本于数字卦。易之作为一种符号,后来又被赋予了阴与阳的意义。所以《易传•说卦传》有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的说法。易之卦象,是数与理的统一。就数而言,是奇数与偶数;就理而言,是阴气与阳气。以此为原点,衍生了尔后绵长的易文化传统中的易学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

关于八卦易法的创作者,《易传•系辞传下》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庖牺(一作虑戏、宓羲、伏羲)氏是传说中的我国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居住在荆楚地区的苗蛮氏族集团一个部落的首领(一说为崇拜龙图腾的氏族的祖先)。®他作为中华始祖的精神象征,其创作的八卦(现在尚无确凿史料否认史有其人以及他曾创作过八卦),乃是通过观天察地和对人自身以及周围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的观察取象而制成的。可见八卦易是我们的先民们有自己的文明史以来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成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关于八卦易的功能,《周易•系辞传上》有过概括: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四种用途,归结为卜问,用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从而指导人们日常的言语行为,预见行事的吉凶祸福。当八卦被神职人员分别赋予指物性含义,并进而重叠为六十四卦,系上卦名和卦爻辞以后,这便有了《易》。汉人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史记•太史公自序》),又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周礼•春官宗伯•大卜》)相传《连山》为夏易,《归藏》为商易,迄今均不得见。但从近年来各地考古发掘出的《易》简与帛书看,与今本《周易》之卦序或卦名、卦爻辞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卜筮这种迷信活动,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衍化过程,亦即不断地筛选和模式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周易》是在以《连山》易和《归藏》易等其他杂筮之书的改造和融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说:凡卜筑,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周易》卦爻辞所用之事,大抵是从占问记录中选用的灵验的典型事例,用以说明它的权威性。所以说,它是古代卜筮之官在三代以来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一部预测吉凶的法典。《易传•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易》之卦爻辞所反映的史实看,大约在西周成康时代便有了编定的初本。乂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的记载,说明《周易》之定本通行,当在春秋初年,其下限不得晚于前672年。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周易》思想、易文化传统的内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周易基础,请多多关注精准算命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