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至公元1912年溥仪宣布逊位,清朝国祚296年传12位帝王,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清朝12位帝王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别,那么清朝皇帝宗教信仰有哪些故事?本文带您剖析,时代格局下皇帝信仰的变化。
努尔哈赤
承袭女真传统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明朝辽东地区是女真部族聚集之地,从朵颜三卫到鞑靼部再到漠南蒙古,蒙古袭扰明帝国威胁朝鲜搅乱辽东,分裂的女真部落臣服蒙古麾下效命,蒙古盛行的藏传佛教受女真贵族追捧。
漠南蒙古是建州女真崛起时重要盟友,努尔哈赤娶蒙古科尔沁部寿康妃,代善与皇太极等均婚配蒙古福晋,但努尔哈赤称霸辽东势必削夺蒙古利益,女真部落信仰藏传佛教将孤立建州权威。
努尔哈赤对原始萨满教进行汇编,使爱新觉罗家族神祗成为萨满教传说中至高神,对征服部落进行神祗替换与八旗旗领划分,努尔哈赤掌控政治、军事与宗教,女真诸部团结崛起已成必然。
努尔哈赤对蒙古施行“近交远攻”,财物收买盟友漠南蒙古王公,帮助漠南蒙古打击喀尔喀蒙古,可惜,军事胜利没能推进萨满教在蒙古各部传播,但毫无疑问清太祖努尔哈赤信奉原始萨满教。
后金疆域
拉拢蒙古蜕变期的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病逝后“四大贝勒”共掌朝政,皇太极名义是“汗王”却难以管制诸贝勒,对内创建蒙古和汉军八旗增强军事力量,对外争取蒙古科尔沁部为盟友巩固皇权,后金部落政权蜕变至清朝皇权。
皇太极称帝颁布诏令,收归萨满诸神祭祀特权由爱新觉罗家族独享,背后是高姿态掩盖萨满教底蕴劣势,巩固努尔哈赤起清朝皇室与神权的关联,但诸多迹象皆表明皇太极并不崇奉萨满教。
皇太极“五正妃”皆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大福晋哲哲与宸妃海兰珠备受荣宠,蒙古妃嫔汉化有限保留藏传佛教氛围,洗涤征战杀伐的皇太极心灵释怀压力,清朝皇室对藏传佛教终于敞开怀抱。
公元1643年皇太极敕建“盛京四塔”,白色圆肚喇嘛塔造型祈求国泰民安,亦彰显清朝皇室对蒙古诸部的尊重,皇太极对藏传佛与萨满教皆掺杂政治因素,但综合而言藏传佛教崇奉超越萨满教。
盛京四塔之永光塔
问鼎中原博取好感的顺治帝福临!公元1652年顺治帝邀请格鲁派(dge-lugs-pa)活佛阿旺罗桑嘉措赴京弘法,顺治帝热情接待赐金册金印及"西天大善自在佛掌领天下释教菩提瓦赤拉拉旦达赖喇嘛",后世通常称作“五世达赖”。
顺治帝6岁即位权力被摄政王多尔衮把持,爱情因孝庄皇太后主导蒙古联姻所毁灭,遂对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所信奉藏传佛教抵触,政治需要对藏传佛教敬重拉拢,却注定难以成为顺治帝信仰。
顺治帝封正一道传人张应京为“嗣教大真人”,准全真道宗师王常月在白云观传道赏赐紫服,但顺治帝明文诏令道教宗师“不得干预教外诸事,不得妄行异端邪术”,使道教需托庇在清朝皇权之下。
顺治帝与董鄂妃经常探讨禅宗经典《心经》,董鄂妃病重仍端坐诵经安详离世,顺治帝遗命尸身火化简葬孝陵,藏传佛教与道教更多是政治权衡,汉地佛教才是顺治帝与董鄂妃共同的精神信仰。
顺治帝福临
联结蒙古巩固皇权的康熙帝玄烨!萨满教是清朝皇室法定宗教,始终主导皇室祭典与祈福驱病,但康熙帝东巡祭祖将陵寝石兽与纹饰重新修整,关外帝陵效仿儒家规制而削弱萨满教元素,皆彰显萨满教失去康熙帝信任。
孝庄皇太后抚养康熙帝成长,幼年玄烨对藏传佛教颇有兴趣,“三藩之乱”暴露八旗战力衰退,汉军崛起却难以信任,康熙帝遂征调蒙古骑兵镇压叛乱,亲自督造犒赏蒙古勋贵佛教元素物品。
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争夺蒙古宗主权,蒙古得失关系清朝稳定,康熙帝遂御驾亲征,凭藏传佛教造诣赢得蒙古诸王信服,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封罗桑敦朱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
康熙后期清朝国势稳固,以西藏朝圣之路掌控蒙古诸部,蒙古诸部由“盟友”向“臣属”转变,但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赖喇嘛,说明康熙帝对藏传佛教尊奉虔诚。
康熙帝玄烨
铁面帝王精神寄托的雍正帝胤禛!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胤禛毫无优势,父亲康熙帝宠爱嫡子胤礽,母亲乌雅氏偏袒十四弟胤禵,朝臣拥戴权谋廉亲王胤禩,胤禛办事果决被称作“铁面亲王”,竟然被朝野质疑篡改遗诏而登基。
雍正帝很勤奋,每天批阅奏章十余小时,召见群臣商议军政数小时,成功解决官吏贪腐、黄河水患、西北战事、改土归流等危害清朝统治的难题,雍正帝逃离憋闷的紫禁城在圆明园办公。
胤禛亲王时表明与世无争,自称“破尘居士”或“圆明居士”,即位后修炼以道源“释主”自比,是唯一跪拜道教三清的清朝皇帝,雍正帝期望天下能够无为而治,人生亦如道家卸去烦忧洒脱随性。
雍正帝虽提倡“三教一体”(儒释道),但最宠信乃龙虎山正法师娄近垣,封“妙应真人”修葺道观赏赐御碑,所编《御选语录》收录道家偈语极多,而雍正帝驾崩被揣测系服食丹药中毒身亡。
道服的雍正帝
十全盛世标榜先祖的乾隆帝弘历!弘历争储期间为讨好雍正帝,曾编修道家典籍并赞颂道教,但登基后降天师为五品(原二品),禁止天师道传道举行仪式,圆明园内道场亦改做佛堂,道教失去清朝皇权庇护迅速衰落。
同时乾隆帝宣布,萨满教为满洲神祇,道教为汉民之宗教,藏传佛教(黄教)为清朝国教,清朝皇权扶持完善的萨满教,降为区域宗教发展陷入困局,仅东巡祭祖等少数场合看到身影。
乾隆帝提升藏传佛教地位,固然对萨满教与道教产生影响,然而真正目标是汉地佛教,清朝迈入盛世佛教亦信徒遍地,“文字狱”能管控读书人非议朝政,仍畏惧佛教信徒被煽动造成叛乱。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同属佛教却形成各自体系,如汉地和尚吃素而喇嘛不禁肉食,文化差异阻碍藏传佛教的传播,却强化清朝对藏传佛教地区统治,乾隆帝标榜祖父康熙帝信仰藏传佛教。
平庸守成王朝转衰的嘉庆帝颙琰!乾隆皇帝保持民族独立信奉藏传佛教,为培育颙琰操控宗教与政治的手腕,乾隆帝安排汉族臣工担任颙琰师傅,教授儒家礼教亦传授佛教思想,颙琰性情宽厚遂对宗教采取包容态度。
然而,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起源佛教净土宗的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攻破州县两百余;同年川贵等地苗族爆发起义,虽抄没和珅资财仍令清朝国库空虚;嘉庆十年(1805年)传教士德天赐被参奏“煽惑旗人”,嘉庆帝惩办官员禁止天主教在清朝传播;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天理教暴动攻入紫禁城,逮捕京畿周边宗教团体千余人;等。
接连发生宗教性质的叛乱,重创清朝统治与嘉庆帝内心,嘉庆帝变得更加保守退缩,政治将满蒙亲贵视作统治基础,宗教推崇本源的藏传佛教与萨满教,反而激化民族矛盾加速衰败!
苗族与白莲教起义
奉行节俭鸦片战败的道光帝旻宁!旻宁是嘉庆帝嫡妻喜塔腊氏所生,十岁随祖父乾隆帝狩猎箭术精湛获嘉奖,抗击天理教暴动嘉庆帝赞誉“忠孝兼备”,平定新疆张格尔、台湾嘉义陈办、四川越巂叛乱等,强势维护疆域稳定。
道光帝出名的节俭常破衣素餐,心疼佛寺香油钱改细灯芯烧得慢,取消道教朝觐礼仪缩减赏赐财物,但清朝吏治腐败至极,而“鸦片战争”割地赔款,道光帝遵循祖制慕陵未建造圣德神功碑与石像生。
清朝帝王依据赏赐财物推断宗教倾向,因道光帝赏赐极少不能适用此方法,但道光帝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皆满族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道光帝慕陵楠木雕龙1316条似乎透露答案,满族萨满图腾多与鸟类相关,藏传佛教大日如来坐骑才是龙,且“3”在藏传佛教近似道教“三生万物”的意思,只能说道光帝倾向藏传佛教可能性极高。
道光帝慕陵
内忧外患放纵早逝的咸丰帝奕詝!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奕詝十岁时病逝,道光帝命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育奕詝,《清史稿》形容静贵妃与奕詝“亲如母子”,但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储君竞争展开,3年时间奕詝尚未与静贵妃建立深情便决裂。
奕詝登基加封皇贵太妃册宝,咸丰五年(公元1855)静皇贵太妃病逝,追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又强调“不系宣宗谥,不祔庙”,与道光帝三位皇后加以区别,静贵妃固然信奉藏传佛教,无法佐证咸丰帝信奉藏传佛教。
咸丰帝登基之初“辅政大臣”,到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再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临终“顾命八大臣”,满族勋贵占据主导地位;加之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咸丰帝吸食鸦片并服用丹药,病重之时请萨满祭司祈福而非喇嘛或和尚,佐证咸丰帝对萨满教更偏爱。
太平天国运动
两宫垂帘未曾亲政的同治帝载淳!影视剧称里高呼慈禧为“老佛爷”,现实这么叫必死无疑,所有统治者都期望长生不老,慈禧26岁守寡更听不得“老”字,传闻安德海称慈禧为“佛爷”较合理,安德海是汉族幼时净身入宫,懂满语服侍咸丰帝却不敢说满语,与满族称“奴才”汉族称“臣”道理相同,“佛爷”是满语首领的意思,也契合“受命于天”之意,彰显慈禧与慈安争权的野心。
慈禧虽诞育同治帝载淳,但载淳更亲近温和的慈安,慈禧不愿同治帝亲政且干涉其婚姻,同治帝宁愿背负骂名修复圆明园,换取慈禧交出权力离宫休养,野史传闻同治帝流连烟花柳巷,至少说明母子交恶到不愿相见,同治帝幼时养尊处优读书嬉戏,不懂艰难困苦便不知宗法玄妙,19岁染天花病逝再悔过亦晚矣,同治帝读佛道书籍实则无信仰!
慈禧皇太后
锐意变法惨遭幽禁的光绪帝载湉!同治帝病逝后,慈禧拥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慈禧亲外甥),慈禧刻薄寡恩使光绪帝也投向慈安怀抱,然而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病逝,光绪帝失去庇护任由慈禧摆布,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甲午战争”舆论发酵而64岁慈禧又患病,光绪帝得到部分权力推进变法,但“维新志士”除满腔热血外,对国际情势与军政全然不知,使清末矛盾的朝局更加动荡。
光绪帝被囚禁瀛台,餐食冷粥温茶而朝政听凭慈禧,最折磨是孤独慈禧禁止珍妃侍寝,严禁宫人与光绪帝交谈避免向外界泄露消息,“庚子国变”光绪帝反对向列强宣战,慈禧暗中筹划以溥伟或溥儁取而代之。
“西狩”逃难时得到的佛经带给光绪帝希望,光绪帝诵经礼佛消减精神世界痛楚,不知可曾向佛祖探听慈禧“仙逝”时辰,据传闻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病重,光绪帝设想掌权后清算却比慈禧更早驾崩。
光绪帝载湉
三岁继位傀儡君王的宣统帝溥仪!清朝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是3岁的溥仪,军政由隆裕太后与摄政王载沣共同掌管,但两人“愚孝”将清朝仅剩财富埋入慈禧地宫,“愚忠”启用满族勋贵削夺汉族将领兵权,“愚智”考察列国军政却变相剥削底层民众。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溥仪正式到毓庆宫读书,数月后溥仪加盖玉玺认出自己年号“宣统”,这份诏书正是《清帝逊位诏书》,从此宣统帝溥仪仍居住紫禁城,却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清朝遗老期望借助列强复国,鼓励溥仪与各国大使及传教士交往,庄士敦教溥仪语言和礼仪顺带传教,溥仪最初称怀表领带为“各种零碎”充满蔑视,接触后改称“庄士敦已是我的灵魂的重要部分”逐渐接受天主教。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溥仪在日本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为宣示“伪满洲国”独立主权,日本要求溥仪恢复萨满教信仰,长春伪满洲国皇宫寝室所供奉佛龛,系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结合物,陪伴溥仪长达13年。
宣统帝溥仪
综述:清朝帝王的宗教信仰与政治密切相关!皇帝以“秉承天意”自居,“政教一体化”需以身作则敬奉神明,清朝12位帝王,清太祖努尔哈赤(萨满教)、清太宗皇太极(藏传佛教)、顺治帝福临(佛教)、康熙帝玄烨(藏传佛教)、雍正帝胤禛(道教)、乾隆帝弘历(藏传佛教)、嘉庆帝颙琰(藏传佛教)、道光帝旻宁(藏传佛教)、咸丰帝奕詝(萨满教)、同治帝载淳(无信仰),光绪帝载湉(佛教)、宣统帝溥仪(萨满教)。
参考资料:《满文老档》、《清史稿》、《清实录》、《我的前半生》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诉说着清朝历史与传说
清朝陵寝规制,道尽清朝帝王的人生,写尽清王朝的兴衰
清末“中法战争”,清朝是无辜受害者吗?真相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