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以及易学到底起着怎么样的一些影响。这个问题一定会引起大家很多的讨论,学者们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的研究。最近有一件事,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一个演讲,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想很多先生都看到了杨先生的演讲词,网上也有很多的讨论。那天我并不在场,演讲之后还召开过一个讨论会,我也没有出席,所以我个人没能直接地听到杨先生的演讲,可我很仔细地读了演讲稿。我认为杨先生这个演讲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而有些个别报道或者有些先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所作的一些反应,我觉得并没有很完整的理解杨先生的意思,或者至少不是像我所理解的那样的一个意思。我觉得杨振宁先生在演讲中,充分地甚至于高度地估贵了易学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影响,他估计得特别髙,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高得多。
他说,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这三个提法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你想一想有一部书叫《易经》,有一门学问叫易学,而它影响了我们整个文化的思维方式,当然他也说到这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我觉得更多的不是要看这个后果而是要看到一种学问可以影响到一个文化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我们今天不是从价值的判断来看,说这个东西好还是不好,因为价值判断大家可以有所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如果能肯定某种学问能够影响到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它的影响就是其他的任何学问所不能比的,这是了不起的。不仅影响思维方式,而且影响到我们整个的语言文字的发展。我们汉语是世界上极其罕有的单音语言之一,而且我们的汉字是极其特殊的非拼音的文字,这一点杨振宁先生指出来和《易经》思想有关,这一点也是极其了不起的。不但如此,它又影响到我们整个的美术的观念,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我们整个的艺术都和易学有关,这个也同样是了不起的。这样的对易学的估计我想是极少有的,估价是极高的,而不是像炒作中说的那样。杨先生在报告里很明确地举出有五种道理妨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这五种道理当然和《易经》有一定的关系,值得我们深人思考。后来我们中国科学史唯一的一位院士席泽宗先生对此进行了一些评论,也有人进行炒作,说席先生完全不同意杨振宁。在刚刚出版的《中华读书报》上面席先生发表了一个来信,他说这是一种炒作行为,实际上他是相当程度地同意杨振宁先生的话,只不过认为易学的影响不是那么大。我之所以讲以上这段话意在说明,易学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刚才我有幸和李瑞智教授讨论中国科学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科学,西方有西方的科学,中国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科学发展总是和其思维方式有关,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科学的发展和西方不一样,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个代表就是中医。大家承认中医是一种医学,可是中医不是西方那种医学,一定要把医学叫做medicine,medicine那个词也如哲学那个词一样不见得适合中国的东西,从来我们就认为中医和西医有所不同,我们只是在更广义的视野下把它们都叫做医学。
杨振宁教授还特别谈到了所谓推演法,我们称之为演绎,认为中国在演绎方面是不够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我过去在大学念书多少学过一点逻辑,我也觉得是这样,中国也有逻辑,可中国的逻辑和印度的因明和欧洲所谓的逻辑还是不一样,那么中国的逻辑有它什么样的特点,对中国整个学术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是可以讨论的,很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西方的科学确实是和逻辑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先生特别讲到欧几里德几何的问题,欧几里德几何以及后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属于推演的方法,甚至斯宾诺莎认为哲学也可以用推演的方法形成,这些个观点反映了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又有不同。所以我最近在一个和教育有关的会上特别提了个意见,我很不喜欢也不赞成有些中学把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合并成一本叫做《科学》的教科书,因为这本教科书看起来非常实用,可是完全没有体现近代科学的逻辑结构,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在这方面比较弱,这种做法对我们年轻人将来在科学方面的成长一定会引起障碍。这是今天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以上就是周易以及易学对中国文化的些影响的全部内容,更多周易基础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