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当算命占卜这个曾经听起来不太靠谱的行当,披上了“AI 算命”、“塔罗占卜”等新鲜的外衣时,也再一次,高举起了收割韭菜的镰刀,收割了新时代的消费者们。
事实上,占卜算命几乎是地球居民的共有爱好。不论是中国古代的紫微斗数、八字风水,还是欧洲的塔罗牌占卜和星座占卜,又或者土耳其的咖啡占卜,都体现了算命占卜的悠久历史。这一届年轻人搞玄学的热情更是从来没有停止,求御守、转发财神、蹭“欧”气,各种各样的“迷信”行为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
如果说在科学理论缺乏的过去,占卜算命是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和恐惧,也是人类打消不安定的良方。那么,为什么在科学理性高举的新时代里,占卜算命依然大有市场,甚至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新韭菜?起底网络占卜算命,是真智商税,也是假安慰剂。
拥簇“算命”玄学
“算命”是一门玄学,并且,从古至今都受到一部分人的簇拥。
更早以前,一提起“算命”,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天桥上、马路边上坐着的算命道士。这些人通常穿着道袍、在地上摆着八卦图,手里不停晃动着算命签,口中念念有词。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少有人相信这些路边的算命道士,人们也不再在这些路边地摊上停留。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勃兴给了“算命”以新外衣,凭借“互联网思维”外壳,算命占卜走进了新时代。事实上,在21世纪PC电脑普及时,大多数综合网站上就有了“星座”“占卜”等频道。网上算命、看星座运势就流行,输入出生日期、姓名等信息,就能算出性格、运势。
2003年,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看法的抽样调查报告,被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0个省市,年龄在18岁-69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相信算命。其中,中老年人喜欢风水,年轻人喜欢星座和塔罗牌。
星座占卜进入中国要更早一些。溯源可至一位叫苏珊·米勒的美国人,苏珊·米勒的Twitter上有多达42.5万个的关注者,并出了多本占星运势书籍。她是国内大部分占星师、占卜师的启蒙者,甚至为美国总统大选提供过精准的预测答案。这位占星界第一网红的客户覆盖了华尔街和好莱坞,帮交易员预测什么时候交易,帮演员预测要接哪个剧本。
另一个占卜工具则是塔罗牌。作为一种外来的占卜方式,塔罗最早起源于西方,关于其具体起源众说纷纭,但是关于塔罗的作用却是相同的,即通过牌面信息的解读来预测事情发展方向和走势。
人们使用塔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将塔罗占卜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态,想要一探究竟;另一种则是处于迷茫或者困境状态的使用者,希望能够通过塔罗占卜,给自己未来一定的指引。
依托于新时代的“算命占卜”,不少“占卜大师”则搭上这趟互联网快车迎来了事业高峰。成立于 2006 年的互联网占卜行业的头部企业灵机文化,就主要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旗下主要业务包括佛学修行、风水神探、灵机妙算、八字姻缘等等。
发展至今,灵机文化早已成为这个行业的头部公司,客单量高、收入不菲。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灵机文化曾在 2018 年 9 月获得了个人投资者的 500 万元天使轮融资。
再比如,2012 年,新加坡的“新天地集团”作为风水公司,则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其主营业务则包括算命、算卦、看相、看风水。2015 年 4 月,同道大叔创立同道文化,之后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创东方资本等多家顶级机构的投资,并在 2016 年上半年获得美盛文化 3000 万投资后,估值达到 2 亿。
算命占卜背后
搞玄学,年轻的一代是专业的。
不论是朋友圈里刷到过的占星师、塔罗师的二维码,并且是朋友倾情转发,配文“真的很准,首占免费”;还是网友们声称最近诸事不顺一定是因为“水逆”,在社交媒体上高呼“水逆退散”;又或者是看风水成为居家生活必备技能,使得各种算命卜卦的生意异常火爆。这些都体现了“算命占卜”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
尽管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玩起算命占卜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受过唯物主义教育,未必信封建迷信那一套,但迷上这种奇特的内容消费方式依然有原因可追溯。究其原因,无非是幸运者偏差、不可证伪、巴纳姆效应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四大因素。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的自然选择,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信息,以至于人们只能看到算命占卜“准”的那部分人。而不可证伪性则使得预言的事情模棱两可,或很久才能兑现。
巴纳姆效应让模棱两可言之无物的话反而容易让人们觉得切中要害;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指鼓励的话让人们更加有信心于是做得更好,而打击人们的评论则让人们更容易颓废和失败。
于是,在幸运者偏差、不可证伪、巴纳姆效应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下,算命占卜作为当代的玄学,依旧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大多数人即便知道转发也不会带来好运,但仍然免不了在考试、升职答辩等重要的人生关卡去选择占卜、转发一些锦鲤图片。
当然,互联网玄学产业兴起,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年轻人的压力与焦虑,从塔罗占卜的主题来看,B站的塔罗占卜的主题大多是爱情、学业与事业以及未来十五天或者未来一个月的预测。其中关于学业、事业等相关问题更多的源自于生活中的压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大多数年轻人对自己的爱情、未来,对自己的学业、事业等都抱着未知和怀疑的态度。而塔罗牌占卜的出现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使他们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同时塔罗牌的未来预测功能给予用户一定的心理上的缓解。用户则在这一过程中,将塔罗占卜看作为一般性的求助方式,倾向于能够自己解决便自己解决,其次寻求星座、塔罗、八卦等的帮助与指引。
算命,可“信”不可“迷
当然,算命占卜,可“信”但不可“迷”,过于迷信于算命占卜,其背后的风险与危害也远超人们的想像。
网络占卜并不高深,背后多是“生意经”。不少号称可以“通灵”的“大师”,其真实身份和履历根本无从考证。虽然占卜几乎是无成本的买卖,但收费却毫不手软,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一段时间以来,多地警方揭露了打着占卜幌子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活动,有的诈骗金额累计达数千万元。
2020年年末,央视曾起底网络占卜,重庆两江新区警方打掉一个“网络算命”诈骗团伙,在4个窝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名,缴获作案手机1600余部。初步查明,该团伙诈骗金额高达 2400余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王女士因长时间患病,导致感情、事业不顺,精神陷入消沉。觉得自己身陷水逆状态的她偶然看到一场“卜卦算命”的直播,于是添加了对方为好友,随后多次高价购买“驱邪符”等物品,先后被骗走250多万元。
在某平台提交照片后,人工智能就会对手相和面相进行测试。不久,页面就会显示“报告已生成”,当用户想要获取报告时,却需要支付9.9元。
而当用户付款后,又会发现这份报告还包含着很多单项报告。想要获取“鼻相解析”报告,要支付2.9元;获取“事业运程报告”,要支付19.8元;想要获取“情感运程报告”,也要支付19.8元。于是,在一步一套路的情况下,人们能在不知不觉中消费60多块钱,而该平台一天就有五六千的收入。
此外,网络占卜账号还会通过“招代理”的方式敛财。“代理”拉一个人进行测试,最高可以获得90%的分成。相应的,从“普通会员”升级为“高级代理”,需要缴纳99元或199元的升级费,而这部分升级费也是很多网络占卜账号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以看见,对于算命占卜,用话术“套路”用户、诱导消费真实存在。类似行为,借助网络平台贩卖焦虑,宣扬迷信思想,既涉嫌诈骗牟取暴利,又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危害不可小视。
如果任由其潜滋暗长,势必会破坏网络生态、污染社会风气,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在全社会涵养科学理性的精神。
相对于庞大社会与未知命运,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才有了千百年来的玄学的盛行。算命到底是不是迷信,归根到底,还是回到了人们的智识本身。如果只是图个乐自然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上纲上线,把一些信口胡诌奉为圭臬,就实在是愚昧无知又可怜了。算命算命,可“信”不可“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