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学说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学说就是原始的系统循环论。
五行学说的产生
西周末年已经有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到《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再到《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槠作甘。从这些资料屮可以看出,对五行学说的最早记载在丙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景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的普遍意义
五行作为五种符号,代表可以划分为五类的事物状态。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但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具有更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古人把世界分为有形之质和无形之气,根据其特性和运化规律归纳出组成宇宙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大元素并非桁狭义的金属、树木……而是把具有大致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如把具有曲直、生发、条达特性的所有的气与质归为一类,它与白然界中木的特性相符合,因此都用木来代表;具有炎上、温暖、向上、光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中的火具有大致相同的属性,归纳为火;把具有承载、包容、生化、收藏、厚重这一类与土有大致相同属性的气与质都归纳为土;把具有刚劲、延伸、坚硬、肃杀这一类与自然界中的金属具有大致相同属性的气与质都归纳为金;把具有润下、淹藏、流动、变化这一类与白然界中的水具有大致相同属性的气与质都归纳为水。
所以,在五行的世界中,金生水是广义上的五行金气与水气相生,而并非自然界屮的金属与水相生,更不是牵强附会地说金加热融化后成水。
五行各有不同属性,万物都可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他们分別对应太阳系的五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以及人间的五德:义、仁、智、礼、信。古人认为,这五类事物在天、地、人之间形成映射关系,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之物,以及人的仁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五行的生成,"老"指阳动阴静到极点,又被称为太阳、太阴:"少"是动静刚开始的时 候,被称为少阴,少阳。太阴为水.太阳为火;少阳为木,少阴为金。金木 水火的相冲之气则结成土。因此,四象的变化产生了五行。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行学说的产生与普遍意义》的全部内容,更多五行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