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叮嘱说,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6月“每月e题”邀请网友讲述身边移风易俗的故事,大家踊跃参与,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们精选了部分留言,同大家一起看看各地干部群众如何移风易俗,祛除陈规陋习,回归淳朴民风。
陈规陋习之风犹盛 移风易俗刻不容缓
陈规陋习无形中增加群众的负担。在一些地方,讲排场、比阔气等陈规陋习盛行,导致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干部群众不堪重负。陈规陋习既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又败坏了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刻不容缓。
“农民中存在有钱的摆阔、没钱的打肿脸也要充胖子的现象。一顿酒席是农民一年的收入。农村的人情往来开支项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有不少农民表示,一百已拿不出手,要两百才基本可以。一年下来,人情多的花费上万,少的也要五六千。”网友“瓷都昌江”认为,只有自我减负,破除陈规陋习,发展生产才能轻装上阵,才能集中人力物力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好。
网友“磬云山下”指出,在中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村民中的攀比风严重,攀比建房就是一个缩影,随处可见贴着饰面砖的三层小楼,看起来俨然是殷实人家,但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没有通电的房间和没有铺平的地面,更是难以言说的沉重债务。“不移风易俗,社会风气就得不到全面净化,攀比之风就不能有效遏制,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大打折扣。”网友“磬云山下”说。
在网友“白杨树根”的家乡盛行吃酒。满月酒、入伍酒、升学酒、乔迁酒等,名目繁多,导致大家有了沉重的经济和时间负担。网友“白杨树根”留言说,吃酒得随份子,每月的份子钱要千元以上,并且要亲自到现场祝福才算表明对主人的尊敬,每月都要花几天时间停下手头工作去吃酒,遇到节假日,更是忙不过来,家里人必须分头参加宴席。送钱次数多了,人们心里不平衡,又想找个名目办宴席收回礼钱,循环往复,加重了吃请随礼的坏风气。
儿女结婚原本是大喜事,但在有些地区却变成了父母的“愁事”。网友“日历2014”留言,彩礼钱从多年前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到万里挑一,迅速上升到六万六、八万八、十万零一。有的地区还流行着“一动不动”(“一动”是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一辆,“不动”是在县城有一套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的彩礼说法。彩礼之外,婚前必须新盖两层楼房,不少还要求在县城买房,让新人父母背负沉重债务。
丧葬攀比是最大的乡俗弊病之一。“有的生前为自己造墓,有的不惜花大钱造家庭坟墓、豪华坟墓,有的在丧葬活动中请僧道做法事,有的火化后再入棺土葬。祭奠也升级,祭祀品中增加了纸制的轿车、家电等现代化家庭设施的模型,有的地方还兴起了为祖先修坟立碑之风,也有的地方在丧葬上大放烟花爆竹,花费数十万元。”网友“南城万常鸣”认为,大办丧葬带来的危害是死人与活人争地、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破坏生态环境。农村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很重要。
在农村,要移风易俗的不仅是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网友“兰兰的天”就指出不少风俗习惯的糟粕:聚众赌博、重男轻女、修建庙宇、求仙问卜等陈规陋习,有的人生病不愿及时就医,而是寻找所谓的“大仙”,有的人迷信算命先生,给自己、家人以及其他人都带来恶劣影响。在个别地方竟然有配阴婚的陋习。
移风易俗没有看客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倡导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各地干部群众摒陋习、树新风,人人唱主角,移风易俗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限宴村规民约”刹住了泡酒风。网友“金山廉韵”以前最头疼的就是泡酒(办宴),本来泡酒是为了联络感情、融洽乡里,可发展成了讲排场、比阔气,好的风俗变了味儿。2017年初,他所在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成了“限宴村规民约”,对泡酒进行限制,如果村民违反了村规民约大操大办,将取消申请当年聘请临时劳务资格、取消当季“最清洁户”“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资格。网友“金山廉韵”介绍,有了村规民约这道“硬杠杠”,泡酒的少了,吃吃喝喝、打牌赌博的现象没有了,淳朴的民风回来了。
不办寿宴改去旅行,古稀老人主动移风易俗。网友“清风南岸”留言说,2017年先是父母满60岁,后是公公满70岁,按以前习俗,寿宴得大办。和老公商量后,她把公公婆婆接过来,参加父母60岁生日聚会。到了现场一看只有几个人,公公婆婆疑惑了。“我父母笑着解释,现在国家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他们两口子一起过60岁生日,内亲小聚一下,请亲家吃好喝好。”回到家后公公郑重宣布,过生日再不大摆筵席了,并解释一直觉得儿子儿媳不懂人情世故,原来竟是自己误会孩子们了。后来,网友“清风南岸”陪着公公婆婆过了一个旅行生日,老人家感到很有意义,也很轻松快乐。
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清除群众背不起的“人情债”。湖南省道县地处湘南,受传统习俗影响,各种酒宴讲排场、搞攀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很多村民不堪重负。网友“湖南道州周林”介绍,去年以来,道县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唐博山是村干部,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别人劝他轰轰烈烈办一场,但他带头落实“简办”要求,自己花钱买糖果,贴出告示:只收祝福不收贺礼。上学前一天,来送祝福的乡亲们不少,唐博山一分钱贺礼都没收,还给每人发一小包糖果。费精力耗钱财的大操大办,变成了轻松愉快的真心祝福,大家纷纷效仿,带动了当地风气转变。
上个月,网友“zhangqiuxiafu”邻居家的老奶奶过世了,第二天,母亲带上礼金去随礼,刚到门口,老奶奶的儿媳妇就迎了出来,指了指墙上写着“谢绝同村人送礼”的告示说,婆婆在世时交待,她去世不要收同村人的礼,因为送礼加重了乡亲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家里老人过世,儿女们本身就很忙,到时候如果还要挨家挨户请那么多人来吃酒,也加重了儿女们的负担。网友“zhangqiuxiafu”认为,隔壁老人做法值得提倡,全村送礼的习俗也会渐渐被改掉。
移风易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年的清明节,网友“106monkey”和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去扫墓。去之前就和妻子商量好这次扫墓要移风易俗,不烧纸钱。夫妻二人还鼓励儿子把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用笔写下来,网友“106monkey”也写了一封追忆感恩父母的信。这样的祭扫形式效果很好,不仅表达了怀念父母之情,也让孩子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伦理道德教育。
今年2月,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网友“庐山小郭”以志愿者的身份同社区干部一起深入居民小区、商铺商圈等场所,发放张贴《致全市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禁放烟花爆竹的意义,并向社区群众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当时,大多数群众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春节上班后,网友“庐山小郭”再到社区走访,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不放烟花的好处,大家都说不放烟花既保护了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起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风俗习惯由来已久,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同。要破除陋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各地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中,久久为功,一定能继承优良传统,回归淳朴民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示范带动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措施。网友“宋城唐荷”认为,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宣传者和实践者。此外,通过思想教育促进思想开化也很重要,改变社会风气说到底是改变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能带来心理上的认同,能让新风吹走旧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风气相对清纯简朴,原因之一或许与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关,老百姓手里没有闲钱。现如今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网友“万载千秋南柯梦”认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移风易俗要在供给精神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祛除积习也要做好“唱功”。移风易俗倡文明,摒弃陋习树新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而告之,人人参与。网友“sunmin”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张贴标语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多了解、多参与,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转变思想是移风易俗的前提。有些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例如过年不能回娘家、在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烧纸钱祭奠亲人,都是封建思想残余。“移风易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打破陈规陋习,树立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新风尚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思想上转变,真正建设文明和谐美丽乡村。”网友“guilei”说。网友“大海深蓝”认为,移风易俗,要改变人们的认知,需要从道德层面加强建设。要鼓励树立正确的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积极宣传,予以表彰,在社会上形成示范效应。
移风易俗要形成合力,久久为功。“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触及内心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依法惩治等手段,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需要各党派、社会组织和团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除陋习;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人、影响人。”网友“清风杨柳”相信,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移风易俗,我们一定会沐浴淳朴乡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冯国刚|安徽省青阳县纪委监委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