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在讨论恋爱关系中的男女不同行为表现时,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认为“男女恋爱遵循加减法原则,女孩是加分制,男生是减分制”,论述的核心是具有特质(漂亮、温柔、勤快等)的女孩,在男孩心中初始值是100分,随着交往的深入,女孩在男生心里会逐渐减分,男生对女孩的耐心和投入也就越来越少。
而男孩,在女孩心中初始值是零分,随着男孩在追求女孩过程中展示的优点得到认可,在女孩心中的分数逐渐增长,当达到一定数值时(如60分以上),女孩才会接受男孩的追求。最后提出恋爱双方,都要明白加减法原则,以促进相互理解,避免彼此误会错过良缘。
这种观点为维持男女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但同时它也是一剂毒药,站在女性的角度考虑“我好端端的,凭什么就要被减分,就因为我是女性,就要吃这个亏?”这会让女性变得焦虑和恐婚。
加减分原则的提出,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找到一条能够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和交流深入,男女双方相处为何会有微妙的变化,最后与交往之初相去甚远,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普遍规律,从而告诫恋爱双方在日常交往中要包容理解,维持良好关系。
这种说法看似有几分道理,但深入分析,就发现它是有漏洞的,不能够自圆其说,举个简单的地例子,如果恋爱关系只是单向地遵循加减分原则,那么男女双方最后必然会分道扬镳,更不会存在情感挽回、破镜重圆的现象了。
根据减分原则,女孩在男孩心中分数一直在降低,并且不可逆转,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点弱项的迟早暴露、大小事物的难免冲突,总有一天会突破下限,男孩就会冷落甚至抛弃女孩;相反,根据加分原则,男孩在女孩的心中,分数逐渐增加,最后肯定是对男孩依依不舍,不会主动提分开。
也就是说,在这一原则下,只可能存在男孩抛弃女孩的现象,不存在女孩主动离开男孩的现象,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知道,提出分手的人不仅包括男孩,同样也包括女孩,尽管有时候女孩是处于被动自保的目的(例如被欺骗、被戴绿帽),但这并不改变女孩主动提分手的实事。由此可见加减法原则并不能正确合理地解释恋爱关系中的男女行为。
当一个人出于某些方面需求,而希望与另一个人建立密切关系的时候(适用于男女双方),他不是遵循加减分原则,而是采用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他会依托不同的指标,给对方来一个综合评分。
这些指标包括(一)外貌(身高、体重、颜值、健康状况等)、(二)智力和能力水平(智商、情商、学历、勤奋、坚持、技能等)、(三)道德品质(孝顺、尊重、忠诚、诚信等)、(四)三观契合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供需匹配度(物资需求、精神需求)等等。
括号外称为一级指标、括号内称为二级指标,他会借助这些指标来综合评定对方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然后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行动以及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当然对于性需求者来说,只要外貌满足要求就够了,在这里我只讨论一个正常人的多方面需求。
对于不同的人,其需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数量、质量要求是不同的。“外貌协会者”会把外貌这个一级指标看得很重,事业心重的人倾向于把智力和能力水平看得很重,道德感很强的人会把道德品质看得很重,三观很正的人倾向于把三观契合度看得很重,物资或精神贫乏者倾向于把供需匹配度看得很重。
当一个人在确定了最重要的一级指标后,相应的也会把更多的评价内容作为其二级指标,同时对这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打分也更为严苛,对其他项二级指标的选择和打分则相对宽松。
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人生际遇中,其需求的侧重点也会产生偏移,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数量、质量要求往往也是不同的。
在青春年少时,可能把外貌看得更重;在求学创业时,可能把智力和能力看得更重;在选择婚配时可能把三观契合、道德品质看得更重要;在穷困潦倒时,可能把供需匹配看得更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五项指标中,在正常人一生中,除非遭遇特别重大事故,否则对三观契合度和道德品质的需求度不会发生太大的偏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比重会慢慢提高,而外貌的需求度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供需匹配的需求度的变化则与他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心态有较大关系。
在这样的指标评价体系中,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的打分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单向的加分或者单向的减分,而是由评分人的需求变化和被评分人的行为表现共同决定的,在评价期间内可以加分也可以减分,如果一项指标是评分人很看重的,并且被评分人表现良好,那就可以得满分,表现不好那就会被扣分,甚至会被一票否决;如果一项指标被评分人看得并不那么重要,那么即使表现不好也不会被扣分或者只是被轻微扣分。
明白了这一点,在男女相处的过程中,不管是谈恋爱还是结婚后过日子,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彼此的需求变化,这种变化不等同于变心、情感变淡(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另当别论),而是顺应生活节奏和工作重心变化自然产生的结果,男女双方都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并及时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调整,不断提升和奉献自己的有效价值,才能牢牢巩固爱情的基础,共同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