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但凡有石窟寺及石刻的地方,总是离不开依山而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的大佛寺也不例外。
“寺庙依山傍水,大佛阁内凿崖而就”“佛、道二家依岩共凿而成”,历经3个朝代开凿而成的“八丈金仙”到底长什么样?
潼南大佛
9月中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你不知道的川渝秘境”系列报道,寻访四川、重庆两地的石窟石刻等古迹,挖掘这些名胜背后的“秘境”故事。在重庆市潼南区,就有一座“千年古刹”,其中的大佛摩崖造像,更有“唐头宋身”的说法。那么,这尊大佛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重庆潼南大佛寺
始建于唐
汇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千年古刹”
据史料记载,潼南大佛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名为“南禅院”,现位于潼南区城西一公里处的定明山,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2006年5月25日,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被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古建筑的排列布局,主次分明,佛家居中,儒家居右,道家居左。从建筑的修造和布局来看,体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特性。”潼南区文管所副所长徐林介绍,大佛寺的古建筑沿涪江排列,由东向西依次为鑑亭、大佛殿、观音殿、玉皇殿四座木结构建筑,总面积1157平方米。其中,大佛殿右侧为“鑑亭”,又名“魁星阁”,属儒家建筑;大佛殿左侧为“观音殿”,属佛教建筑;在观音殿左侧为“玉皇殿”,是道家建筑。
大佛殿
唐头宋身
佛、道二家共造世界室内第一金佛
大佛殿又称大像阁,高30多米,依山面江。在大像阁内有一尊与四川乐山大佛齐名的大佛——弥勒造像。这尊大佛造像不仅是世界第七大佛,更是世界第一大室内金佛,从开凿至今,一直名列“蜀中四大佛”。
据徐林介绍,潼南大佛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唐头宋身”。顾名思义,大佛的佛头部分开凿于唐代,佛身部分开凿于宋代,前后相距三百年以上。
“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
据大像阁石壁上的“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记载,大佛的佛头部分开凿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由佛教僧人开凿;而佛身部分的开凿则是在南宋靖康丙午(公元1127年),由一位四川中江来潼南的道士按照佛头的比例开凿。从佛头至佛身的开凿,历经晚唐、北宋、南宋三个朝代,前后时间相距三百多年历史。
潼南大佛左手置于膝间
根据测量,大佛通高18.43米,头长4.3米,耳长2.74米。头饰螺髻,面颊丰腴,慈眉祥目,裸跣双足,善跏趺坐,着双领下垂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置胸前施无畏印,通体饰金,气势雄伟。宋碑称其“高八丈、号金仙”即“八丈金仙”。
“虽然大佛的佛头和佛身分别是佛、道两家凿成,但其造像却风格一致,雕琢细腻,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徐林表示,对于潼南大佛精美程度的赞美有这么一句话,“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
徐林说,大佛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潼南大佛也是考古工作者研究西南地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此外,“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还记载了佛阁——“大像阁”的建造时间与由来,即“增建佛阁通为五层尽用琉璃覆护百尺像”。经相关专家考察鉴定,该“大像阁”是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把我国使用全琉璃顶的年代向前推进了两个朝代、近两百多年,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
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宗教造像
我国最大的摩岩“佛”字皆在潼南大佛寺内
除了最重要的“大金佛”之外,潼南大佛寺里还有上百处摩崖石刻,充满历史古韵。如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千佛岩”“仙女洞”、“读书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大佛殿右侧、涪江南岸的崖壁上,开凿有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迄至民国,时间延续长达1400多年的释、道、儒三教造像125龛904尊。其中东岩25龛159尊,西岩100龛745尊。
“而在东、西岩的这些造像当中,年代最早的是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它们的造像题记中存有‘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这样的明确纪年,距今已有1430年的历史。同时,这4龛隋代造像的开凿年代比相邻的大足石刻还要早200余年,是重庆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徐林表示,隋代这类早期的石刻造像在南方川渝地区并不多见,据相关资料显示,也仅有四川蒲江县的鸡公树山石刻、巴中的南龛石刻等。
潼南大佛寺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
同时,潼南大佛寺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不仅是重庆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也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之一,还是我国早期道教造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此外,在东岩峭壁上还有高8.85米、宽7.65米、笔划粗达1.25米、占据岩面达60余平方米的大“佛”字。字体浑厚,笔力刚劲,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大的摩岩‘佛’字书法石刻,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科学研究价值值得考究。”徐林兴奋地说。
大佛治理与保护
正在进行时
由于潼南大佛寺背靠定明山,面朝涪江建造。为防止和减缓山石、洪水对大佛寺殿宇的冲击和破坏,国家及所属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对其进行维修、危岩加固、修建条石堡坎等。从1981年到2017年,已实施19次维护工程,总经费达2284万元。
“在2010年9月25日至2012年5月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历时1年8个月,完成了潼南大佛妆金工程。”徐林介绍,此次装金是潼南大佛继南宋绍兴壬申年(公元1152年)、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和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四次妆金后的第五次。贴金面积约280平方米,用金箔约30万张,工程耗资1000余万元。
“妆金是对大佛最好的保护。”徐林介绍说,由于金箔上身,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石刻不被风雨侵蚀,而且“妆金”也是对佛教的尊重与传承。
徐林表示,目前他们正在进行潼南大佛的水治理项目,包括对大佛寺东岩、西岩的摩崖本体构造裂隙和节理的水害治理;对一些裸露在石刻石窟寺在上面搭建屋檐遮护防护;对大佛寺东、西两侧的摩崖岩壁危岩整治。未来,潼南大佛寺的石窟石刻会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保存下来,留给世人参观游览,从中领略古代匠人巧夺天工之技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