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文化:中药五味的本质是五行场属性的归类
《中药学》指出,中药五味的定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五味。这其中古人依据五行场理念,将淡味附于甘味,将涩味附于酸味之中。这样就统称为五味。《黄帝内经》依据五行学说,将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相联系。在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艽味、五色、五臭等皆与四时五脏相配厲归类。这就从五行场模型上为宇宙万物划分了五大五行场归属。即辛味属金气场;甘味属土气场;苦味(焦味)属火气场;酸味属木气场;咸味属水气场。这已经从最初始的药物、食物的真实滋味生华为五行场模型理念,这是对药物滋味的高层次归纳。即五味所反应的不仅仅是药物本身的个性,而更从五行场高度来理解和应用药物的五味特性。即辛味药物属于金气场,人体肺金藏象系统首先相通相应共振;甘味药物属土气场与人体脾土藏象系统首先相通相应共振;酸味药物®木气场,与人体肝木藏象系统首先相通相应共振;苦味药物屈火气场,与人体心火藏象系统首先相通相应共振;咸味药物属水气场,首先与人体肾水藏象系统相通相应共振。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先哲总结概括了药物五味对人体机能的作用。
辛味药物: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治疗表证的麻黄、薄荷等;治疗气血阻滞的木香、红花等。
甘味药物: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大补元气的人参,滋补精血的熟地,调和诸药的甘草等。
酸味药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
苦味药物:能泄、能燥。如大黄泻下通便。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扼子、黄芩清热泻火等。
咸味药物: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能消散瘰疬,鳖甲能软坚消癥等。
总之,中药的五味,本是五行场属性的归类。只有从五行场高度来理解、应用,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上就是关于易医文化:中药“五味”的本质是五行场属性的归类的分享,更多易医文化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