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

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

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

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也不愿意做 的,应该马上停止。

【注释】

①与:给予。

②欲:想要,希望。

③已:停止。

【评解】

在金钱、利益方面•要懂得取舍,只有舍才会有得•吃亏就是占 便宜。不要为了争一己私利,不惜和朋友、亲戚、同事翻脸,闹得彼 此不相往来,虽然在利益、财物方面暂时占了便宜,却为此丧失了名 誉,得不偿失。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做一下换位思考,当你自己也不愿意别 人这样来对待你的时候,就要及时停止。每一个人都不希望不好的事 情和言语加诸于自己身上,同理,我们也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也不应 该这样加诸于别人。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俸禄

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 地、实物、钱币等。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商周时期因官职同爵位相一致,并且世代相袭,俥禄实际上是封 地内的经济收入(不包括上缴给政府的部分)。这一时期俸禄表现为 土地形式,封地的大小是咅级官吏的俸禄标准。

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春秋末年,世卿世 禄制度逐渐瓦解,各诸侯国为争窈图强,纷纷选拔任用贤能之士•以 雇用方法据其职务高低,给予不等的实物。

战国时期,实物俸禄在各国得以普遍推广,计量单位由斗改石 (d<»n )0石为最大的星器,所以用石表示官秩的等级。西汉初年各级 官员按照不同的石规定俸禄标准,俸禄是以斛(星器名,十斗为一 斛)计算的,但每月领取时,又折合成钱。东汉初年,俸禄是"半 钱半谷",九卿月领谷物72斛,钱9000 ,百石小吏月领谷物4. 8斛、 钱800。两者的俸禄在谷物上相差15倍,在钱数上相差11倍多。

至南朝梁时•官吏级别实行九品制,俸禄亦依此而推。北齐官吏 级别亦行九品制,但俸禄不以栗计,而以帛计。隋代俸禄又以栗计, 一年分春、秋两次发给官吏。其级别也更正规,如一品为九百石,自 一品至正四品之间各级相差一百石。唐继隋制,然亦有小异:京外官 吏俸禄比京官次等;于主要俸禄之外,据官吏品级给予俸食.用于雇 用警卫及庶仆人员,统称为"俸料钱"。

唐中期至清末,俸禄以货币为主。俸料钱在官吏的全部俸禄中所占 比重已超过一半之多。同时,因货币在税收结构中成分增加及商品经济 的发展•唐之俸禄制度已由实物完全向货币化发展、转彳匕开元二十四 年(736年)唐玄宗正式改革俸禄制度,统一了俸禄的等级与形式。

唐代以后,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虽然有时仍然将实物乃至土地 作为俸禄,但实行的基本是以货币为主要形式的俸禄制度。唐代官员 的俸钱中不但有生活费•还包括办公费,总的趋势是数额不断增加• 而且地方官的俸钱高出京官。

俸禄制度要求官吏在享受俸禄的同时履行一定的职责。若官吏违 反朝廷有关法令,或有渎职行为,其俸禄便要相应扣除。早在汉代就 已对官吏实行罚俸制度。唐代规定,凡文武官员在朝堂上不守礼仪, 罚一月俸;凡推荐人才不当,处理公文稽迟,科举考试泄题,无故超 假等失职行为,皆处罚俸。至清代,罚俸制度更加严密,如官员在官 署酗酒、赌博、推诿等,均要受罚俸处分。

【相关链接】

六尺巷明代,在泉州市住着两位官宦人家,一家姓林,另一家姓唐,两家毗邻而居。林家有人在京,官居御史之职。唐家也有人在地方当官,任指挥使之职。两个官宦之家,平时也都礼尚往来。

后来,两家官运亨通,家业发达,姓林的当家林大舍要修建后院花园,因为当时符合"年利〃,姓唐的当家唐少爷也要扩建书轩。两 家择定日子,都要在双方的交界处开基筑墙,这样便引发了一场争执。为了这一墙之地.双方各有势力,互不相让。僵持之下,便都告 到了官府。

泉州知府接到两家的呈状,左右为难,朝内官得罪不得.地方官 也惹不起,不敢轻易判断。而林、唐两家,各自打通关节,对知府硬 软兼施;知府也十分乖巧,双方应付,一拖就是三年。

林家便修书一封,派专差上京•请林御史亲笔来书,责成泉州知 府将此地判给林家,以便将花园修好。专差果然带回御史大人的亲笔 信。林家人都围观•只见上面写着:"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亦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读信后家人议论纷纷。林大舍开头也有些不通,他把那四句诗一 看再看,终于悟出老爷的用意,就说:"既然老爷这样交代,就退让 三尺•择日兴工。〃唐少爷探知林家派人上京•心怀疑虑,如今见林后退三尺另筑花园,不知是何用意,便设法打听到林家退墙的原 委。因为林家是当朝御史,反而首先退让。唐少爷感到不可理解,便 亲自到其父任所去见唐指挥使,将林家让地的事一五一十地向其父票 告。林指挥使听后,认真地说林御史在京师为官,见识胸怀,不同一般,让地之事一经传开,岂不全城赞扬!唐家不能让人笑话.也退让三尺吧。就这样,一条宽六尺的大巷就出现在两家宅院之间。 泉州人就称之为"礼让巷〃,以纪念两家礼让的美德。

白圭谈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 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二十七万人,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疏通了九 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主贝。

此后,在民间便流传着这样一首 《大禹治水》的民谣: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实地观测搞调 査,团结勤快听意见。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

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 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大禹

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 !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以上就是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的所有内容,更多弟子规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为您提供第一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