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译文】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遇到谈论别人是非好坏情况时,听听就算了,如果与己无关就不

必多管。

【注释】

①道:说。

②重:稳重。

③舒:缓慢。

④彼:对方。

⑤此:跟"彼"相对,这。

【评解】

在与人沟通时,说话一定要吐字清楚明白,对方也会听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话要有重点,不要啰唆了一堆,还没有说明白,这样听的人会很着急,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更要说得有条理。说话不能急躁, 否则会落下重点或语无伦次,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人们谈论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时,自己不要去参与评论,更不要去传播这些流言蜚语,一定要远离是非之地。当听到一些是非、诋 毀、污蔑他人的话时,听过以后也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更不要再对他人提起,事情本就与己无关,若闲着没事把这些是非对他人讲,不仅会害他人,也会把自己卷入是非之中。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此,"礼"是根据一个人的本分与 职责的不同,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才会 动用"政刑的手段予以制裁。

孔子在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时候,不是强制人们接受.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也不是官长,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

"德"是理想的美好品性,但它的内涵很抽象,没有明确的重 心。有国有家者的"德",应该体现在国政、家政和自己的言语举止中。人非圣贤,德性不会与生俱来,需要经过砥砺和涵养才会逐步形成。为了便于人们修养德性,孔子把周代相传的冠、婚、丧、祭、 飨、射、朝、聘等礼仪,改造成为一套道德行为的规范,统称为 "礼"。使人们在揖让进退之际,增益其德。如能久习而成性,则庶几乎近于德。因此,礼的功能,从大处而言,是要推行仁政;从小处 而言,是要造就德性充盈的君子。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礼记》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性是天赋予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尊重。人性的流露,表现为 喜、怒、哀、乐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 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能力,能够用理智控制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 该与天道(大自然)一样,处在阴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儒家所提倡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无一不植根于人性。

儒家认为,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乐。只有君子能懂得乐。君子 审声而知音,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所以古人说乐者德之华也。"

【相关链接】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准备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用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课。太后公幵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 中,慢慢地向前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 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1.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減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

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票告。"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爰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女子还厉害。"太后笑着说:

"女子才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明

触龙说:"父母疼爰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

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问太后广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 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光是赵国, 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7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 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 国作人质。齐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就异常勛奋,读起书来经常废寝忘食,从来舍不得休息。其父堇太公看了十分心疼,就决定在后宅修筑一个花园,以便让 箠仲舒读书读累了的时候,到花园里歇息散心。

第一年,童太公派人去南方学习考察了花园的建筑艺术之后,就一边准备砖瓦木料,一边破土动工,很快就初具规模。花园里阳光明 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

姐姐多次邀请箠仲舒去园里游玩,但他手里捧书,只是摇头,然 后继续看书。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都纷纷 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招呼董仲舒:"快来玩呀「但他动也不动, 仍然研究诗文,头也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们纷纷携儿带女前来观赏,都夸箠家花园建得精致漂亮。父母叫箠 仲舒陪他们去玩一会儿,他只是点点头,仍低头学习。中秋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

董仲舒后来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对孔子所创立的儒 家思想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贝献。

以上就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想阅读更多弟子规的相关资讯,搜索“精准算命网熊掌号”关注并回复“弟子规”,免费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