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婚嫁写“喜书”和“送日子”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年底了,该办喜事的要抓紧办了,否则过年后禁忌又多。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过去办喜事的风俗。
一直到现在,农村办喜事都要“合日子”,这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所谓“合日子”,又称“合婚”,就是把办喜事各道程序的时间、做法及应注意的事项都推算出来,并写在专门的红纸折上,作为男女双方全部婚仪的指导。这红纸折,就是“喜书”,又称“时书”,雅称“合卺之章”、“龙凤通书”、“龙凤帖”等。
(老婚书抬头“天作之合”,上面为封套)
(民国龙凤通书,局部)
喜书怎么写,简单的主要有五项内容——
一、婚期,也就是喜日子,农村称为“正日子”,之前一天女方叫催妆日;
二、喜房(洞房)的方位、布置婚床的日子和时辰,放在何位置;
三、新娘子“上头”的具体日子和时辰,上头时脸朝哪坐;
四、新娘子“开脸”的具体时辰,脸朝哪坐;
五、新人犯忌的属相,凡犯忌之人,喜期中不能与新人照面。
(新郎与新娘)
婚书的写法不一,但都少不“天作之合”、“金玉良缘”、“大吉大利”一类吉祥语。如果详批,内容就多了,凡是喜事中要遇到的,事无巨细。我查了一下资料,清朝时有的“龙凤通书”是这样写的——
“谨遵历书选择婚元嫁娶:
*论主婚翁命×年×岁,不犯天罡,福寿大吉;
*论主婚姑命×年×岁,不犯河魁,福寿大吉;
*论娶妇男命×年×岁,不犯命星,喜庆大吉;
*论行嫁女命×年×岁,不犯岁星,喜庆大吉;
*行嫁大利×月×日是为吉期,并无诸禁忌;
*谨择纳征吉日于×年×月×日×时大吉;
*谨择冠笄吉日于×年×月×日×时,在房间坐向×方,梳桩女命忌属×、×、×三相之人,避之大吉;
*谨择嫁娶吉日于×年×月×日,宜用×时大吉;
*嫁娶之人忌属×、×、×三相,内亲不忌。妊娠产妇之人避之大吉;
*新人上下轿宜向×方迎之大吉;
*安床设帐宜用×房×间或×房间面大吉;
*宜向×方夫妇行合卺之礼大吉;
*迎娶路逢井石、庙宇,宜用花红毡盖之大吉;
*论六耗神拦门,宜用五谷草节、铜钱,迎门撒之,轿前置鞍,箴命新人抱红绢帛包、明镜、宝瓶重物,履黄道吉时进宅
大吉。
天地氤氲,咸新庆会,金玉满堂,长生富贵。
大清 ×年×月×日吉时选择听用全吉”
(老婚书)
在过去,这样的喜书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办喜事前必须拿到的。只有专业的算命先生出了喜书,才意味着一对男女阴阳数理相合,为两家共同认可和接受,取得结婚的合法手续,男女婚配就成了,只等佳期。
喜书为什么这么重要?在于这个喜书不是随便出的,男女的命理经过算命先生鉴定,才能判断是否是“天作之合”,如果命相犯冲或是大不宜,负责任的算命先生是不会随便出婚书的。
(请算命先生看八字,出婚书,绘画)
否则,如果将来被同行戳穿,男女婚姻又不幸,那算命先生这合婚的营生也不要干了 。
当然,现代的婚书没用过去那么重要的,必须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才算合法。而婚书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是婚期。如下面的这张,就是现代婚书实例——
(现代婚书)
喜书写好后,下面的程序就是”送日子“。
所谓“送日子”就是把由算命先生推算出来的婚期通知女方,让女方好作准备。谁去送日子?一般是请媒人送,也可直接让未来的女婿送去。
(现代婚书封套)
这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会出现有意推迟送日子的现象。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但如果出现便要怪女方。男方向女方要生辰八字时,即俗话说的“开生庚”,如果女方家有意刁难,不能爽快拿出女方生庚,挑理索礼,便等于自找麻烦,“心里有气”的男方,在送日子时就会“还脸色”。
(现代举办的老式婚礼场面)
与男方很在意女方开出生庚一样,女方对送日子的时间也很上心的。因为如果男方家迟迟不送来喜书,就不知道大日子是哪天,等到临近婚期才把“日子”送去,那女方家的准备就比较仓促,所以送日子越早越好,女方准备的时间就比较充裕。
挨到婚期前才送去日子,当然是极少见的现象。男女两家既然已定下结亲,一般不会过分的,顶多也就是“意思”一下。相反,如果男方送日子太迟,不只是不懂礼数,也会遭到乡里议论,严重的话会影响将来男女双方感情和亲家关系。
“送日子”程序完成了,两姓联姻已成定局,下面就是迎娶了——即俗话说的“办喜事”,亲朋至交准备红包,等着喝喜酒!
(老式迎亲花轿)
(现代传统娶亲场面)
(注,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