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考研放榜,承载了无数梦想和未来的数字最终定格。
据说有300万人考研失败,在“看不到未来”“时代的尘埃”等颓丧论调过后,冷静下来的年轻人开始规划求职,思考眼下最为紧急和现实的问题——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曾经留在北上广深是年轻人拼劲和能力的象征,是改变阶级和全部生活的起点。
如今内卷风潮只增不减,996、007家常便饭,“丧”文化和“躺平”派发出越来越高昂的声音,很多年轻人又决意逃离。
豆瓣“社畜迁徙计划”小组的简介是“就明天,从困苦中私奔吧”;“拜拜啦一线城市”有两万多成员,小组简介是“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栖息地与生活”。
然而逃离,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吗?
01
大城市容不下灵魂
-王漫妮,女,柜姐
上海这座城市太过美好了,一年年毕业的想要留下,一车车打工的想要留下。因此,我努力工作,以光鲜亮丽奢侈品柜姐身份对抗命运,不断给自己增重,确保不会被人流挤出去。
可笑的是,挤不出去也扎不下根——我被房东赶来赶去,不停地面临房租涨价、搬家、再涨价的困境。我负担得起一百块钱的饮水机,却负担不起带着它颠沛流离。
在这里的生活的确精致,大阳台下就是灯火辉煌的城市和热闹的人群。我可以听着喧嚣,看着车马,品着甜点,却在孤独的时候只能约来两个零落的新朋友。
我自己回想我的生活,不自由,不快乐,不真实。那只是“配得上我的”生活,而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八年至今,心气儿没了,漂不动了,我想回老家,当个安稳的闲人。
-半仙君,男,程序员
大厂是个令人心动的地方,尤其作为大厂高级程序员,我的薪资水平可以说非常美妙。但高薪是用时间和健康换来的,我的三年如一日般没有起伏和波澜,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从未见过夕阳落山的样子,即便回家也要保持手机畅通。
之前工作的几个大厂都是大小周制度,有了对比才会发现,单休等于不休,给人的感觉就是连轴转,转上半年一年,转到猛然间发现头秃已无法挽回。
和大部分同事一样,我被二房东欺负过,睡过地下室或公园,经历过长久的寂寞。如今,是时候离开了,离开灯红酒绿的一线城市,离开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大厂,回到就业环境相对贫瘠的老家长沙。
坐上渡轮时,家庭琐事、职场争斗、前端后端全都抛在脑后,呼吸新鲜的白日空气,眺望明媚的阳光白云,曾经热血沸腾的我已经睡去,看清现实的我终于醒来。
-嘉炜,男,自由插画师
我的经历大致可以总结为“一线城市的收入在三线城市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目前我的年收入大约有二十万,这在北上广深当然不算什么,去掉生活成本剩不下多少,如果想要买房定居,不仅要先努力把首付凑出来,今后的几十年还要背上沉重的房贷。
但这个收入在小城市就非常可观了,甚至可以买两千多的烤箱,只用来烤面包片,或是买一把一千多的刀子,只用来切焖饭的食材——偶尔冲动消费,购买愉悦的心情,而对生活质量不造成任何影响,这才是理想的“过日子”。
当初之所以选择小城市,是因为我客观评估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尚且不足,还需要学习和进步,但我的经济能力不允许我在大城市拥有三四年不工作的学习和进步;加之我的工作更适于线上对接,所以待在三线城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精密的齿轮不可能开出花来,好的创作内容得“闲”着捕捉灵感,有时间休息才能集中精力拉满效率。小城市足够美丽和悠哉,让我能够在温温柔柔的气氛里培养创造力和创作欲。
-盛老师,男,公司职员
早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希望将来回到熟悉的家乡工作,一辈子待在舒适圈里,陪着父母,像一棵植物一样安安静静地活着。
毕业后我也的确如愿以偿,在小镇收入稳定,工作体面,每个月都能存上一大笔钱。家里帮衬着两年内就买下一套房和一辆车,平时培养起来各种爱好,生活无忧无虑。
与此同时,本科的六十九个同学只有我和一个贵州朋友选择回到家乡,其他人都去了北上广深或省会城市。我的下铺曾明白告诉我,“故乡在消亡,我们努力读书考学,就是为了后代不必重蹈覆辙”。当时年轻的我完全听不进去。
02
逃去哪里都逃不掉生活
四个年轻人,逃离大城市的原因各异。嘉炜和盛老师的决定更加自主和自愿,回到家乡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或是发展更快的事业;王漫妮和半仙君的决定则更加被动和无力,不是真心想要离开大城市,只是大城市已经容不下他们。
那么,回到家乡后,他们过得如何?
嘉炜步调放慢,生活没有太多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缺少走出舒适圈的动力,需要依靠内在驱动力保持前行。在工作遇到瓶颈时,他去安静的公园散步,去看山看水望天望云;想看演出和展览就坐半小时车去上海逛逛。
半仙君回到长沙找工作,待遇薪资全部对半砍,但他最终养回了茂密的头发和强壮的身体,换回了六点钟的晚霞,重新拥有家人的陪伴和未来可期的房价;B站停更的《前端快报》也恢复更新,那是他维持行业热爱的利器。
对于他们俩来说,家乡是优化的选择,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王漫妮和盛老师就不那么幸运了,前者的家乡邻里关系和睦,父母关爱有加,出个门四面八方都有打招呼的人。她在家乡找到内心短暂的平静,抚慰焦躁的心灵,但时间一长,又嫌弃自己失去斗志,混吃等死。于是她再次回到整天忙做“有意义”之事的大上海。
后者也发现自己在闭环的生活里未老先衰,不仅娱乐消遣太少,还每天见一样的人,走一样的路。简单的工作要花几倍时间才会慢吞吞被完成,身边同事张口闭口就是孩子中考,想要推进某件事靠不得能力、得靠人脉;靠不得逻辑、得靠吵闹。
如果说大城市容不下灵魂,那么小城市就容不下肉身。
03
逃离的本质是执念和偏见
在充满压抑和束缚的世界里,逃跑是本能,是自我防御。但你想要逃离的究竟是什么?你是否能够承受逃离的结果?人生的变数那么多,谁也不能确保某个选择就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逃离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可以逃离北上广深,寻得片刻喘息和安逸,之后依然要面临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烦恼,甚至更为剧烈,尤其与大城市生活对比,你会如坐针毡——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
当大城市的优劣和家乡的优劣逐渐显露,你也许就知道自己适合做鸵鸟还是做蜜蜂,适合探索诗与远方还是做生活的英雄了。
所以,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最优解,没有必然的前车之鉴和绝对的时代尘埃。自主选择或被迫选择都无妨,去了还是没去还是去了又回来都无妨,条条大路通罗马,都有无限机会和最终幸福的可能。
逃离可以,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逃离;逃离也不意味着彻底躺平,家乡的美好生活也是需要努力争取才能获得的。
本文创作团队作者 | 野鹤
策划 | 野鹤
编辑 | 野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你有没有遇到过“去往大城市,还是留在家乡”式的选择?
你又是怎么选的呢?
留言说说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