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八字合婚,八字合婚几种结果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勤俭奉献一生 福德照荫后人

——五华县双华竹山陈氏兆南公事迹

揭西八字合婚

陈氏竹山星楼下20世祖兆南公(1900-1935)

学手艺做衫勤劳俭朴,二十年无私静默奉献

用心力维护家族团结,卅六载功绩福荫后人

一、阿公的基本情况

爷爷,在我们家乡的客家话里叫阿公(以下文中均称阿公)。阿公家名为宝章,字号称兆南。一百二十二年前阿公出生在竹山村祥祁楼(旧时称星楼下,后来大家写成新楼下)。阿公的父亲是十九世祖润富公(1864~1934),母亲赖祖婆(1868~1927),从陈姓五华开基始祖坤甫公起算, 阿公排在第20世,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生肖属鼠,没有传讲记下他的具体生辰八字。

二、奉献情怀积福德

在家族中阿公是20世这一辈的长者,早年学艺制衣,客家话叫做衫。因太公(19世润富公)长期外出揭西一带, 以烧瓦技艺赚钱养家, 家庭事务很早就落在长子身上,由阿公操持各项事务,他早年就挑起了大家庭的担子。

当时,大家庭一起聚集居住的时间段是从十七世祖容茂公1800年起算,到1940年分家时止,一共一百多年。曾经五代(即17世容茂公至21世)都合在一起生活,没有分过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由此可以推论,当时兄弟祖叔、婆媳娘嫂是十分团结和睦的,才能有百年不分家的好现象。此家族定是有良好的家风,有相互帮助的氛围,有相互包容的胸怀,并且各自都能自觉为家庭劳作,才能有长期和谐的氛围,才得以维持长达百年的聚居生活。

阿公在操持大家庭的事务中,处事公平没有私心受到了大家的认可。阿公从学艺做衫后,就夜以继日地辛劳工作,既要将家庭事务中如住房安排、对外事务、耕田作地、计算账目等日常事务安排好,又要做好自己的手艺事,为了给大家庭创造更多收入,长期在离家六里多山路的邻村福全石公坑做衫。据阿婆说:阿公经常都做到深夜才回家,一大早天刚亮又出门去了,长年如一日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的艰辛劳作。

阿公当家其间的成员有:19世祖润富公和赖祖婆、鼎富公和赖祖婆、阿公本人及童养媳、弟少南公及童养媳、其妹最小(名字未有传讲记起,长大嫁五华郭田蕉洲村)。还有堂弟汉华公及童养媳、汉荣公及童养媳张纪凤,汉兰公及其一个姐共十多人。阿公成婚后就增加了我们的阿婆,少南叔公与张亚六成婚后及我们的俩个大姑和父亲出生后相继增加的人口。可以想象一下,这么大的家庭,就算基本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要想维持好,得花多少心血去操劳,今天的确无法想象。

三、成家不易,养育更难

阿公生活的那个年代因生活困难原因,太公润富担心儿子长大没钱难娶媳妇,曾也无奈遵当时的风俗收养了童养媳,就是很小就抱养过来,约定长大后就婚配。所以也收养了一个箩头妹,即挑着来卖的。具体年份不知,后来才知道其是来自大都河汇入琴江处的福岭村张府,排行第八,她们家无力抚养便挑着来卖,抱养来之后又因疾病夭折,未能长大。(后来我们的阿婆仍把福岭村张府当作先者的外家来敬重行往,此是后话,以后在纪念我们的阿婆文中再述)。

阿公于公元1925年(乙丑岁),年纪大了,这年方又与阿公为六合之年,运气到了,还有是阿公有手艺在身,再就是因缘分所牵,与双华华拔华南村高岳楼忍济堂张府张俊、胡亚招的女儿张颖(1908年戊申岁生)成了亲。俩人相距8岁,属申与子三合相配。

阿公与阿婆生子女:

1928年戊辰岁生女仕英。先买到安流里江,后嫁棉洋美田张府。

1933年癸酉岁生女金娣,因家庭相当困难,为免饿死无奈将其送给大岭下廖府给人作童养媳喂养,长大后嫁棉洋平安谢府。

1935年乙亥岁正月二十九日已时生子,取家名为舜麟,后更名为春文。

四、英年早逝有其因

阿公人生中经历了旺瑞公、谢祖婆、鼎富公、赖祖婆、润富公及童养媳先后相继离世的大事件的打击,特别是1927年,一年中阿公的母亲、叔父鼎富公均离世的悲哀。之后又逢1934年的自然大旱和洪灾影响,天灾造成无收成的饥荒,加上父亲离世的悲痛及堂弟汉兰公因疾夭折的家庭大灾难,阿公不幸也劳累得病了。

阿公得病也还与职业做衫的布尘影响有关,以及染布的化学物品羊青的污染也有关系。那年代的大部份布是用麻织的,需要通过染布来改变颜色,而染布用的是化学物品羊青,我小时候还穿过奶奶织的布做的衣服就是羊青染的布料。

至于阿公是向那位师傅学的艺,为何又在离家稍远的石公坑做衫,是否师傅就在那里,学艺后即和师傅一起做,或者在村里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些都只能是推测,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曾问过当时身为童养媳的纪凤叔婆,想从他口中得知是否记得些阿公的情况,她说我们的阿公走时她才6岁,只留下他老人家长相模样的印象,而没有留下更多的大人们的具体事情经过的记忆。

阿公因肩负管理大家庭的重压,故中年就积劳成疾,汉华叔公曾与我说过:阿公得的是肺病,病重期间他曾到安流墟为阿公捡过中药,汉华叔公说当时他才14岁。由于病情较重,药物无效,于1935年儿子刚出生两个月时即离开了他的亲人们。

五、永居福地,福荫后人

为纪念阿公,我们的父亲于1962年为阿公选择了永居地,地点在竹山沿岗上水井窝坐南向北,午山兼丙,经度115.7912609,纬度23.7483976的地方。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我们的父亲于1980年才为阿公立了碑。碑文:陈氏二十世兆南公一位之墓,庚申年秋月吉立,合大房男孙永祀。1962年的安葬之日,少南(周渊)叔公还打开金罐,告诉我这就是你的阿公,叫我看看阿公的遗骨。

阿公安座这里以来,我们的父亲在世时,每年都带领后辈前往拜祭。有这风水地的福荫,后来我们家于1967年从原居住地竹山伯公下,顺利迁居到了离此风水地不远的竹山大面畲,成就了后来的俊光府。

六、神奇信息引深思

1985年8月,我夫妻俩为求子,请梅娟娘带领去大都上布良祭岭问仙,我们问阿婆她在那边过得如何?风水地怎样?仙婆口中将阿婆要说的转告我们,阿婆说风水地选得好,并告知腹中所孕是她在八朵莲花座上挑请来的,是男孩,有很多学堂位的,要好好地孕育好。当时还请阿婆告知阿公在那边的情况,她说你阿公还在那里做衫,现场仙婆还说传来阵阵做衫车在车衣服的声音,阿公仍旧是执业生前的做衫老行当业艺,服务他人。阿婆还说她与爷爷没有走在一起,话语中仍有点不愿提及往事,认为阿公那么早就离她而去,留下子女全靠她一人承担。只告知以上情况后就说要去斋堂禅坐了,问仙就此结束。

七、阿公肖像的由来

阿公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质相当匮乏,能留下来纪念的实物十分有限。我小时候在家见过一支做衣服用的12寸的尺和一把剪刀,是阿公曾经用过的。因历史条件的限制,未有影像留存纪念。

有一年我在俊光府大厅正堂挂奶奶的像片,母亲说有祖婆也要有祖公才登对对呀,意思是: 有阴就要有阳才能达到平衡。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实现母亲说的吉祥兆意,我为此多次前往深圳的画城大芬村找到王画师为阿公画肖像,根据阿婆曾经描述过阿公的长相,我们父亲的相貌长得就像阿公的一样,很神似。我便将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以及阿公其弟少南(周渊)叔公的照片等相关信息,提供给画师参考,绘了一幅追忆肖像, 初稿出来后,我就带回竹山村请曾经与阿公生活过的20世祖汉华叔公鉴赏, 请他提供修改建议,他说画像中的脸太大,眼睛也大了些等,然后又反馈给画师,修改后第二稿又送去给汉华叔公看,他说这次画得很相似,也还提出了些需调整的。第三稿出来后我又亲自去梅县请纪凤叔婆看,她也说画得很象,所以就定稿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帧阿公的照片,就是历经以上这些过程得来的。

阿公虽然走得早未留下任何有图文的史料,只有根据祖辈亲人口中传讲的内容记下整理出这些回忆资料。但我们的爷爷留下了团结、奉献、勤劳、创新的精神,一直在鼓励着他的子孙后辈们;我们的爷爷积下的德和福,一直福荫着他的子孙后代们。他虽只走过了短短的一生,却在为当时的大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付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八、积福享福再传福

回看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得出:孝敬长辈、友爱亲人、团结奉献,积极付出均是积福,能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在享福。祖辈为我们积了福,我们享了祖辈的福;我们也为后辈积德积福,后辈们也为后代积福积德,代代相传,代代相承,生生不息,家族兴旺。

我们要传承阿公勤劳俭朴、团结友善的精神,接过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让家族精神相传代代。

祈望俊光府系的子孙们铭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感恩传承,追思阿公。

注:本文内容由陈氏20世、21世祖辈口述流传。文字整理:22世长孙淑乾。文字校检:23世长孙女星莹。

2022年4月5日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