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周易学史中的翻译类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西方与周易学史中的翻译类

正当大明王朝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击下处于摇摇欲坠之际,法 国传教士、易学家金尼阁(Nidas Trigauh )把《周易》译成拉丁文.于1626年 在杭州刊印。从此以后,《周易》开始进人西方世界。西方易学的研究到目前 为止长达360多年的易学史自此拉开了序幕。

西方易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和四大类。自1626年拉丁文《周易》 刊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前期。其特点是:由传教士扮演易学西渐的使 者和易学西渐的宗教神学化的倾向。易学向西方的传播与西方宗教的东侵是紧 密相连的。传教士们为了使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意识形态的明清百姓和封建官僚 对他们的宗教学说产生兴趣,就出现了以儒家经典中的概念去解释、宣传两方 宗教教义的现象。在这一相互融和的过程中.《周易》以它特有的魅力首先打 动了金尼阁,这位高鼻梁、蓝眼睛的法国传教士。他当初根本没有想到:1626 年对于他、对于西方易学史,乃至对于近现代世界科技史都是具有极其重大意 义的一年!从他以后,西方传教士与易学便结下了不可拆散的因缘……自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则属于西方易学史的后期阶段。这一阶段,易学已经彻底 脱离了传教士的垄断,形成了与中国易学平行发展的相对独立的西方易学。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原传教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的努力而实现的。卫礼贤与金尼阁,可称西方易学史前后两期的两 位开山奠基人物。

在西方易学发展史的前后两期中,研究重点又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翻 译类、数理类、卜筮类、哲学类。

一、翻译类

翻译类的成就在于扩大《周易》在西方传播的广度,提供较为准确和多 语种的译本。

利玛窦更刻苦研究儒家经典。他自觉地将懦学思想和天主教思想相互融 合。1595年在南昌出版的《天主实义》一书可以说就是体现了他的这一研究特 点的代表作。

他在《天主实义》一书中曾说:

吾天主乃古书所称上帝也。《中庸》引孔子曰:郊土之礼,所以事 上帝也。朱《注》曰:不言后土,省文也。窃意仲尼明一之不可 以为二,何省文乎?《周颂> 曰:••执竞武曰,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 帝是皇。又曰:••又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 < 商颂 >云: 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雅》云:维此文王,小心翼 翼,昭事上帝。 <易> 曰:••帝出乎震。"夫帝也者,非天之谓。苍 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乎?《礼》云: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又云:天子新耕,粢盛矩鬯,以事上帝。《汤誓》曰:夏氏有 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又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 性,克綏嚴猷惟后。"《金藤》周公曰:•‘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上帝有庭則不以苍天为上帝可知。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 名也。

这几乎是儒家经典中的上帝或帝字用法大全了!仅仅在此段 文字中,他就引用了《中庸》、朱 《注》、《诗经》(《周颂》《商颂》 《雅》)、《易》、《礼》、《尚书》 (《汤誓》《金藤》)等经典,在全部 《天主实义》 中引用得就更多了。他对古代懦家经典的熟悉可见一斑。甚至他 在和郭正城、邹元标等人通信中还使用《周易》的《乾》《坤》 二卦卦辞来表 达思想(见Matteo Ricci致郭正城、邹元标信)。但是,他的上述汉学功力是 用来证明天主、上帝、帝三个概念在中西方的统一的。即利玛窦汉学研究的目 的是为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教义的一致性做论证。这一点正是取得中国信徒信任 的关键!

18世纪30年代,法国传教士、易学家宋君荣将《周易》 译成法文。

宋君荣,字奇英。法文姓名为AntoniousGoubiU他于年来华传教,1759 年卒于北京。著有《ChouKing》《Histoirc dc Gentchiscan et de touteladynastite des Mongous, ses successeurs conquerants de la Chine) ( Abregcdc 1 liistouire chinoyse de la rande dynastie Thag》《Traite de la chronologie chinoise》《I Ching)等六部汉学著作。当时即被誉为最博学的耶稣会传教士。台湾大 学方豪教授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评述他说:在汉文方面.所下功夫更在冯乘正、马若瑟、巴多明之上。

冯秉正,也曾翻译了《易经》,但没有正式出版。

1715年,白晋和傅圣泽二人奉康熙皇帝之命开始学习《易经》。方豪在 那三大部著名的《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一书中公布了在梵蒂冈图书馆中保存 的与此有关的文献。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一书中又说:梵蒂冈阁书 馆藏有西士研究《易经》的抄本十四种,多与白晋有关。

这西士研究《易经》的抄本十四种书名如下:

1.《易考》。

2.《易稿》。

3.《易钥》。

4.《易经》。

5.《易引原稿》。

6.《易学外篇》。

7.《太极略说》。

8.《易经总说稿》。

9.《释先天未变》。

10.《大易原意内篇》。

U.《据古经考天象不均齐》。

12.《天象不均齐考古经籍解》。

13.《总论布列类〈洛书〉等方图法》。

14.《易考》。(与丨同名而异实)

除此之外,有关《易经>研究的手稿本,据我之浅见所知,还有四种未 刊的稿本存在:

15.(Idea General is Doctrinae Iibri I King》。

16.(Ess D*Introduction Preliminaire a PlntelHgence des King)中的《I King》部分内容。

17.(周易旗指探》。

18.《琐言分类》。

以上手稿分别藏在法国王家图书馆、意大利的罗马、梵蒂冈图书馆等地。 与此同时,另有一位法国传教士名钱德明也曾对《易经》有所研究。 钱德明,字若瑟;于1750年来华,1793年卒于北京。著有《Elogedelaville de Moukden》(An militaire des Chinois》《MmoireSurla musique ds chiois,tant anciens que modcmes》《Vie dc kong-tsc》《Dictionnaire larare-mandchou-francnis》《Grammaire tartare-mandchoue》《L’Amiquite des chinios prouvee par les mounments)等七部汉学著作。方豪教授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评 价他说:徳明通满、汉文,精审与宋君荣相伯仲,而渊博则过之。他通过 《易经》史卦爻辞史料考证.得出结论:中国纪年体古史比其他各国历史可信 度高。

见《中国古史实证》,即《L’ antiquitedes chinios Prouvee pai les mounments》一书。

在这之后,19世纪,又有Edouard Charanner、Henri Maspero、顾赛芬 (S.Gouvreur )、Philastre等先后依各自不同的理解再次将《周易》译成法 文0拉丁文译本自金尼阁首次译完后,到丨9世纪40年代又有法国传教士、易学 家雷孝思在另一位法国传教士冯乘正(DeMaille)的协助下,二度将《周易》 译成拉丁文,分为两册于1834年和1839年在巴黎由Mohl印行出版。

同时期的还有两人。

雷孝思,字永维,法文姓名为Jean B Regis,他于丨708年来华,1738年卒 于北京。著有《皇舆全览图》(主要撰写人之一)、《IChing》等两部汉学著 作。(巴黎国家图书馆尚藏有此书拉丁文抄本.编号为丨7240)

冯秉正,字端友.法文姓名为Joseph-Francisus-Maria-Anna de Moyriae de Mailla,他于1703年来华,卒于1748年a《皇舆全览阁》主要撰写人之一, 并著有《Seculo aureo humilis traactatus》《圣年广益》《圣经广益》等汉学著 作。台湾大学方豪教授称他是法国汉学的奠基者。

以后,又有晁徳蒞来华传教。晁德蒞,字敬庄,意大利文姓名为Angelo. Zottlio他于1848年来华,卒于1902年。著有《Cursus Ll’tteraturae sinicae》等 汉学著作多种。该书曾获Acadcmy of Inscriptions and bellesslettes奖。该书第三 册《Sstudium Canonicrum》,专门介绍中国的经书,其中包括对《易经》的介 绍。这已是近代的亊了,名学者马相伯、马建忠兄弟皆出自他的门下。

研究传教士为何热衷于易学研究,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a自西方 古代社会以来,有一种研究《圣经》中的单词字母所含数字意义的学问,是一 种由数印证《圣经》内容的研究方法,即所谓的神数学。这种神数学和中国古 代易学中的极数知来的象数易学观念有极为相似之处。

以上就是关于西方与周易学史中的翻译类的分享,更多算卦资讯,请关注精准算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