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免费算卦算命看婚姻配对财运 三藏算命八字测算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感谢】

大藏经(上)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老师 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程整理而成,文字底稿由群主【安端】提供。

文字校对由群主【安端】组织群友——双林居士、芦苇 、Edward、恒审、兰花草、云水遥、周志华、王惠增、朱珠、小占、方荟蕾、海阔天空、西陌、张晃晃、虞兮、贤墨、MAY、琥珀、小王姐姐倾情参与。

三藏免费算卦算命看婚姻配对财运

上一课,我们讲——皇家大藏经,或者说皇室“官藏”,它的主要功能是供奉。就是……佛教三宝——佛、法、僧中的法宝供奉,它不是用来阅读的,所以《大藏经》,它的主要功能都是供奉!所有版本《大藏经》都一样,它的主要功能都是供奉!

阅读,也不是谁都能阅读!尤其是皇家“官藏”,只有皇室成员可以阅读。如果是俗人呢?所谓俗人,那就是在朝这些官员啊,他只能借阅部分……就是,把这个“官藏”借出去抄,抄一份出去,他不是说——拿“官藏”就出去了啊……出去直接拿回家读?这不可能!皇上那书库,缺本儿书怎么行?普通俗人只能借阅部分,抄出去读,并且,他没有权力通读全藏!皇室成员可以……去皇室读全藏,或者是皇寺里去读全藏。除此之外,普通俗人可以到皇寺……就是,官员可以到皇寺去借,借完了抄,而且只能抄部分啊。

《大藏经》里还有一个规则,就是——“经、律、论”三藏,其中的“律藏”部分只许出家人读,在家人是严禁阅读《大藏经》的“律藏”部分的。

在隋朝,皇室与“皇家大藏”,或者“皇室官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皇家大藏”呢,因为它……皇上是外护嘛,所以他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钱肯定办好事儿,所以,“皇室官藏”抄写精良,校勘细致,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抄佛经的底本。啊……就这些官僚们借出去传抄,然后传到社会上……这就是那个传抄佛经的底本,因而“皇室官藏”的影响力比较大。除此之外,皇室对《大藏经》,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就是……在隋代没有影响力。

“皇家大藏”虽然也收藏在宫内图书馆中……在皇宫里,但是,它有专门的地方,它跟皇家图书馆的其他图书不在一个库里……就,皇室图书,它有一个专门的皇室图书库,但是,佛经不在这个库里。它是有专门的佛经库,因为佛经是供奉嘛,我们说——《大藏经》是供奉,它不是像其他书籍一样——皇室这“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全在这乾元殿东廊下面,然后,你在东廊下面再搁一排书架儿搁佛经……它不是这样的!因为,皇室图书馆,那书啊,是拿来看的;《大藏经》呢,是拿来……拿来供奉的,所以它不放在皇室图书馆里,它在皇宫里有专门的地方……专门的佛经库,分别贮藏,互不相混,对吧!

中国传统目录学著作,大都不收藏佛经目录,道家目录也不收藏,原因就在这里。就是……如果要做图书目录的话,你得到图书馆里去点书作,对吧!你不可能闭着眼睛在这儿凌空写一个……一个目录;你是到了图书馆里,对着实际的书,有这本儿……有这本儿……去做目录学的书。

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的图书目录学,只有儒家的!即使皇室的,也只有儒家的。为什么?因为道家书库和佛家书库,它是专门的书库,它那些书用来供奉,不允许一般人进。所以,传统的目录学就没有“佛藏”,也没有“道藏”。你凌空做不了这件事情,如果不让你进去,你肯定就做不了,对吧……

中国古代,这些常规书和宗教书,在皇家那里,他们就不放在一个库里。那,到老百姓家里呢?到老百姓家里,你说谁家能衬一个“书库”这种……配置,对吧?因为在老百姓家里,你顶到天,你只能叫“书房”,你不敢叫“书库”。所以,皇家没有佛、道的书库;那,老百姓家,他也不可能做出佛经目录来……老百姓家就不衬“书库”这种玩意儿,它就……书房,书房能有几本书,对吧!

我们传统的图书目录学,主要就是四部书——四部书的目录学,对吧!就到书库里一点。老百姓家,连这四库书都不衬。所谓四库书呢,就是——经、史、子、集。

与传统目录学平行发展的,就是——佛经目录学,对吧!皇家书库里其实没有“道藏”,我刚才说多了——皇家书库里只有这个……传统的四库书和佛藏。为什么呢?因为,道教没有目录学。道教,它就书太少,它不衬目录学,就是什么……你要什么自行车儿啊?就那几本儿,对吧?掂巴……掂巴就有了,你要什么目录学……你还要一书库?给你个书架就行了。

佛经目录学,是我们中国图书目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水平,一直领先于四部书的目录。这一直到了清朝的朴学【明末清初,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的影响下,朴学在与宋明理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注重于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主张“无信不征”,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或“考据学”】之前啊,中国图书目录学里,佛经目录的那个理论水平都远高于四库全书……远高于“四库”的那种编目方式。隋唐时期,中国佛经目录学的水平,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经、史、子、集四库书目录;而且,它也远高于宋、元之后的目录学;直到明清,儒家的这个目录学才超过来!

前面,我们讲——在隋代之前,皇室和《大藏经》之间的关系很疏漏……就是很松……很疏离,但是,中间是有个小漏洞的。因为,我们说的是——隋朝皇室对《大藏经》的组织与内容几乎是从不干预,对吧!这个漏洞是漏洞,但我用词没漏洞……我用的是——“几乎不干预”。但是,它不是绝对不干预,对吧!不是一想说——哎呀……隋朝皇室就从来没有干预过《大藏经》……不是这么回事儿!它干预过!所以,我们用的是“几乎不干预”。

因为,在特殊情况下,皇家还是运用了行政权力,强行禁止了某些经典在“大藏”里的存在,以及这些经典在社会上的流通。最典型的是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涉及到“和尚能不能算卦”的问题,或者说,佛门弟子能不能行卦?能不能占卜?能不能算卦的问题……第二个,涉及到“三阶教”的问题。

和尚到底能不能算卦呢?有一些佛门弟子……大师什么的,也会算卦。但是在佛教里呢,也有一本儿专门算卦的,经这本儿专门算卦的经呢,叫“占察善恶业报经”。费长房的“房录”中,关于这本儿经被隋朝皇室如何禁掉的过程,记述得非常详细。就是……和尚其实是不能算卦的啊,因为这个……我们佛家讲“因果”……你讲“因果”,你先算出来……你想改变“因果”吗?你又没有能力改变“因果”,对吧!如果你有神通能改变了“因果”,那么我们佛家的理论就有问题了!所以说——和尚是不允许算卦。但是以前,确实在佛经里有专门可以算卦的经,就是这本儿《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呢,它分为上、下两卷。这本儿经是不是真经?真伪不详!因为,在此前历史的经目中呢,没有!就是……道安公以后的经目中啊,没有!在这本儿经的首卷,有一个题记,说——这本儿经是一个叫“菩提灯”的法师,在外国翻译以后传入中土的。这名字听着就挺……挺“灯”的啊!菩提灯。有僧人就依据这本儿经,就是……《占察善恶业报经》,行“塔忏法”。

什么叫塔忏法呢?就是一种绕塔礼忏、礼拜的仪式。绕塔,你们都知道……去庙里,你们知道——有绕塔仪式,它是一种在绕塔过程中……行步绕塔过程中的礼忏仪式。它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可以讲一下啊……就是——用皮子做两块牌儿……看过金庸小说,写那个“赏善罚恶”令没有?他做这两块牌儿……就是那“赏善罚恶令”,一个牌儿上写“善”字;一个牌儿上写“恶”字……你就扔,扔完了呢……这个牌儿得“善”者好,那,得“恶”者肯定就不好,对吧!那如果不好怎么办呢?依经行“塔忏法”进行灭罪消灾。就是……依据这本儿经,来行这个“塔忏”仪式。

在费长房的这个“房录”中就记载:“开皇十三年”——就是,公元593年;“有人告广州官司” ——就是,到广州这政府去告去啊;“告广州官司云其是妖”——就是,行“塔忏法”的这个和尚是妖;“官司推回问”,就是说——嗯,我们管不了这事儿;“其人引证云,塔忏依占察经”——官司为什么给退回了?是因为告完这个人之后,这个行“塔忏法”的这和尚说——我们就有这“经”啊!我们行“塔忏法”是依据这个“占察经”行的。

那,有人不服!那这官司就一路告上去了……一路就上奏到了朝廷。上奏到朝廷,以前皇上还是挺关心这事啊,皇上可能日常也没什么别的事儿……皇上不相信有这经,说——哎呦,还有这事呢?还有这种劲呢?从来没有听说过佛教能算命啊!能……行忏啊!能占卜啊……怎么会有这种经?于是,敕令内史遍问诸大德——就,把诸大德都叫来了。当时诸大德的领袖就是隋朝编写“法经录”的那个法经——大兴善寺的主持。

大兴善寺的主持法经就说“占察经目录无名及译处”——这本儿经啊,它在佛经目录里没有名字,也没有出处;“塔忏法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就是,他现在行的这个绕塔行忏这个仪式啊,和我们诸经里记的那种忏法——比如梁皇忏啊……各种忏法……不一样——“复异”!“不可依行”——就,不能行……就是说,围塔行忏这个事儿,以前经里没见过。

于是,皇上下旨“敕云,诸如此者不须流行”——呐!就是有明旨,就把这本儿《占察善恶业报经》就给禁了。

【资料】

《历代三宝纪》卷十二云(大正49·106c)︰

占察经二卷

右一部二卷。

检群录无目。而经首题云。菩提登在外国译。似近代出妄注。今诸藏内并写流传。而广州有一僧行塔忏法。以皮作二枚帖子。一书善字一书恶字。令人掷之。得善者好。得恶者不好。又行自扑法以为灭罪。而男女合杂。青州亦有一居士。同行此法。开皇十三年。有人告广州官司云其是妖。官司推问。其人引证云。塔忏法依占察经。自扑法依诸经中五体投地如太山崩。广州司马郭谊来京向岐州具状奏闻。敕不信占察经道理。令内史侍郎李元操共郭谊就宝昌寺问诸大德法经等。报云。占察经目录无名及译处。塔忏法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敕云。诸如此者不须流行。

《法经录》卷二、《彦琮录》卷四、《大唐内典录》卷十等亦将此经编入疑惑或疑伪录。

然依《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七等所载,天册万岁元年(695)十月,敕令将此经编入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